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四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1998年12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1998年12月29日(1998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为了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的犯罪行为,维护国家外汇管理秩序,  相似文献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1998年12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江泽民 1998年12月29日  相似文献   

3.
孙艳 《公安教育》2002,(7):35-38
·骗购外汇犯罪是1998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执法研究·新增加的一个罪名。我国刑事立法对套汇行为经历了一个由犯罪化到非犯罪化然后再部分犯罪化的过程。本文试对这新增罪名的立法沿革、概念、构成特征以及罪的认定、处罚等作一探讨。一、骗购外汇犯罪的立法沿革骗购外汇罪虽属新罪,但其脱胎于过去的套汇罪,而我国刑事立法对套汇行为的犯罪化经历了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即由犯罪化—非犯罪化—部分犯罪化的过程。(一)逃、套汇作走…  相似文献   

4.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国务院的委托,现对《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草案)》作如下说明: 去年第四季度以来,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千方百计骗购外汇,非法截留、转移和买卖外汇,活动十分猖獗,发案数量激增,涉案金额巨大。这种状况如  相似文献   

5.
《关于骗购外汇、非法套汇、逃汇、非法买卖外汇等违反外汇管理规定行为的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暂行规定》已于1998年12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对《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草案)》进行了初步审议。会后,法律委员会和法制工作委员会将草案印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有关部门征求意见,法律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和法制工作委员会还联合邀请中央有关部门和法律专家进行座谈,听取意见。12月4日、18日法律委员会根据常委委员和地方、部门的意见,对草案进行了审议。财经委员会的负责同志列席了  相似文献   

7.
各位委员、各位同志: 这次会议是常委会今年举行的最后一次会议,会议的议程比较多,也很重要,经过大家几天的紧张工作,各项议程已经进行完毕。 本次会议通过了证券法、关于修改兵役法的决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等。证券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迫切需要的一部重要法律,它  相似文献   

8.
本次常委会会议于1998年12月23日下午、24日上午、24日下午对证券法(草案二次审议稿)、修改兵役法的决定(草案)、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草案二次审议稿)分组进行了审议。大家认为,三个草案吸收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地方、部门、专家的意见,经过反复修改,已经比较成熟,建议本次常委会通过。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法律委员会于12月25日上午、25日下午、26日上午召开会议,财经委员会和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分别列席了会议,逐条研究了委员们的意见,提  相似文献   

9.
各位委员、各位同志:这次会议是常委会今年举行的最后一次会议,会议的议程比较多,也很重要,经过大家几天的紧张工作,各项议程已经进行完毕。本次会议通过了证券法、关于修改兵役法的决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等。证券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迫切需要的一部重要法律,它确定了我国证券市场活动的基本规则,对于筹集建设资金,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证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这部法律是由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组织起草的。从初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骗购外汇的含义、犯罪情况,分析了危害及原因,重点论述了骗购外汇犯罪的特点并提出了一些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论《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的适用李兴安为了惩治伪造货币和金融票据诈骗,信用证诈骗、非法集资诈骗等破坏金融秩序的犯罪,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简称《决定》),它以24条的篇幅对现行刑法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2.
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于1995年6月30日通过了《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针对当前金融领域比较突出的和新出现的一些违法犯罪活动,对我国刑法有关规定作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重点是打击金融诈骗犯罪。它的颁布施行,对完善金融法制,保障金融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和维护国家经济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决定》规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关于伪造货币方面的犯罪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商品和货币的流通量增加,一些不法分子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大  相似文献   

13.
“买卖”作为普通用语包括买和卖两个方面的含义,但对于刑法中“买卖”的含义要结合犯罪类型的本质以及刑法规范的目的予以确定,不同刑法条文中“买卖”的含义也不一定相同.非法经营罪在客观方面是一种经营行为,主观上以营利为目的,非法经营罪中的“非法买卖外汇”也必须被解释为是一种经营行为.非法买汇自用行为虽然破坏了国家对外汇的管理制度,但其没有营利的目的,不是经营行为,不构成非法经营罪.  相似文献   

14.
1979年颁布的刑法没有规定单位可以成为犯罪的主体。在我国首次规定单位犯罪的是 1987年 6月 2 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海关法》。以后的一些单行刑事法规陆续规定了一些犯罪也可以由单位实施。在总结关于单位犯罪立法经验的基础上 ,1997年的新刑法用两个条文对单位犯罪做了明确规定 ,在我国刑法发展史上 ,首开在刑法典中规定单位犯罪的先例。可见单位已经成为我国刑法中所规定的刑事犯罪的主体 ,这是现行刑法对旧刑法的重大突破。也是我国刑法在犯罪主体理论方面的一个重大发展。将单位作为犯罪主体 ,在我国新刑法中规定单位犯罪的内容 …  相似文献   

15.
常明胜 《公安研究》2012,(9):47-51,72
摘要现行《刑法》中妨害国(边)境管理犯罪规定的立法背景主要是为了遏制我国公民偷渡潮,打击弄虚作假骗取出境证件,提供伪造、变造出入境证件以及出售出入境证件等犯罪行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由非法移民输出国变为既是非法移民输出国又是非法移民输入国,使得目前《刑法》中关于妨害国(边)境管理秩序犯罪的几类犯罪规定,从犯罪构成到犯罪种类等方面都与司法实践存在不适应,需要从立法上修改《刑法》中关于妨害国(边)境管理犯罪的相关条款。  相似文献   

16.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惩治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决定》。决定的颁布,对于打击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其他发票进行偷税和骗取国家税款的犯罪,提供了法律武器,对刑法的有关规定作了修改和补充。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保障国家税收,我国在税收制度方面进行了改革,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实行以增值税为主要内容的流转税制度。但是,一些违  相似文献   

17.
薛松  余晟 《公安研究》2013,(2):49-52
近年来,资金掮客大肆以低息套取金融机构和民间资金,再进行高利转贷,引发了各类经济犯罪甚至严重暴力犯罪,直接危害了我国金融秩序、市场信心和社会治安稳定。资金掮客犯罪主要表现形式是套取信贷资金、非法吸纳民间资金、通过外商直接投资赚取利差,并且有形成高利放贷职业化、团伙化趋势。我国现行《刑法》基本覆盖了该类犯罪,但仍有缺位情况。应通过制定"刑法修正案"和出台"司法解释"等弥补缺位,严厉惩治打击资金掮客犯罪。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外国刑法、《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关于受贿罪犯罪主体的考查,较为详细的介绍了我国刑法中关于受贿罪犯罪主体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9.
1998年1月6日,海协就《关于适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侵犯著作权的犯罪的决定〉若干问题的解释》的适用问题复函海基会。函文说:据有关方面告,在新解释没有颁布前,仍适用该解释。该解释与新《刑法》有抵触的,以新《刑法》为准。海基会曾于1997年12月6日来函询上述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从概念外延来看,金融欺诈犯罪包括金融诈骗罪和虚假陈述型金融欺诈犯罪,这种界分肇端于古罗马法中的“诈欺”。从犯罪所侵害法益的属性来看,金融诈骗罪应当属于财产型犯罪;虚假陈述型金融欺诈犯罪应当属于破坏金融交易秩序的犯罪。从立法体系来看,我国金融诈骗罪应当借鉴《日本刑法典》的立法模式,规定在诈骗罪之下;虚假陈述型金融欺诈犯罪应当从《刑法》第三章第四节中分离出来,单独成立一节,名为“破坏金融交易秩序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