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价值目标是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存在,以及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流派的标志之一。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向往和追求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社会主义世界性价值目标具有丰富的内涵。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对于推动当今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不仅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而且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足对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新发展,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奠定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的重要基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以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为指导,不断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的发展,并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范畴、目标模式及实践方略,在赋予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以新内涵的同时,与之共同构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4.
郇庆治 《人民论坛》2012,(30):71-72
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已不再仅仅是欧美西方国家的事情,我们需要一种更加积极的生态社会主义变革的"主人翁"意识与心态"生态社会主义"是一种首先在欧美西方国家兴起的新型社会主义思潮或环境政治理论流派,是马克思恩格斯之后,依据生态环境问题政治影响日渐突出的事实逐渐形成的、在社会主义视角下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政治理论分析。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的新进展一是对"马克思的生态学"或"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理论探索。这方面主要以美国学者为代表。世纪之交,詹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为基本依据 ,充分吸收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成果 ,形成了体系科学且特点鲜明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在新时期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自觉以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为指导 ,不断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的发展 ,并赋予这一思想体系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南方谈话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判断、政治立论和政治艺术,深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品质。主要表现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巩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坚持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加强党的领导班子建设,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深入理解和把握南方谈话精神,对于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宏伟 《前沿》2012,(11):33-36
先进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厘清当前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发展现状,明确和谐社会对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和法治文化,培育我国公民政治意识,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西方政治文化科学思想内核,创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对于构建先进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放 《长白学刊》2007,(4):21-23
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历史性生成,是在马克思对政治解放命题批判性分析,深刻揭示现代性政治的基本内涵及其有限性基础上,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上极大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政治哲学的变革,对于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政治和谐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不仅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目标,确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基本制度,而且还阐述了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具体方针、政策。这些探索成果奠定了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理论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
《公安研究》2012,(11):55-55
崔丽苹在《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年第9期撰文认为,英国民主政治理论是西方在对经典民主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今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需要取得突破的内容,结合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借鉴西方精英民主政治理论,根据辩证吸收的原则,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英民主政治建设之路,是较为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本期推介     
<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何具有"特色"?其形成发展遵循着一种什么样的理论脉络和实践逻辑?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阐释与实践路径研究"的成果《论执政党意识形态适应性变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一文中,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闫辰和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颜德如提出,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2.
列宁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经济和政治建设理论集中反映在《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一文及相关文献中。列宁总结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经济和政治建设的任务和特征——由小农经济向社会化大生产过渡;同时,赋予劳动群众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权利。列宁关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经济和政治建设的理论依然富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百顺 《前沿》2012,(11):30-3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理论与我国广大人民政治参与实践相结合的历程中生成的,其中坚持人民群众是政治参与的主体、政治参与必须加以制度保障、政治参与方式服务于政治参与目的等理论,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基石,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破除封建主义政治意识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在党的文献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科学命题,这是我们党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问题上又一重大的理论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一般意义上讲,政治文明包括政治制度文明、政治意识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政治意识(或曰政治观念)是人们关于国家政治生活的政治心理倾向和政治价值取向的总和,具有影响政治体制、指导政治行为、制约政治发展等功能。我们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既要高度重视民主制度建设,也要十分重视政治意识建设,不断进行政治观念的更新,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顺利发…  相似文献   

15.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进一步完善、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向和目标上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各学科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要旗帜鲜明地从不同的领域阐明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必须树立牢固的阵地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始终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灵魂,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教育,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统战理论的不断创新是推动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繁荣阶段。这一时代背景要求统战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党在现阶段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在理论上不断总结和发展,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实现大团结、大联合。1、统战理论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统一战线两者密切相连、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社会主义政治…  相似文献   

18.
孙向军 《桂海论丛》2003,19(6):66-68
德治思想的提出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中的一次理论创新 ,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德治的核心是政治道德建设。我国政治道德建设应当从确立新型的政治道德价值观、培养政治道德人格以及制度建设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作了深刻的新阐述,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政治观,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成逻辑上,习近平新时代政治观体现出历史、理论、实践三重逻辑相结合的严谨逻辑理路;在核心内涵上,习近平新时代政治观以人民利益为基点,从政治经济观、政治关系观、政治权力观、政治文化观、政治发展观五个维度铺陈开来;在价值意义上,习近平新时代政治观主要体现在理论创新价值、方向指引价值和经验借鉴价值三个层面。进行习近平新时代政治观理论图景的勾画与探析,对于我们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政协天地》2012,(12):55-55
12月10日,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主办的第二期人民政协理论教学研讨班在青岛举行开班仪式。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高度,阐明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重大意义和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自身优势,阐述了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人民政协实施协商民主的发展完善历程,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将是今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