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在制定“十五”规划的时候,中央正式提出了“走出去”战略,在继续“引进来”的同时,强调“走出去”的必要性。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深度融入全球体系,政府对“走出去”战略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政策也日趋积极。“十五”规划对这一战略的官方表述为“积极稳妥地走出去”,“十一五”提出“进一步走出去”,“十二五”则明确指出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2.
以2001年“新思考”的提出为标志,金正日在经过了一个时期“遗训思想”的过渡后,对“主体思想”进行了一些与时俱进的“破旧立新”。金正日所倡导的“新思考”的部分内容可以概括为固守“社会主义”、尊重“下级单位的首创性”、维护“企业的相对独立性”、贯彻“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等“十论”。“新思考”的提出对朝鲜社会的变迁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标志着朝鲜对“主体思想”的一次创新,意味着朝鲜社会进入转轨过程,表明了“我们式社会主义”探索的再启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韩国的檀君建国神话作了重新考查,并结合韩国语的发展变迁,认为此神话不仅反映了韩民族先民的熊崇拜,更反映了他们对“圣山”的崇拜。檀君应该是先建都于“阿斯达”,后迁都于平壤,而不象神话本身记载的那样正好相反。“阿斯达”和“朝鲜”实际上是同一个词的韩汉对译,意思是“早晨的山”即“圣山”,从而对“朝鲜”一词的含义作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朱旭  韩文超 《东北亚论坛》2023,(2):115-126+128
美国提出“印太战略”后,韩国对“印太战略”的态度经历了文在寅政府时期“谨慎且有限地参与”以及尹锡悦政府时期“积极地调适型参与”两个阶段。尹锡悦政府执政后转变对“印太战略”的态度,主要包含对朝鲜实施安全威慑以推动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以加入“印太战略”为杠杆重塑中韩关系从而缓解安全困境、推广“韩式民主价值观外交”以提升韩国在地区秩序中的地位以及推进“东盟政策”以寻求经济新增长点四大考量。从短期看,这一转变将激化朝韩矛盾,加剧地区紧张;提升“印太战略”的经济吸引力,对“一带一路”倡议形成挤出效应;强化“印太战略”的“去中心化”特征,在地区秩序构建上增大对中国的压力。但从长期看,由于尹锡悦政府并未脱离“立足国家利益制定外交战略”的原则,仍具备“底线理性”,加之“印太战略”无法有效满足韩国的经济、安全与战略诉求,韩国缺乏持续参与“印太战略”的动力,其负面影响总体可控。  相似文献   

5.
曾强 《亚非纵横》2008,(3):32-37
二战以来,日本对非战略诉求经历了从“重视经济”到“经政并重”,再到“政治为主、经济为辅”的调整。目前,非洲成为日本争做“政治大国”战略的“外交支点”之一,其对非战略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6.
赵欣  佟银霞 《东北亚研究》2009,(2):78-80,73
清初至民国时期,长白山地区盛行一种质朴的民俗,祭拜一位名为“老把头”的首位开发长白山的汉人。改革开放后,长白山地区各市、县开始加强对传统民众文化的挖掘,因此对“老把头”的研究和祭拜之风也被重新拾起,但人们对“老把头”其人其事,众说纷纭。经考证,发现了“老把头”较为可信的史料,因此可以肯定“老把头”确有此人。  相似文献   

7.
“解冻”是赫鲁晓夫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题和典型特征,大体上可分为“两松两紧”四个阶段,与斯大林时期对意识形态实行强有力的“控制”形成鲜明对比。但赫鲁晓夫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解冻”同时也顾虑重重,不同时段也不乏强化“控制”。赫鲁晓夫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解冻”对苏联政治的发展和国际共运均带来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半个多世纪前,有一个词很流行,这个词是“觉悟”.只不过特指是“政治觉悟”、“阶级觉悟”。今天,“觉悟”这个词已经很少有人提起,近于消亡,连某些追求时髦号称信佛的人.也对“觉悟”这个词很陌生。殊不知这个词恰恰是舶来的佛学术语.与此一并传来的还有“世界”、“幸福”、“刹那”等等。  相似文献   

9.
从“关系性”这一中华文化共同体的背景知识角度看,中国外交文化中存在一种“礼尚往来范式”,基本含义源于“礼尚往来”的经典智慧和“礼和天下”的悠久经验,但在近代东西方国际秩序碰撞中遭遇挫折。新中国建立初期,“礼尚往来范式”被赋予崭新的时代含义,包括外交观念和实践中的“对等斗争”“平等互利”“同等尊重”,又在改革开放后增添了“礼法互鉴”的附加含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礼尚往来范式”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逐步实现了思维方式、表达形式、行为模式的有机结合,运用方式是“过程式对弈”“领域间互惠”“文明型共生”,主要特征是“重联通”“保增量”“促大同”。应加强对“礼尚往来”等中华经典国际关系概念研究,有助于更好理解和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10.
军队“绿色革命”,又称“环保革命”,是指军队贯彻“绿色环保”理念,使军事行动对自然环境和人均不产生或者少产生负面影响,从而不破坏生态平衡、有利于环保的一场变革。多数军事专家认为,军队“绿色革命”是人类对战争深度破坏性的一种自省和自我约束,同时也是顺应当前“绿色环保”思潮和适应未来高技术、高强度战争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经济外交”是当前国际关系领域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概念。但目前学术领域关于“经济外交”的界定很含糊,无法从根本上将“经济外交”与一般意义上的“外交”相区分。从国际关系的现实出发重新界定“经济外交”,探讨“经济外交”的基本特点,有助于加深对“经济外交”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是两国关系不断深化与发展的体现,它对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辽宁省是中俄互办“国家年”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中俄“国家年”组委会下设的地方组成员。2006年中国“俄罗斯年”期间,辽宁省举办了一系列活动,2007年辽宁省经贸代表团赴俄参加了俄罗斯“中国年”大型系列活动之一的“中国国家展”。按照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加强中俄地方合作的方向,辽宁省将充分利用中俄互办“国家年”提供的机遇,“不断探寻”与俄罗斯合作的“新领域新途径”,努力夯实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具体而言,就是充分利用中俄互办“国家年”为辽宁省在对俄投资、发展商品贸易、科技合作、旅游合作和劳务出口等五个经贸合作领域提供的机遇,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0月,安倍晋三首相对中国进行“破冰之旅”.中日两国领导人就共同建设“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达成了协议。今年4月,温家宝总理对日本进行“融冰之旅”,就“战略互惠关系”的基本精神达成以下共识:  相似文献   

14.
除了听到所谓“美国学”“西欧学”“日本学”以外,我们还不时听到“拉美学”这样的提法。我认为,以国家或地区作为“……学”的定语是欠妥的。所谓“……学”,应该是指某一学科(discipline),而非对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研究(study)。毫无疑问,discipline是不同于study的。因此,我们可以说“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而不能说“美国学”“西欧学”“日本学”或“拉美学”。后者只能说是“美国研究”“西欧研究”“日本研究”或“拉美研究”。退而言之,如果“美国学”或“拉美学”等等的提法…  相似文献   

15.
2014年10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 一、日本修订防卫合作指针。3日,日本政府在国家安全保障会议上通过了新的合作指针中间报告,扩大日本自卫队对美军的支援范围和力度,强化日美军力的一体化。中间报告删除了现行版本中限定自卫队支援美军“周边事态”的提法,代之以“全球范围支援美军”,报告还明确提出自卫队将在从“平时”、“灰色地带”事态到“战时”都对美军开展“没有罅隙”的合作与支援;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联邦自1991年独立以来,其军事战略在叶利钦执政时期先后经历了“单纯防御”、“积极防御”、“现实遏制”三个发展阶段。普京执政后,俄在坚持以“核遏制”为核心的“现实遏制”战略基础上,对原有军事战略做出一系列重大调整,形成了目前以“核遏制”为依托的机动战略。  相似文献   

17.
陈积敏 《和平与发展》2023,(5):26-51+179-182+173-174
美国推进“印太战略”具有四个方面的资源优势,即与“印太”地区的长期联系所奠定的历史基础、本国强大综合实力所提供的重要物质基础、“印太”地区复杂的地缘政治生态所创造的外部条件以及参与并赢得大国竞争经历所积累的丰富战略经验。美国“印太战略”在认知层面、政策层面以及战略层面取得了一定进展。首先,美国“印太战略”的提出与推进提升了国内两党对“印太”地区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还促进了其他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对“印太”地区的关注与政策跟进。其次,美国“印太战略”的总体政策架构已经形成并日益完善。再次,美国“印太战略”对被其视为主要竞争对手的中国构成了较大挑战。然而,该战略的推进也面临着六大制约因素。因而,“印太战略”的前景并不完全取决于美国的意志与行动,还取决于其他诸要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个时期以来,国内外各界人士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简称“亚太经合组织”)议论纷纷。有的称,亚太经合组织只是一个清谈俱乐部,成立多年来,没有取得什么显著成果;有的称,虽然先后制订了“茂物目标”、“釜山路线图”、“河内行动计划”,但都未见落实或实施;有的表示,开了那么多会,列出数以百计的项目,但实际上都没有重点。  相似文献   

19.
高海宽 《亚非纵横》2005,(2):9-12,79
1955年,为反对殖民主义、促进团结与合作,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亚非国家召开万隆会议,并确定“万隆精神”与和平共处原则。50年来,“万隆精神”与和平共处原则,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成为国际关系准则。中国对“万隆精神”与和平共处原则的确立和推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依旧需要发扬“万隆精神”、继续坚持和平共处原则。  相似文献   

20.
韩国金大中总统领导的“国民政府”确立了新的对朝政策,又称“阳光政策”。其目标是:以实现“和平、和解、合作”来改善南北关系,新的对朝政策取得了初步成果。金大中政府决心继续执行“阳光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