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开周 《政府法制》2011,(33):50-51
“缠头”指的是妓女的收入。古代的笔记、小说中,为名妓一掷千金的故事有很多。“千金”是泛泛之词,把她们的收入换算成真金白银,那时的社会景象就更为真切。  相似文献   

2.
“教唆”一词,原见于《元曲》无名氏《赚蒯通》第四折。但作为法律术语则始于《大明律·刑律·诉讼》“教唆词讼”条,其含义,明《六部成语·刑部·教唆注解》为:“暗中调唆害人也”。今一般都认为“教唆”的概念始于汉代,并将“造意”与之等同。此说有误。  相似文献   

3.
过了2007年春节,回老家过年的李然(化名)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再回北京摆摊。她在北京摆了两年的“鸡蛋灌饼”,每天或多或少有些收入。然而,由于城管的存在,她始终觉得“心里不踏实”。为了给孩子赚学费,她“一使劲,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绛县磨头村调委会主任李怀印,是“全国标兵人民调解员”,多年来,他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使七缠八绕的“麻缠案”迎刃而解,深受人们好评。  相似文献   

5.
语言与词汇是一个时代风尚的真实记录。“法官”、“司法”和“法理”在宋代史料中反复出现,并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绝非历史的偶然。它是宋代社会私有制深入发展和利益多元化在司法上的必然反映,所彰显的是:宋代社会“好讼”之风的形成及宋代司法传统由伦理型向知识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陈杨  沈小平 《法制与社会》2011,(18):179-179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法院受理的信访案件也逐年增加,特别是“缠访”的现象明显增加,严重影响到审判秩序。本文拟通过对“缠访”的特点、成因、对策进行分析,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商业领域犯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一、商业犯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一)商业犯罪的概念 英语中的“business crime”一词,目前在我国有译为“经济犯罪”的,同“economiccrime”;有译为“商业犯罪”,同“crime in business”。还有的将“commercial crime”译为“商业上的犯罪”。 目前在外国刑法中除了意大利刑法中使用过“商业犯罪”一词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刑法中很少使用“商业犯罪”。在意大利刑法中出现过“商业犯罪”的规定,如《各国刑法审编》中载的意大利刑法第八章“关于工、商经济之犯罪”第二节即为“有关商业之罪”,但该节并未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8.
刘禾根 《方圆》2023,(6):50-53
<正>这支10余人的队伍趁着夜色在密林中窸窸窣窣前行,一路翻山越岭、爬坡过坎。山里时不时传来野兽的声音,时间也早已超过了最初说的一小时,这让阿娟有些害怕“一个月能赚1万元至3万元,多的时候能赚5万元,还包吃包住……”听完成强的介绍,无业的王大哲等人蠢蠢欲动。王大哲是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人,平常喜欢打游戏,偶然一次在游戏厅认识了成强。成强出手比较阔绰,自称在外面有路子,能“挣大钱”。当时,  相似文献   

9.
“严打”这个词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很多人都曾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上看到过“严打”的消息,看到一个个犯罪分子被绳之以法。  相似文献   

10.
在申诉复查工作中,如果遇到申诉人缠诉的案件,往往让办案人员头疼不已。那么,有没有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这种比较棘手的问题呢?近几年,根据缠诉的不同情况,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摸索出了五种“解缠”办法,积极稳妥地处理了18起缠诉多年甚至几十年的申诉老案,取得了较好的  相似文献   

11.
在宋代,词与戏剧之间呈现出相资为用、彼此借镜的共生关系。目前的研究关注宋词对于戏剧艺术的深远影响,然而回归历史情境可知,宋代戏剧艺术的勃兴亦唤起了词人们的参与热情,积极投身于戏剧的观赏、创作与评议。当他们回归词的书写领域,戏剧元素便自然渗透于字里行间。戏剧各具异彩的角色、生动的演出、经典的故事等丰富了词的创作素材,新颖的戏剧体式启发了词在谋篇布局方面的新变,戏剧笑闹讥刺、寓讽于谐的精神开拓了词的境界。因此,"以戏剧入词"从内容、形式和精神三方面为词体注入了新鲜因子,形成了别具风味的词之新境。  相似文献   

12.
滴血认凶     
宋代法医名著《洗冤录》曾经记载过滴血认亲的案例,乌苏市近日也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的“滴血认亲”,而这名被验明正身的父亲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凶徒。  相似文献   

13.
一身两任词现象探析沈孟璎乔俊杰一1.1笔者曾(1982)分析过新词“调价”,认为是当今一个罕见的正反义统一于一身的词。①联系到现代汉语中的其他一些词,并审视我国古代训诂学者“美恶同辞”的提法,本文打算用“一身两任词”为论题,分析并概括我们对汉语词汇中...  相似文献   

14.
廉卫 《律师世界》2002,(3):21-23
“信托”一词顾名思义是信任并托付的意思。“信托”制度最早出现在英国,作为一种灵活有效的处理财产手段,信托早已深入英国人的生活。而在中国,人们还几乎没有接触过这种有效的手段,即使人们以前听说过的“信托”,那也不是真正意义上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最早的公证机构——宋书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证,是一种证明活动,是对法律行为或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文书进行证明,确认其真实性和合法性。公证机构是代表国家行使公证权的职能机构。据考证,我国最早的公证机构出现在宋代,叫做书铺。宋代当时有两种职能不同的书铺:一种专以刊出售卖为主,这种书铺也叫“书籍铺”、“书肆”、“书场”,宋以前已有之。另一种专承办各种公证事务,是宋代出现的新事物。宋代公证书铺的职能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6.
刘亚 《方圆》2023,(7):48-51
<正>为了尽可能达到1.5万步的运动步数,争取年化12%的最高收益,有的员工还使用了刷运动步数的“外挂神器”,足不出户便可实现步数过万,高居运动排名“榜首”“卡路里,卡路里,燃烧我的卡路里!”在电影《西虹市首富》里,为了在一个月内花完10亿元,男主角王多鱼想出了一个妙招:所有人,每减轻1公斤体重,便能赚1000元。  相似文献   

17.
李清照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这位宋代奇女子凭借着什么样的魅力,让今天的人们念念不忘?研究李清照的学者康震曾用“多愁善感的、清丽娟秀的、端庄的一个女词人”来解读李清照。不过,中南大学教授杨雨在新作《莫道不销魂——杨雨解秘李清照》中,却完全颠覆了人们心中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李清照形象。在这位美女教授的眼里,李清照虽然长得漂亮又有才,但也有很多“劣行”,比如好赌、好酒、好色。  相似文献   

18.
劳动争议(labordispute)一词被长久使用。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很少使用‘争议’一词,诉讼程序进行时,经常使用的是民事纠纷或经济纠纷……”“劳动争议”一词的使用有其深刻的内涵,已故法学家史尚宽先生曾就劳动争议作出过精确描述:“劳动争议,广义谓以劳动关系为中心所发生的一切争议。于此意义,因劳动契约关系,雇佣人与受雇人间所  相似文献   

19.
宋代在中国封建发展史上,处于承前启后、新旧交替的历史转折时期。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使宋代的封建文明在众多方面“居于当时世界文明最前列”,也引起了各种关系的急剧变化。在宋朝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法制在很多方面表现得很有“个性”。事实上,宋代是我国自唐以后在法制上最为  相似文献   

20.
一网打尽     
谢朝平  张雄 《检察风云》2000,(10):26-28
座落在渠县天星镇的中国储运重庆公司川东分公司渠县页岩机砖厂常年烟遮雾罩,老给人一种难识庐山真面目的感觉。曾在川东分公司担任过领导的李素珍、赵权等人一直觉得有一个神秘莫测的“黑洞”存在于机砖厂那烟雾缭绕之间——该厂生产繁忙,生意火红,可上缴利润却数年增长甚微,那赚来的钱似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