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毛泽东是最早重视农民问题并致力于农民运动的中共领导人之一。瞿秋白称他为“农民运动的王”。1926年11月,他就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后,领导和推动了以湖南为中心的中国农村大革命。在毛泽东的影响下,中共湖南党组织十分重视农民运动,大力推进国民革命,鼎盛时期全省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600万人,占全国农民协会会员总数一半,充分显示了动员组织起来的湖南农民群众的革命力量。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革命史上有三位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一是彭湃,二是毛泽东,三是方志敏。广东有个彭湃,江西有个方志敏,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彭湃,广东海丰县人,1896年10月生,1918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书,学的是政治经济专业,研读了社会主义学说,1921年毕业后回到海丰,宣传社会主义。1922年他下决心“到农村去做实际运动”,脱下了学生装,穿上了粗布衣,深入农村,与农民谈家常,交朋友,后来把群众陆续组织起来,成立了许多的农民协会,使农民运动席卷了广东省。他创办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写出了《海丰农民运动的报告》一书,给全国的农民运动培养了许多骨干,传授了做农民运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1958年,“大跃进”运动风起云涌。农村兴起了大搞水利建设的高潮。但由于当时煤矿、钢铁等重工业急需用人,造成农村劳动力因大量转移到工业而锐减,吃粮问题凸现出来。这年7月,中学毕业的邢燕子,没有回到父母所在的天津市区,而是响应号召回乡当了农民,她决心扎根农村,改变家乡面貌,做祖国“第—代有文化的农民”。  相似文献   

4.
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席卷神州大地的“四清运动”,持续时间达四年之久。运动期间中央领导亲自挂帅,指导“四清”;数百万干部下乡下厂,开展革命;广大工人和农民参与其中,积极响应;“四不清”干部纷纷检讨,“洗手洗澡”,从而上演了共和国历史上特殊的一幕。这场运动在农村被称为“四清”,在城市被称为“五反”,统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后来又改称四清运动。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八届二次全会提出京郊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这标志着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研究这一时期的农民现代化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下面谈几点个人的学习体会。重视农民问题是我党的传统。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基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入了解和社会性质的准确判断,在1926年撰写的《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就明确提出“中国国民革命是农民革命”;1949年建国前夕,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提出“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1955年合作化运动开始,在…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时期,李大钊等人倡导、发起“到民间去”的运动,一批知识分子投身乡村建设,在农民中进行启蒙教育。抗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下,广大知识分子以“文艺下乡”、“文章下乡”为载体,肩负起神圣的民族责任,掀起“下乡”高潮,深入农村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7.
郭庆晨 《党课》2009,(4):124-125
1961年5月,回家乡搞调查的刘少奇主席得知被他聘为“农民秘书”的王升平犯了错误,已经被撤销大队党支部书记职务,便专门把他找来,要与这个曾经向他反映农村情况的“农村秘书”谈一谈。当时,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刮起了“五风”(共产风、浮夸风、强迫命令风、生产瞎指挥风、干部特殊风),不少农村干部成了“五风”的执行者。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建国初期,党领导了旨在提高农民识字能力的扫盲运动。这个运动伴随着“速成识字法”的推广和农业合作化运动出现了两次高潮。在农村扫盲运动中,采用了结合农村实际和贴近农民生活的灵活多样的方法,成功地在短时间内较大幅度地改变了农民不识字的现状。这是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文化建设的一项成果。  相似文献   

9.
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毛泽东年谱》上,说到毛泽东在大革命时期的武汉从事农民运动,主持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并负责讲授“农民问题”和“农村教育”等。这四百余学员的农讲所,“聘请周以栗为教务主任,陈克文为训育主任,季刚为事务主任,郭增昌为总队长”。郭增昌就是我的祖父。祖父是山西早期的共产党员,也是中共早期从事军事运动工作的人员,其中许多事迹已不可考。祖父是定襄县镇安寨人,因家庭贫困,并受“好男当兵”思想的影响,考入保定军校第8期骑兵科。保定军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人才众出的场所,它先后培养出了大…  相似文献   

10.
《湘潮》1987,(3)
(一)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中国的大地上掀起了一场以湖南为中心的全国农村革命运动。农村大革命的迅猛发展,冲击着几千年来反动的封建势力和思想意识,从根本上动摇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的基础。因此,各种反动势力极为惶恐,迅速纠集起来对农民进行反攻。他们谩骂农民运动是“痞子运动”、“惰农运动”、“糟得很”,他们倒毁农会,残杀农会干部。一时间反革命气焰极为嚣张。我们党内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者,被反动派的叫嚣和威胁所吓倒,不仅  相似文献   

11.
罗平汉 《共产党人》2007,(11):50-51
在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全国各地农村纷纷建立公共食堂,几亿农民吃起了大锅饭。公共食堂既限制了农民的吃饭自由,又是典型的平均主义,可在人民公社化运动后一段时间,公共食堂却被当做“共产主  相似文献   

12.
农村“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工作,也是实现基层环境治理的关键环节。当前阶段,我国农村“厕所革命”具有自身形成基础,并在基层环境治理领域取得了相当成效。但由于我国城乡二元分离体制、政府条块管理制度、市场参与机制缺陷、农民主体意识薄弱等制约因素,国家视角下的农村“厕所革命”在农民逻辑中得到部分“消解”,农村厕所建设的有效性不足,同时稀释了政府治理合法性。为此,我国进一步深化农村“厕所革命”,通过制度化重构和合作式治理,有效保障农民权利实质平等,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党中央决定在农村开展“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旨在紧紧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好农村工作中出现的新矛盾。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在农村实践“三个代表”,关键是要代表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现在,农村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农民群众新的利益要求与我们的工作产生了新矛盾。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07,(2):121-121
韩语同汉语一样,“新村”是“新”和“村”两个词合成的一个词语。“新”意味着新的东西,也有光明的意思;“村”是地域基本单位,指韩国农民生活的共同体,也有公司的意思,包括农村和城市里很广阔的空间,即地域社会的一个单元。新村运动就是让这样的生活共同体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运动。  相似文献   

15.
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是毛泽东农民观指导下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西方学者中流行着一种认为毛泽东是民粹主义者的观点,将俄国民粹主义的农民观与毛泽东的农民观等同起来,知青运动似乎也就成为毛泽东民粹派思想“潜流”的产物。其实,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本质上是为了缓解城市压力,将青年就业出路导向农村。不过,这只是一场不成功的社会实验。 民粹主义是一种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认为发展农村“村社”就可以过渡到社会主义。中国的知青运动前后共有2000万城镇知识青年到农村插队落户当农民,与民粹主义的“到民间去”  相似文献   

16.
姜才凤  胡萍 《理论导报》2013,(11):40-40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经济落后,农民是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统治阶级压榨的主要对象,所以“中国革命的形势:不是土豪劣绅镇压农民,便是农民起来镇压土豪劣绅,所谓国民革命运动,其大部分即是农民运动”。为此,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农民运动,他向大会指出,湖南工人数量很少,国民党员和共产党员更少,可是满山遍野都是农民。因而他得出结论:任何革命,农民都是重要的。尽管毛泽东的提议在当时并没有引起重视,但是后来党的革命实践证明.“农民运动”这个问题的提出足“这个农民子弟对于中共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农村合作金融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要把“三个代表”的思想贯彻好,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立足农村,牢固树立为农民、农村、农业服务的思想,切实做好“三农”服务工作,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稳健发展。   一、提高认识,真正树立为农民、农村、农业服务的思想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体,具有根植于农村、点多面广、同农民贴近的特点,其服务宗旨就是为广大农民提供金融服务。农村信用社 50多年的发展史证明,农村信用社只有立足农村,服务“三农”,才…  相似文献   

18.
阮晓春  郑岚 《党史文苑》2010,(8):51-52,74
中央非常重视农民自办文化,2005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大力发展农村民办文化”,“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农民自办文化,是充分发挥农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的具体体现。也是新农村文化发展的标志之一。为了加强我市的新农村文化建设,2009年初,  相似文献   

19.
在农村一些地方,农民对干部简单粗暴的工作作风有看法,气忿地说干部“不像话”;而干部则对农民不服从管理,拖欠税费不满,委屈地说农民“不听话”。“不像话”与“不听话”形象地反映了当前农村一些地区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状况。  相似文献   

20.
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关注“三农”现实问题,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农村的根本是什么?是农民。农民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解决了农民问题,就从根本上破解了“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