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先生之民权主义法制思想陈光中(原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孙中山先生是中近代史上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和思想家,他所创建的三民主义学说,不仅是当时中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而且在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发展史上占有辉煌灿烂的一页。本文仅就孙中山先生的民权...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先生诞生于1866年11月12日,他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领袖,近代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一生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国而奔走呼吁,艰苦斗争。晚年,他在法律与政治,法律与民主等基本问题上都有新的认识,从此孙中山先生思想发展和革命活动进入了崭新阶段。孙中山的革命学说——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他的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时值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之际,本刊发表陈淑珍撰文《孙中山法治思想述论》,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3.
<正> 中国近代最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作古已64年了。长期以来,阐述和评价其思想学说的论著和文章数不胜数。然而,人们在探讨孙中山宪政方案、法治观以及刑法和司法改革主张时,往往忽略了一个极为严肃和重要的课题——孙中山的法哲学。这就使以往对孙中山法律思想的研究难以摆脱片面性。孙中山的法律思想是一个有机的整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先生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革命理论家。作为他宪法思想具体体现的五权宪法和权能分治理论的提出,在中国宪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文试图就孙中山先生五权宪法以及权能分治理论的内容做出阐述,并对学术界争论的一些问题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半个世记前的1946年,孙中山先生的嫡亲孙女孙穗芬在上海滩被歹徒绑架。此案震惊全国,多年来扑朔迷离,说法各异。孙穗芬是孙中山先生独子孙科和二夫人蓝妮的唯一骨肉。蓝妮生前曾向我谈及女儿被绑案。1997年10月4日,我又在上海蓝妮生前居住的寓所采访了曾任美国驻广州及上海总领事馆商  相似文献   

6.
张申 《法制与社会》2012,(5):191-192
孙中山先生"政在养民"的管理观作为国家管理情境下的元理念,是如何看待"民"与"国"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在建国、治国过程中体现"政在养民"治国基点的?孙中山先生这一以"民生"为导向的建国方针是否真的适合中国国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社会的"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7.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通电就任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日下午,孙中山带领一名文职秘书信步走出总统府,沿街体察南京城中的民风民情,随着人流到达了夫子庙.  相似文献   

8.
马建红 《法学杂志》2012,(1):103-109
作为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建立真正主权在民的民主共和国,实现约束和限制公权力以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的法治理想,贯穿于孙中山先生整个革命生涯中。在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孙中山就开始思考通过约法以预防军政府对人民权利的侵夺;辛亥革命后又寄希望于《临时约法》的责任内阁制来防止袁世凯的复辟;北洋军阀混战时期的孙中山,又设计一个训政阶段以训练民众学会使用"四权",以此实现普遍的守法和良法之治。然而这些法治理想在与现实相遇后,却表现出一种无力感,甚至引导现实走向了理想的反面。孙中山先生所面临的世纪难题,也应引起当代人的警醒与反思。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先生曾将民生问题概括为衣、食、住、行四要素.他‘认为‘‘民生主义就是使大多数人享大幸福”。民生问题本质上就是人权问题。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目的在于谋求人民幸福安乐,让人民过上幸福尊严的生活。在当下看来.孙中山将保障民生确定为国家义务与责任的理念意义尤为深远。在民生主义的经济制度层面,首先,孙中山主张。经济发展的基本目的要能养民.即要能满足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否则经济发展将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立法指导理论,按照胡汉民先生的观点,是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理论指导下提出的"社会本位",它与"个人本位"相对应。"社会本位"的立法理论,在胡汉民等立法者看来,与国家本位、民族本位含义相近。  相似文献   

11.
《法学杂志》2012,33(1)
作为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建立真正主权在民的民主共和国,实现约束和限制公权力以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的法治理想,贯穿于孙中山先生整个革命生涯中。在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孙中山就开始思考通过约法以预防军政府对人民权利的侵夺;辛亥革命后又寄希望于《临时约法》的责任内阁制来防止袁世凯的复辟;北洋军阀混战时期的孙中山,又设计一个训政阶段以训练民众学会使用“四权”,以此实现普遍的守法和良法之治。然而这些法治理想在与现实相遇后,却表现出一种无力感,甚至引导现实走向了理想的反面。孙中山先生所面临的世纪难题,也应引起当代人的警醒与反思。  相似文献   

12.
199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80周年纪念日,11月12日是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25周年.我们纪念这两个日子,宣传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功绩,对于继承革命先辈遗志,振奋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和巩固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佚名 《政府法制》2010,(22):51-51
中山装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设计发明的。1923年,孙中山在广州任大元帅时,感到西装不但式样繁琐,穿着不便,又不大适应当时中国人民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实用要求。而中国原来的服装(对襟式短衫褂、大襟式长衫等)既不能充分表现当时中国人民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在实用上也有类似西装的缺点。  相似文献   

14.
五权分立的宪法思想是孙中山先生对于宪法的重要思想成果。它指的是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以及监察权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一种模式。主要基础就是"人民有权,政府有能"的权能区分学说。在民国初期是凝聚着大智慧的宪法思想,对其之后的几部宪法都有启示性的作用。本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五权宪法思想的一个粗略介绍;第二部分是论述五权宪法思想与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思想之间的内在关系;第三部分从正反俩个方面阐述五权宪法思想。  相似文献   

15.
陈正卿 《检察风云》2006,(20):66-68
今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日。海峡两岸及世界各地的中华儿女都深情地怀念着这位中国现代化的先驱。上海也是这位伟大的爱国者生前战斗过的地方。80多年前,他和他的战友们在刀光剑影、明枪暗箭中曾留下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发生于1920年1月29日震惊上海的张汇滔血案,就是交织着忠诚与背叛、信仰与阴谋的典型一例。历史已跨入了新的21世纪,这些先驱者的业绩仍应作为鞭策今天的人们奋发开拓的精神动力。谨以此文纪念孙中山先生140周年诞辰以及他的战友们。  相似文献   

16.
1926 年3 月20 日发生的中山舰事件,乃是大革命时期的一大事变,深刻波及当时广州国民政府高层政坛,使其间人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严重摇撼了国共合作的根基,并最终影响到国民革命的进程与整个中国的历史走向。 中共党史一直说“三·二○”中山舰事件是蒋介石公开反共的起点,矛头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先生从中国国情出发,一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农民地位,把实现"耕者有其田"作为社会经济改革的基础和民生主义的归宿。长期以来,史学界普遍认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不反映农民土地要求,土地方案是对地主的软弱退让,这种观点有失偏颇。本文作者认为,孙中山的土地方案,充分体现了他一贯为农民着想,逐步解决农民问题的坚定立场和巧妙的策略思想。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先生之子孙科是民国政坛上的风云人物,官位显赫,曾三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他的二夫人蓝妮是上海滩交际场上的一位奇女子。1948年初,  相似文献   

19.
高深 《中国监察》2011,(20):62-62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这个日子不能不想起章太炎先生。1986年,我国发行“辛亥革命著名领导人物”纪念邮票(第一套)共三枚,邮票上的人物分别为孙中山、黄兴、章太炎。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文中写道:“考期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包藏祸心者,  相似文献   

20.
郭世东 《江淮法治》2011,(21):56-57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和近代民主法治建设的开拓者孙中山先生,不仅以他的光辉业绩垂范后世。而且以他首创三民主义和民主宪法思想而成为著名的革命理论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