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综观中国历代王朝的递嬗,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无不与官吏的贪污腐败有关。因此,总结厉史的经验教训,“欲治其国,必先惩贪:一要正确认识惩贪为政治经济服务的重要性,紧迫性和  相似文献   

2.
作为澳门反贪倡廉的组织机构,澳门廉政公署在机构、人员以及经费上均有独立性,使其可以有效地打击贪污贿赂行为、预防贪污腐败以及树立社会反贪防贪意识。内地的反贪倡廉机构由于缺乏独立性.难以有效开展反贪倡廉工作。借鉴澳门廉政公署的成功经验,对内地有效开展反贪倡廉工作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3.
澳门廉政公署是澳门反贪倡廉的组织机构,其设立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廉政公署机构独立、人员独立、经费独立的法律地位,使其有效避免来自官场权力、人事与经济的干扰,在打击政界猖獗的贪污贿赂行为、预防贪污腐败以及树立社会反贪防贪意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内地的反贪倡廉机构由于缺乏独立性,难以有效开展反贪倡廉工作。为保障内地反贪倡廉的有效性,内地应借鉴澳门廉政公署的成功经验,改革与完善反贪倡廉的组织机构。  相似文献   

4.
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已“言”之有多了!而在“行”上如何落到实处呢?借鉴我国中医“治未病”的道理而“治未犯”,即未犯先防,刑后防犯。建立从经济到文化、社会、环保等各大领域,自源头开始-流程环节-终端为止事项的”溯源防范”制度,依法实行“未犯”先防的监控,自会收到良好的制度防范效果。  相似文献   

5.
近日,阅读了由新华社出版的《地狱门前:与李真刑前对话实录》一书,该书通过揭露贪官李真的犯罪始末及给党和人民带来的极大危害,剖示了贪官的心理变化过程,并以莫贪、拒贪、防贪、反贪、惩贪、悔贪、戒贪的主线贯穿,体现了腐败必被惩戒、正义最终战胜邪恶的必然规律。读后,感触  相似文献   

6.
列宁、毛泽东这两位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缔造者对腐败问题相当重视 ,整贪倡廉、治理腐败的成效相当显著。总结他们反腐倡廉的经验教训 ,对于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无疑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单卫华 《工会论坛》2010,16(4):168-169,156
明代开国之君朱元璋的廉政思想在中国廉政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廉政思想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民为邦本,与民休息;勤谨为政,躬行节俭;倡廉惩贪,严整吏治等三个方面。朱元璋廉政思想的形成,既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理论渊源,也带有朱元璋的个人印记。  相似文献   

8.
古今廉政法律制度的比较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虽未建立健全现代意义上的一套完善的廉政法律制度 ,但其建立的十分完善的官僚制度中将治吏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并积累了丰富的吏治经验 ,主要表现在官吏的选举任用、考核管理、监察监督、惩贪肃贿等法律规范及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之中。当代中国廉政法制建设的任务十分急迫且繁重 ,其中“依法治官”应当说是重中之重。文中围绕官员选任、考核、监察、惩贪四个方面的廉政法制建设进行了古今的比较研究 ,对借鉴古代廉政法律制度的精华为今日所用将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为政不廉,贪污腐败,从根本上说,产生于阶级压迫、阶级剥削的私有制社会。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一部中国官僚政治史,也就是一部贪污腐败史。但是,在封建社会,“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乃皇帝一人之家天下。贪污受贿,都是侵吞皇帝的私有财产,都会危及皇家的江山基业。因此历代王朝,都采取种种措施,倡廉治贪。在绵延数千年的封建社会里,  相似文献   

10.
略论中国古代重典治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略论中国古代重典治吏褚宸舸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惩贪立法中,重典治吏是一项贯穿始终的重要方法,总结其得失利弊,以古为鉴,对当前正在进行的反腐倡廉工作不无裨益。一、重典治吏的原因官吏贪污腐败是封建官僚社会激化阶级矛盾、触发农民起义、造成政权更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韩国“两金”政权的制度反腐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反贪腐斗争经历了从运动反腐到制度反腐的艰难历程。朴正熙军人集团揭开了韩国工业现代化“汉江奇迹”的序幕,也开启了韩国真正意义上的惩贪治贪进程。但真正使韩国反贪腐斗争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轨道的,是“两金”政权。“两金”政权在反贪腐斗争和政治民主化方面均取得巨大成功,使韩国反贪腐斗争从运动反腐的低级阶段,成功过渡到制度反腐的高级阶段。韩国“两金”政权的制度反腐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古代除贪养廉的实践模式及评说徐岱惩贪除贪是各个朝代政治追求的永恒主题,是各朝代治国的重要内容。官吏作为国家权力的握有者与执行者,其贪廉直接关系到政权易守。贪以败官已成为历代统治者共识,上至夏商西周三代之王“训之必杀,罔不由此道”,下至满清“别项人犯...  相似文献   

13.
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近年来,随着惩防腐败力度的加大,领导干部“闯红灯”显著减少。但值得警觉的是,“亚腐败”却有蔓延之势。  相似文献   

14.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思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既包含了从严治标、惩防并举的措施,又涵盖了注重预防、着力治本的内容。构建这一体系,必须用系统、全面、发展、辨证的观点和方法来规划,力求做到系统完备,未雨绸缪,真正能够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15.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要想有效地遏制治理腐败,关键要建立起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具体从"防"和"治"上下功夫,"防"是从源头上、制度上让领导干部不想腐、不能腐。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宗旨意识,实现不想腐;强化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逐步形成不能腐的制度体系,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治"是从惩处上让领导干部不敢腐,就是要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加强对腐败分子的惩处力度,谁要敢顶风违纪,谁就要付出代价。只有三管齐下,才能让领导干部真正做到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  相似文献   

16.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伟大启蒙思想家。针对历代王朝奉为圭臬的“宽猛相济”的治民原则,提出了鲜明而独到的从严治史主张。这在中国行政文化史上,可以说是一大贡献。本文对王夫之的这一主张从先严上官、重法倡廉、注重选贤养士三个方面作了认真的辨析。  相似文献   

17.
关于经济犯罪案件审判中几个法律界限问题的探讨吴在存,胡万德贪污受贿,是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腐败现象中极为突出的表现,能否有效的惩治和预防贪污贿赂犯罪,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惩腐倡廉。是党中央及全国人民极为关心的一场斗争,是保障社会...  相似文献   

18.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的伟大启蒙思想家。他深入研析中国古代政治 ,针对历代王朝奉为圭臬的“宽猛相济”的治民原则 ,提出了鲜明而独到的从严治吏主张。这在中国行政文化史上 ,可以说是一大贡献。本文对王夫之的这一主张从先严上官、重法倡廉、注重选贤养士三个方面作了认真的辩析。  相似文献   

19.
“非法所得罪”法条适用与修改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法所得罪”法条适用与修改的再探讨刘采广,申叶达,余文唐《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第11条第1款即“非法所得罪”法条自1988年1月21日公布实施后,法学界对其论者云起,见仁见智,众说纷坛,鉴于该法条在惩腐倡廉方面的作用巨大,值此反腐倡廉声...  相似文献   

20.
自2004年至今,南京市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以下简称“惩防体系”)建设经历了研究探索、体系型塑和增量发展三个阶段,并在宣传教育、制度建设、监督制约、改革、纠风、惩处等六个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进一步推进南京市惩防体系的建设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体制、机制上的制约性因素。进一步完善南京市惩防体系建设存在着以下维度与空间: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从构建国家廉政体系的高度来认识惩防体系建设;创新廉政教育方式方法,努力营造廉政文化氛围;进一步完善法制建设,构筑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抓住关键环节,形成监督有效的权力制约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