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进一步构建警民和谐关系,公安部于年初部署了"开门评警"活动。"开门评警"活动是在"大走访"基础上的深化,是把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对民警工作的满意度的评判权真实地交给群众,将群众评价作为公安工作和民警考核的重要指标。"开门评警"活动的特征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民警走访由形式主动变为实质主动、群众监督具体化、群众路线观念在基层民警中得到认同和加强。活动的开展促使民警群众工作能力得到提高,进一步夯实了社区警务工作。为保证"开门评警"的实效性、长效性,还有待将其制度化。  相似文献   

2.
"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是公安机关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实践。从宏观上讲,"大走访"开门评警的内容包括解决群众困难和接受群众评议两方面。"大走访"开门评警的活动方式包括主题月式、日常工作式、串访与接访相结合式、会议式以及网络互动式。其运行机制包括部门联动机制和走访、评议、考核及整改一体化的机制。"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对警民关系改善、警务工作改进和社会管理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其不足在于缺乏常态机制。"大走访"开门评警长效机制包括组织机制、运行机制、监督机制、考评和奖惩机制、保障机制、典型示范与实践创新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是公安机关加强群众工作、巩固执政地位、构建和谐社会、提升战斗力和公信力的重要举措。但是,在"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认识上存在误区、创新举措不明显、落实不够到位和宣传力度不够。因此,"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要真正收到实效,必须构建长效机制,即爱民惠民服务机制、典型示范机制、绩效考核监督机制、能力训练机制和走访、回访机制。  相似文献   

4.
社会心理与群众心理具有同质性,是指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普遍感受和理解。对社会心理的分析研究是公安机关群众工作的起点和基础。由于社会情势的深刻变革,社会心理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公安工作需要不断研究社会心理新内容、新特点、新趋势。当前应以开展"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为抓手,不断提高群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是衡量民族地区公安工作的"显示器"。但是,民族地区的公安工作存在着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部分突出的治安乱点和难点问题未能及时整治、少数民警执法不公、滥用警力及基层民警配置少等问题。今后,应该从抓打击、保平安、创新公安服务管理模式、加大走访宣传活动和以警力保障为抓手做大做强派出所等方面,提升少数民族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警察公共关系目的在于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赢得公众对警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调动公众参与社会治安防范的积极性。"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作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在新时期的一个探索性的实践活动,其对警察公共关系今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5月28日,"警民心连心幸福满羊城"——广州市公安机关深化大走访开门评警主题月暨2011年警察开放日活动在海心沙隆重举行,近8万名市民群众不惧炎热高温参加了此次活动。作为羊城卫士的摇篮,广州市公安局警训部在展位上采用图文结合视频播放,以及部分实物展示的形  相似文献   

8.
民警工作幸福感是衡量警察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目前,公安工作更多地关注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和群众幸福感,却忽视了民警自身的身心状况。加强民警心理健康服务、提升民警工作幸福感正逐步成为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引进和运用EAP服务制度对于提高民警的幸福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路线始终是我们党安身立命的根本,专群结合是公安工作的重要方针原则。云南公安群众工作应立足云南省情,突出强化社会矛盾化解、禁毒防艾、爱民固边等工作,积极推进公安重点工作;云南公安机关当前的"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应抓住全省"四群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契机,总结历年大走访成功经验做法,丰富群众工作方法和载体,积极推进公安群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实现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公安部在《关于加强警察体育工作的意见》一文中曾指出:“警体训练工作是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近几年公布的警察战伤情况,从民警的身体素质、意志品质及队伍的战斗力这几个方面进一步阐述了警体训练对公安工作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加强当前的警体训练工作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人民警察的“见危应救”是指人民警察基于其法定职责和义务对人身、财产处于危险或灾难的公民应当立即给予拯救和援助。“见危应救”是《人民警察法》规定的人民警察应履行的法定义务之一。“见危应救”的警察主体范围是所有在职在编的人民警察,“见危应救”的时限要求民警迅速前往救助。同时人民警察还应不断提高服务助民的技能。人民警察“见危不救”应承刑事、行政和赔偿费用的法律责任。不属于人民警察危难救助义务范围事项等情形的,人民警察不要承担法律责任。警察“见危应救”与公民“见危应救”不同。  相似文献   

12.
"社区警务树"理论值得借鉴。民警与社会人的联系要兼顾户籍所在地和兴趣共同体两个方面。调整警民关系首先要解放思想调整思路,警察要以责任心和办事能力赢得民心。警民合作关系建立的前提是警察公正严明执法,警察执法环境的改善主要需要公安部门的努力。警务工作的改革应当引进"善治"理论,民警既要注意"面对面",还要学会"屏对屏"地交朋友。  相似文献   

13.
警察素养类课程作为培养警察基本素质的基础类课程,在公安高校培养政治业务素质高、实战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针对"体改生"的教学过程中,公安高校对警察素养类课程进行了积极改革。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为"体改生"培养开设的警察素养类课程有《公安工作概论》、《公安应用写作》、《警务心理》、《犯罪学》。对该校4门警察素养类课程教学质量进行满意度调查研究,其目的是探索并逐步形成适合"体改生"培养需要的课程内容体系,深化公安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4.
查验居民身份证是警察法和居民身份证法赋予警察的一项法定权力,此权力的合法性以依法执行职务的特定警察,主观认定公民有违法犯罪嫌疑为事实和规范前提。如果将普通公民配合警察执法行为之举,视为经由查验而自证其清白,就是对所有公民的人格尊严的法定和事实性侵犯。因此,应将警察查验公民身份证件的权力,与认定公民有违法犯罪嫌疑的权力,在法理和法律上予以分开,将前者设定在公民有配合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法律义务中,后一项权力应以此义务为根基。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公安派出所工作改革及社区警务战略的发展,社区警务室在基层公安工作开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Z市J区S派出所A社区警务室创建的“一警为主,多警联动”模式,以多警种联席会议制度及绩效评估等主要制度为支撑,从决策统一、目标整合、组织整合及文化整合等方面与“协同政府”的跨部门合作、给予政府成员更多自主权、明确各主体的责任及决策参与的多元化盼特点吻合。但当前社区警务室的建设与“协同政府”的改革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要严格制度管理,防止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16.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20条,“身体健康”是人民警察应当具备的必要条件之一。警察体育课也是公安院校学员的必修课程。警察体育课属于体育学科,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体育精神是综合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体育精神的内涵与警察职业道德精神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这就要求我们重视警察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两课”、法律课等其他课程一起,立体地、全方位地培养学员正确的道德观念、精神风尚,从而逐步提高学员的自身素养,培育学员的警察职业道德精神。  相似文献   

17.
随着发达国家新公共管理运动和政府再造运动的蓬勃兴起和我国政府行政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公安工作也面临着挑战。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公安评价体系,要以目标层级理论为基础,以公安行政效率评价为核心。形成包括公安内外两大部分的“六位一体”的公安评价体系的总体格局。  相似文献   

18.
面对新的形势变化和藏区稳定的要求,迪庆州维西县攀天阁派出所以“乡规民约”为载体的农村社区警务工作在辖区进行了实践。在工作中,以“村规民约”为抓手,积极推进农村社区警务战略,农村社区警务工作基础扎实,维护了藏区的稳定团结。其实践经验是党委政府重视是农村社区警务推进出效果的关键、制度建设是农村社区警务推进出效用的基础、积极引导信教群众爱国爱教是农村社区警务推进出效益的保障、调动群众积极性参与社会管理是农村社区警务出效能的根本。  相似文献   

19.
警察素质是警察职能有效实现的前提和条件,警察职能是警察素质定位的价值基础和指向。构建“服务型政府”理念的树立,使得重塑警察职业素质以切合警察职能变革已经成为理论研究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随着人权和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人权保障日益成为时代的强势话语。人们通过对警察职能的深刻反思,重新认识到警察的核心职能在于服务社会。因此,在重塑警察素质的过程中。将以人权保障作为核心价值理念。体现“以权利控制权力”的价值取向。并以彰显人权保障的基本理念体现依法控权的法治思想和实现服务社会的职能转变为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维护社会稳定的核心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警察作为构建和谐社会这个根本目标的重要承担者和实践者,在警务改革与实践中必须摒弃传统的物化倾向,坚持"以民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以警为本",激发和调动人民警察队伍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警务发展和建设始终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相一致,不断提高警务"人本化"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