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系始祖炎黄致力经济建设侯作营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祖先。十多亿炎黄子孙繁衍生息,遍布五洲四海,古史记载,炎帝神农和黄帝轩辕都是有熊国君少典之子,炎帝生于华阳,黄帝出于有熊。河南新郑县古为有熊氏之墟,境内古文化遗址很多。黄帝故里、华阳故城、少典祠...  相似文献   

2.
一对炎黄文化,可以有狭义与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理解,指的是炎帝与黄帝时代的中国文化。但又不仅指炎、黄二帝活动时期的文化,而应把炎黄二帝所承传的文化及其后裔所创造的文化也包含进去。因为这是由炎、黄二帝开创的文化的继续与发展,理应包含在炎黄文化之中。这样,我所理解的炎黄文化,包含了从炎帝之前到夏禹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化。到了商代,由于产生了奴隶社会,这  相似文献   

3.
炎帝神农氏是我国上古传说时期一位有卓越贡献的历史人物。他和黄帝轩辕氏一样,因其开创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功绩而被后世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今天我们开展炎黄文化研究,对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是有重大意义的。本文拟对炎帝神农氏与中国农耕文化问题作初步探讨。一、炎帝神农氏是开创中国古代文明的南方先民代表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一直以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著称于世。但长期以来流行一种  相似文献   

4.
<正> 一、炎黄文化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源典精神炎黄文化是史前文化向文明时代发展延续的文化类型,它具有很典型的原生性,是中国文明的母体,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总体格局成型的决定因素。炎黄文化的原生形态对民族文化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1、文明始祖与民族共同体的分合及扩散中华民族起源的人类学基础发生于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晚期氏族、部落群体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的原生形态,从史前文化所反映的时空的巨大模糊性可以对民族起源有一个比较接近真实的认识。神话与传说所衍射的“史影”,是史前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附丽于炎帝、黄帝的诸多神话传说,将其直接拟构成中华文明的始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身份在中国早期话语中存在着一个明显的转变过程。在炎帝身份转变的四个阶段中,春秋时期的炎帝逐渐分化为具有盛德的炎帝和被黄帝征伐的炎帝,前者往往被视为炎帝本人,且在时间上先于黄帝统治天下,其后与神农合体,上升为“三皇”,并与黄帝组合成前后接续的定式;后者则逐渐被贴上无道、反叛的标签,以至被视为非炎帝本人,而是炎帝后裔或其他人。炎帝身份的转换与分化,深层原因在于华夏大地族群融合的客观进程,其中蕴含着华夏地区文化自觉意识的丰富和提升,这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身份认同提供了重要的观念基石。  相似文献   

6.
一,炎帝神农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进入农耕定居时期的标志谈到举世瞻目的华夏文明,人们就会联想到公认为创造了这一古老而灿烂的文明的炎黄二帝。几年前,陈云同志为《炎帝和炎帝陵》一书题词:“炎黄子孙,不忘始祖”,也就是肯定了我国同胞和全球华裔都自居为“炎黄了孙”因此而产生文化上的认同感和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振兴的巨大的历史责任感。不过,当我们今天沿用“炎黄子孙”这一概  相似文献   

7.
多少年来,炎帝和黄帝被当作中华民族的始祖,因而自清代以来的几百年间,中国人习惯把自己称作炎黄子孙。然而这种提法是不科学的。1、黄帝、炎帝是两个生活在黄河中游的原始部落首领,沿着血脉,我们可以追述到尧、舜、禹,  相似文献   

8.
“炎黄文化与名城随州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刘永国6月3日至7日,"炎黄文化与名城随州建设"学术研讨会在炎帝神农故里、历史文比名城随州市召开。北京、湖北、湖南、浙江等地炎黄文化研究、社会科学研究,考古、城建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杜导正、张正明、吴量恺、谭维泅...  相似文献   

9.
涿鹿三祖     
涿鹿,像一位饱经历史忧患的老人,在向我们讲述着黄帝、炎帝、蚩尤三位人文始祖把中华民族由蛮荒指向文明的故事。踏上这块土地,脑海里顿时浮现出“黄炎阪泉之战”、“黄蚩涿鹿之战”的悲壮、惨烈。唐代诗人胡曾有情描绘:“涿鹿茫茫百草秋,轩辕曾此破蚩尤,丹霞遥映山前水,疑是成川血尚流。”传说在4000多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居住着许多氏族部落,其中最著名的是黄帝部落、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黄帝部落居住在中国西北部今陕西省的地方,后来向东迁徒,最后定居在个河北一带的山湾里,过着游牧生活。炎帝部落在今陕西省渭河…  相似文献   

10.
5月26日至6月2日,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在湖北联合召开了全国首届《炎黄文化与现代文明》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天津、福建、湖南、湖北等省市8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实地考察了炎帝神农故里—随州市与炎帝神农文化相关的神农架。中顾委常委、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萧克专程赴会参加学术研讨和考察。中国史学会会长戴逸教授,中国史学会  相似文献   

11.
“炎黄”分别指中国原始社会中两位不同民族的首领。“炎”指炎帝,“黄”指黄帝。炎帝姓姜,系炎帝族的首领。炎帝族最初是西方的一支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后,不断与以 尤为首领的九黎族发生长期的部落间冲突。由于炎帝族力量不敌九黎族,最后被迫逃避到涿鹿(今河北涿鹿县东南),得到黄帝族的援助,炎黄两族同心协力打败了蚩尤。黄帝姓姬,号轩辕氏。黄帝族后来与炎帝族在阪泉(今河北省怀来县)发生了3次大冲突,打败了炎帝族.由西北进入了中原地区。这样,炎黄两族成为中原地区的大族。在以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黄帝族与炎帝族又与居…  相似文献   

12.
《协商论坛》2008,(5):11-11
4月9日,以“万龙归宗祈福中华”为主题的首届中国郑州炎黄文化周在黄河岸边拉开帷幕,来自全省各地的民间艺人在这里表演绝活、展示民间艺术瑰宝,图文并茂的炎黄书画展、百家姓知识展等,让人们真切感受到炎黄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3.
牛春平 《前进》2014,(4):51-52
<正>黄帝文化是曲沃的一种独特文化。黄帝,乃华夏始祖,对整个华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据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教授研究证实,曲沃桥山最有可能是司马迁《史记》"黄帝崩,葬于桥山"中的桥山,最有可能是黄帝的埋骨之处。曲沃先民为了纪念这位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在境内曾修建了很多座黄帝庙。开展黄帝文化研究工作,就是为了进一步挖掘和丰富曲沃的历史文化内涵,使优秀  相似文献   

14.
笔者到汝阳西泰山采风,偶然接触到了该山区关于炎黄二帝的民谣、民谚,这些被称做“炎黄谣”的民歌,鲜活生动,朴实自然,可读可唱,可赏可诵,可咀嚼,可品味,可触摸,可感知;它像一块神奇的棱镜多角度地折射出了中华人文始祖炎黄二帝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首先,炎黄二帝是百姓心目中的保护神。炎黄二帝是人类文明的初祖,丝麻的制作、五谷的种植、房屋的构建、车辆的发明……使人类的衣食住行有了初步着落,生存有了最基本的保证。有一首民谣是这样传唱的:“炎黄笑,是吉兆;炎黄哭,不收谷。”“炎黄并肩坐,百姓不挨饿。”“炎黄瞪眼看,不是发水就是旱;…  相似文献   

15.
《两岸关系》2021,(9):51-52
正近年来,缙云县以创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为切入点,以黄帝文化为纽带,以仙都5A景区为平台,扎实推进缙台各领域交流。缙云仙都景区作为南方黄帝文化辐射中心、祭祀中心、研究中心,是两岸同胞共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追思中华始祖、铭记炎黄荣耀的重要场所,是扩大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6.
<正> 由湖北省社科联和随州市联合举办的“炎帝文化暨炎帝故里研讨会”,于1990年11月21日至24日在随州市召开。来自省内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50多人参加了会议。现将讨论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一、炎帝文化的内涵炎帝文化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文化类型,它具有怎样的精神特质,也就是说,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化形态,它的功能和结构是什么?只有弄清楚了炎帝文化的这一特定内涵,才能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炎帝文化的精神价值,以及作为一种专称性文化的独特意义。在上述认识层面上,学者们取得了共识,只是各有侧重。徐扬杰(省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认为,炎帝神农氏大概是晚于伏羲氏而早于黄帝轩辕氏的一个阶段,大约相当于原始社会从狩猎经济发展到农耕经济的阶段,是人类智力进一步开发,文物制度频频创造的承前启  相似文献   

17.
读《炎帝》     
<正> 中华民族十一亿多的儿女们,无论是生活在中国大陆的,还是旅居在海外的,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我们是炎黄的子孙。因此,研究炎黄文化,无疑有助于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随州市人民政府及厉山炎帝神农纪念馆在长江文艺出版社的支持下编辑出版的《炎帝》一书,就是这方面工作的一个有益的创举。全书共分为四编,第一编是炎帝及炎帝故里,以下分为九个段落来介绍炎帝的故里及其景观;第二编是关于炎帝的学术研究论文,收集当今10位专家学者的论文,多方面、多层次和多角度的论证了炎帝神农诞生于随州以及炎帝神农文化。这一编中还对有关炎帝神农的历史典籍也作了辑录;第三编是关于炎帝的传说,这里面包括流传在随州厉山和流传在湖南酃县的有关炎帝和神农的传说;第四编是  相似文献   

18.
《两岸关系》2021,(9):49-50
正"北祭中华之父黄帝,南祭华夏之母嫘祖"。嫘祖,亦称"蚕神",系轩辕黄帝的元妃,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也是蚕桑文化和丝绸文明的发明创造者,与炎帝、黄帝同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四川盐亭县是中华人文女祖嫘祖的出生地和归葬地,被誉为"华夏母亲之都,世界丝绸之源"。  相似文献   

19.
炎黄二帝是中华人文始祖,受到亿万炎黄子孙的崇敬。单就黄帝来说,在历代学者的笔下,早有极高的评价,下边选引一些资料,来看看黄帝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旅游节引得凤凰来 新郑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诞生地、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号称“中华第一古都”。8000年的裴里岗文化、5000年的黄帝文化、2700年的郑韩文化,共同积淀了这里独特的古韵古风。古老的土地,淳朴的民风,也养育了郑国名相子产、建筑鼻祖李诫、大诗人白居易、法家代表韩非等诸多历史名人。 为了弘扬黄帝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并以黄帝文化为媒,通过旅游搭台,经贸唱戏,加快新郑现代化建设步伐,从1992年起,新郑市开始举办炎黄文化旅游节。新郑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石磙告诉记者,炎黄文化旅游节最吸引人的就是拜祖大典。每年的拜祖大典不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前来寻根谒祖,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