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新时期大学生的理想状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表现出个人理想不断得到加强,社会理想日渐弱化的趋势.本文通过阐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大学生理想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会理想教育的必然性及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不仅改变了人们原有的思想观念 ,而且也打破了理想教育的固有模式。理想教育出现了一种不符合现实要求的现象 ,但是我们又需要理想教育对人们的理想追求起到导向的作用。笔者认为 ,要解决好市场经济下的理想教育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切实处理好共同社会理想与最高社会理想、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理想与现实三大关系 ,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要求及人们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世纪行》2012,(5):11-11
一、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分析 调研组以武汉理工大学学生为对象进行调查问卷,实际调研状况如下:第一,绝大多数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少数大学生对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心不足。第二,绝大多数大学生认同社会理想对实现个人理想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确理解人格和理想人格是思考大学生理想人格构建问题的前提和出发点;当代理想人格的合理性在于满足人的个体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同时,符合社会历史条件;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和家庭教育于一体的系统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公安院校大学生在理想和信念方面存在的七种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必须加强公安院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指出我们应当教育和引导公安院校大学生确立四种理想 ,同时也指出了为实现这四种理想必须具备的四种条件。  相似文献   

6.
基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课题“入世对首都大学生政治思想的影响及马列课教学对策”的定量问卷调查,本文着重分析了入世以来首都大学生政治思想状况、人生追求及社会生活状况、职业理想与成才观等的具体表现及发展趋势,提出需要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强化大学生的民族意识,掌握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念教育及引导的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的基本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嘉 《前沿》2012,(11):151-152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理想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它指引大学生不断进步,向着理想努力奋进,将自身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8.
青年大学生在使用社交媒体过程中产生对“理想美”的向往与追求,继而引发容貌焦虑的现象值得关注。研究表明,社交媒体使用频率与女性容貌焦虑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文章在深入分析社交媒体“理想美”形成机制的基础上,从社会文化理论、社会培养理论、社会比较理论等不同维度阐释社交媒体与女大学生容貌焦虑产生的逻辑关联,揭示社交媒体在形塑、内化、引导、激化女大学生“理想美”过程中的传导机制,为减少社交媒体对女大学生容貌焦虑的影响提出路径遵循。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对大学生心中的理想国家进行了考察分析,从价值取向、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政策五个方面详细地描述了大学生心中的理想国家,并在文章的最后指出,大学生心中的理想国家,实际上更像是一个精神王国。  相似文献   

10.
郭婷 《传承》2012,(13):6-7
理想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内容。张闻天关于青年理想的观点,包括革命青年要有坚定而高尚的理想;要为实现理想奋斗到底;要学习实现理想的方法,同群众一起去实现理想等。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重温张闻天青年理想观对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价值评价的角度,将品德定义为:个人所持有的能引起社会道德价值评价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特征。然后按照这个定义,将品德概念进行多层次的逻辑划分,提出了建立在社会本位基础上的五项理想道德人格标准(自律、自强、无私、仁爱、义勇),并展示了这五项美德标准的20项具体特征。论证理想道德人格标准及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行动”的视角出发,借鉴“理想类型”的方法,对大学生就业行为进行“理想类型”的区分,可划分为:目的合理性就业、价值合理性就业、情感性就业、传统性就业、随机性就业。  相似文献   

13.
畅军亮 《前沿》2014,(13):28-29
新的历史阶段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局面,我们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领下,对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政治思想教育。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用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促进和保障个人理想的实现,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和社会理想,提高少数民族的大学生的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14.
理想、信仰是人生奋斗的目标,是一种主义,是对未来的设计,是人对自己生命的再创造。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是围绕着一个人的理想、信仰展开的。作为社会的个人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信仰,作为社会的集体亦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信仰。若理想、信仰出了大问题,就会使一个社会、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威胁。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讨亚洲四城市(北京、杭州、台北、吉隆坡)男女大学生期望理想情侣应具备何种特性,两性对彼此期望的了解程度,以及这些现象背后的社会性别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不同城市大学生对理想情侣的期望特性及顺序并不相同;各城市男女对另一性别的期望均有了解不足的现象,但女性比男性较了解异性的期待;等等.本研究指出中国大陆的社会性别意识普及远远落后于台北和吉隆坡,提出高校进行社会性别教育非常必要而且急迫,这将有助于促进性别和谐.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方向?当代大学生价值理想构筑的途径中国社会正经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从单一型社会向多元化社会转变,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重要的历史过程。在这一社会的转型时期,广大青年也正在经历着心理态度、价值理想和思想观念的改变过程。社会转型带来了观念重塑、价值理想构筑的压力。在思想的转轨过程中,思想敏感的青年大学生率先感到了价值理想冲突和个人角色重新定位的困惑:传统文化熏陶下的“高风亮节”成为受人冷眼的“自命清高”;中国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信仰被视…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的精神困境主要表现为理想信仰的迷失、价值观的物欲化倾向、道德的冷漠化倾向以及心理困境等。大学生的理想人格包含全面发展人格、独立人格、创新人格以及和谐人格。理想人格是以价值观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建构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建构理想人格中的主导作用,应使马克思主义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深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把弘扬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8.
为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大批地方大学生步入军营。如何面对部队需要和个人理想的落差?怎样对待艰苦与舒适,是去基层还是进机关、是当指挥干部还是做专业技术工作?诸如此类的问题,总像一道解不开的方程式困扰着许多地方入伍大学生干部。这也是本刊关注的焦点。武警8720部队政治部的地方大学生干部黎新盛用自己的深刻感受讲述自己的“学生官”之路,反映了多数大学生干部的心路历程,相信会对地方入伍大学生干部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9.
职业理想信念作为理想信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功成才及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其所处的剧烈变革的社会发展阶段,“90后”大学生在职业理想信念上表现出了一系列特殊的特征,他们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价值取向趋于务实,存在个人职业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的碰撞、兼容等问题.加强这一特殊群体的职业理想信念教育应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注重全面性及实用性,充分调动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多个方面的力量,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  相似文献   

20.
实现社会和谐,构建大同社会,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美好梦想与追求,这种理想与追求积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之中。中国共产党所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传统大同理想的继承与超越。如果说大同理想、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壮丽乌托邦”,那么,中国共产党则不仅有实现大同社会的理想,而且也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路,实现了对传统社会理想的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