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境外人员是我国流动人口的特殊组成部分,他们的特殊身份、复杂成分以及国际化的背景给我们的政府管理带来了挑战。而当前涉外社区警务管理模式滞后于涉外形势发展要求。我们在创新管理的过程中,应注重强化涉外小区科技配置,动态采集辖区境外实有人口基础信息;发挥社区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拓展涉外服务平台;建议研究实施境外人员"入境卡"制度。  相似文献   

2.
境外人员是我国流动人口的特殊组成部分,他们的特殊身份、复杂成分以及国际化的背景给我们的政府管理带来了挑战。而当前涉外社区警务管理模式滞后于涉外形势发展要求。我们在创新管理的过程中,应注重强化涉外小区科技配置,动态采集辖区境外实有人口基础信息;发挥社区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拓展涉外服务平台;建议研究实施境外人员“入境卡”制度。  相似文献   

3.
构建“国际化社区”基层境外人口管理机制是浦东新区构建和谐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公安机关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在总结已有实践经验基础上,应建立高效、便捷、和谐的“国际化社区”境外人员管理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涉外警务的范围不断扩大,任务明显加重,构建涉外警务运作机制迫在眉睫:建设以专业力量为主导的涉外案(事)件查处网络机制;建设以属地公安机关为主的境外人员管理机制;建设高度集中统一、垂直管理的办证机制。  相似文献   

5.
涉外警务是派出所警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民警在境外人员管理中,应掌握境外人员的动态信息,建立境外人员管理制度和信息收集制度,及时迅速处置涉外案件,增强执法的国际法律意识,遵守国际规则。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涉外警务的范围不断扩大,任务明显加重,构建涉外警务运作机制迫在眉睫:建设以专业力量为主导的涉外案(事)件查处网络机制;建设以属地公安机关为主的境外人员管理机制;建设高度集中统一、垂直管理的办证机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长沙市涉外(事)案件表现出发案数量逐年攀升、案件类型出现新的变化、涉案人员更加多样、领域性、行业性和涉内性等特点。其主要原因在于境外人员增多,流动性增大;涉案单位和人员法律意识不强;涉外领域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机构不够健全,管理队伍素质不够高;管理不是十分到位,打击防范的力度不够强等。要有效防范和打击处理各类涉外违法犯罪案件,必须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力度;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搞好日常管理,提高发现控制能力;加强部门协作,加大打防力度;开展专项行动,重点防范打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上海地区的境外人员人数持续增长。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应认真分析来沪境外人员管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已经建立的境外人员“实有人口”管理工作机制,以实现对在沪境外人员的有效管理和优质服务,确保上海涉外领域的安全和稳定。  相似文献   

9.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在把社区自治作为和谐社区建设和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系统的社区自治法律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民主选举、决策、管理及监督。依法加强居委会组织队伍建设和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社区居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创建管理有序、民主和谐的自治型和谐社区。  相似文献   

10.
城市中的街道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社区和谐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而目前在构建和谐社区中,存在着几个突出的制约因素:弱势群体扩大造成社会阶层结构不合理,街道社区的管理能力偏弱,社区自治功能不强。因此,构建和谐社区着重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提升社区服务功能,促进社区人际关系和谐;二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区自治功能,促进社区管理工作的和谐;三是加大街道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人居环境的改善和生活环境的和谐;四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区党建工作,促进党群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我国2003年9月1日开始施行的《物业管理条例》,对社区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社区法制建设应当使居委会与物业管理企业结合起来,发挥物业管理的积极作用,双管齐下,共同构建和谐社区。  相似文献   

12.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安全社区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社区安全防范体系的构建,应做到以打促防,抓好住宅小区、内部单位、城乡结合部社区的安全防范和社会面控制、流动人口管理等工作。要认真分析掌握城市治安的规律,不断总结社区安全防范的经验教训,把握不同时期社会公共安全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各阶层搞好安全防范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城市中的老旧小区制度建设滞后、组织体系不够健全、治理资金匮乏、缺乏专业物业管理,普遍存在环境脏乱差、房屋破损严重、设施年久失修、违章搭建泛滥、居民参与度低、人际信任缺失等问题,给社会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矛盾,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如何引导老旧小区的居民进行自我服务,是对城市管理者管理水平的一个考验。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越来越成为青少年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社区为青少年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推动了青少年社会化进程。同时,在和谐社区的建设过程中,青少年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青少年成长与和谐社区建设关系密不可分,应充分发挥二者互为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为此,本文通过对社区的基本内涵、现代社区的具体特征和功能、当前的社区发展形势做出重新评估,提出了和谐社区建设的新理念,即把社区建成弥合阶层分化的、平等的生活空间,化解经济矛盾、避免社会冲突的整合空间,累积价值传统、维系社会规范的文化空间,从而形成均衡有序的现代社区结构,构建安居乐业、守望相助的地方性生活共同体。同时,本文也提出了达成这一目标的若干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走向社区治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当代中国发生的最深刻的变动,是由原先行政一体化的结构向着政府(公域)、市场(私域)和社会(第三域)并存的结构体系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基层社区的重要性不断突显出来。上海社区建设的实践模式已经展现出同时并存的四个工作系统:党的群众工作系统、城市基层行政管理系统、社会生活服务系统和社区居民自治系统。在这个模式的形成过程中,既有政府“行政化主导”和“行政性推动”的作用,也有“社会化发育”和“社区化参与”的作用。自上而下的行政建设和自下而上的自治建设始终同时在推进,是上海社区建设整体进程中的两大结构性力量。但二者并非构成相互不可调和的对立面。只有当其中的一个结构性力量试图排挤甚至取消另一个结构性力量的时候,二者才会表现为一对矛盾。因此,应该引入“社会治理”理念,在城市基层社区构建一个以具体的公共事务为治理内容、政府行政组织和各种群众自治组织之间有效合作、和现代化城市管理相适应的社区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7.
和谐是人自古以来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实现人与自然、人类社会内部的和谐发展是由人来完成的,而构建和谐的行政管理观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因为现代社会的人的社会行为是在政府有组织的管理下完成的。和谐行政管理观的核心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者紧密相连,构成同一的整体。和谐行政管理观对于政府治理、执政党的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区治理是建设和谐社区的必然要求。为此,应当把社区警务纳入社区治理、社区建设的总体发展规划,按照"政府适当引导、组织充分介入、居民全面参与"的要求,有效整合社区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共同推进社区平安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深化警民和谐关系的构建,公安部于年初部署了"开门评警"活动。"开门评警"活动是在"大走访"基础上的深化,是把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对民警工作的满意度的评判权真实地交给群众,将群众评价作为公安工作和民警考核的重要指标。"开门评警"活动特征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民警走访由形式主动变为了实质主动;群众监督具体化;群众路线观念在基层民警中得到认同和加强。活动开展促使民警群众工作能力提高,进一步夯实了社区警务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