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警察权的性质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警察权是国家赋予专门机关行使的一项专门权力,它以国家权力为后盾,以强制手段不定期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其内容由国家法律加以明确规定,公安机关须正确运用警察权为现实斗争服务。  相似文献   

2.
警察权不同于行政权,既不是来源于行政权,也不是由行政法规范的结果。警察权需要通过法律表现出来,法律反映警察权,法律规范警察权;规范警察权的部门法就是警察法。警察权是由警察权主体、警察权客体以及警察权的实现手段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公共权力是警察权的内在本质,警察权的基本性质是由公共权力决定的。警察权具有执行性、强制性、公益性和义务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警察权是对公民权利影响较大的一种重要权力,尽管不同的国家对警察的性质有不同的界定,但是警察的职能却大体相同,即包括维护社会治安和从事刑事侦查两个方面,相应地,警察权也区分为治安行政权和刑事侦查权。通过对行政权和司法权的比较可知,这两种不同形式的警察权的性质都是行政权。  相似文献   

4.
我国警察权在国家权力框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警察权既带有行政执法的性质,又不乏刑事司法的色彩。就监督国家权力的角度而言,外部监督比内部监督更具有约束力。然而,目前对我国警察权仍然缺乏一个相对完善的外部监督机制。其中,构建对不依法履行警察权的机关的罚款和晋升考核机制、国务院对省级投资和拨款机制是警察权外部监督制度选择进路的两架"不可或缺的马车"。同时,从机制上对警察权实行外部监督可以将法治警察建设和法治中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社会契约论的产生,以一个新的视角解释了国家的起源和政治权力的来源,给中世纪教会统治下的西欧带来了政治解放的曙光。警察权是政府权力的重要构成部分,从"社会契约论"的视角出发给予警察定位以及探讨警察权的社会基础,对于深刻认识警察权的权力归属,防止警察权异化具有重要意义。以此着眼,权利基础、合法性基础、契约基础、政治权力基础和法律基础是警察权的五项基础权利渊源。  相似文献   

6.
作为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警察权兼具刑事司法权和行政执法权的二元属性。但在法律实践中,我国警察权更多的是体现在行政执法权这一侧面。当下,以规范公权力的行使和保障私权利的享有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警察权行政程序规制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客观需要。对我国警察权进行行政程序规制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确立《警察行政程序法》原则、设计《警察行政程序法》规则以及设立专门的行政程序规制机构是警察权行政程序规制的主要内容,这将有助于构建有限型警察,进而能够防止警察权的不当行使。  相似文献   

7.
警察权是国家权力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相生相随。当前我们应从加强警察权的保障作用、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对其定位,并重点强调警察权的公共性、服务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警察权是以行政属性为主,行政性和司法性二元融合的一种行政权。有权力必有救济,权力必须置于制度的笼中;但一味的分权、限权、控权是盲目的,会把本可以发挥良效的警察权视为恶魔。我国警察权运行目前处于扩张的状态,应对其进行必要的控制。很多警察职权都包含了行政、司法双重属性,所以对警察权扩张的控制也应该是多元的、多举措的。通过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警察机关自身的控制,并针对警察职权的内容、职权所含权力性质的偏向加以控制,能够有效的明确我国警察权力的界限和内容,并更好的实现或补救公民权利,从而形成警察权和公民权两者和谐共处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警察自由裁量权是警察权主体依法享有的根据客观情况作出灵活抉择的权力。警察自由裁量权是警察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警察权运行和目的实现的必要载体。警察自由裁量权包含丰富的内容,表现出多种样态。警察自由裁量权具有正当性。其正当性的获得除了与一般行政自由裁量权有诸多共性的逻辑和客观基础外,更是源自国家固有权力的警察权与形式法治之间博弈的结果,是警察权价值诉求及其实现法治意义上目的的内在要求,在根本上则来源于社会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警察法学是以警察法为对象,研究其法律规范、体系、作用以及发展规律的法学学科,而警察法则是所有调整国家警察机关在行使警察权力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应当确立警察权在警察法学基础理论中的独立地位,同时构建警察权的理论体系,包括其权力的内部结构、外部结构和法律结构。内部结构是警察权的构成要素:法律要素、主体要素和职责要素;外部结构是权力的种属结构,即权力可分为:总权力、类权力、权力项;法律结构分为三层:即《人民警察法》、其他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11.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和根本,履行国家政治职能,就是维护政治安全。实现政治安全,必须构建国家专门机关和特殊力量;司法权、军事权、警察权等强制性权力的配置目的,就是为履行政治职能,维护政治安全。据此,维护政治安全,是构建国家警察力量以及警察权形成的前提条件。警察权作用于公共安全管理领域与辅助刑事司法领域,警察机关的执法就是公共安全执法与刑事执法。因此,警察权配置为警察公共安全管理权与警察辅助刑事司法权两大类型。公共安全管理权的主要形式有:治安管理权、道路交通管理权、消防监督权、出入境与移民管理权、网络安全管理权、应急管理权等;辅助刑事司法权的主要形式有:刑事调查权、刑事侦查权、技术侦察权、刑罚执行权等。  相似文献   

12.
新近通过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警察权的扩张引起不少学者的担忧,认为:警察权力过大会侵害公民权利。因此,需要从警察权扩张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两方面进行分析论证。一是为顺应社会发展变迁给社会治安工作带来的新情况,国家有必要扩大警察权力;二是为了对扩张后的公民个人权利的有力保障;国家有必在扩大警察权力。  相似文献   

13.
警察权是为民主、为民众、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而生的权力,而在警察执法过程中却存在着不作为的问题。目前,警察权陷入必须广泛存在而又不能不加以有效控制的两难选择,为了保障人权,彰显法治,寻求警察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理性平衡,警察权的行使必须遵守合法、及时、准确、比例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国家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组织形态,国家职能是国家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职责和功能,反映和引领着国家活动的基本方向。国家的政治职能就是政治统治职能,通过运用暴力、法制和强制力来维护政治秩序、社会秩序,控制和镇压敌对势力,是国家权力及其警察权形成的前提。警察权源于国家的政治职能,为履行国家职能而设置,目的在于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社会秩序。警察权的确立和形成,是根据国家职能的分工和需要,从国家权力体系中分设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强制性的国家权力,警察权比一般权力更为明显地具有利与害的"双刃剑"特性。对警察权进行必要的规制是保障警察权发挥积极作用的必然要求。对警察权的规制方式有多种选择,在我国当前的社会状态下,法律规制已成为对警察权实行规制的最佳方式。警察权法律规制体系的构成及其各构成环节具有自己特有的内容;应在对警察权法律规制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其进一步完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警察权可以分解为刑事警察权和行政警察权。它们在权力受法律规制限度、权力运行显露程度和权力职能定位向度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别。正是两者之间的差别决定了警察权权力结构的二元性和建立复合式警察权监督制约机制的必要性。建立复合式警察权监督制约机制应当明确两类警察权不同的监督制约重点、监督制约模式和通过监督制约所追求的不同人权保护宗旨。  相似文献   

17.
警察权是行政权。这是因为:1.警察权在国家权力谱系中所处的位置决定其权力属性;2.侦查权具有完全的行政权属性而不具有司法权特征;3司法机关所具有的行政权应予剥离。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对警察权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加上我国乃至世界频频发生紧急情况所面临的困境,十分有必要对紧急状态加以界定,以明确紧急状态警察权使用的范围,从多学科角度对紧急状态警察权的权力渊源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明确紧急状态警察权对现代法治国家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程序控权理论源于西方的法治理论,在现代愈来愈引起理论界的关注与重视。以程序制约警察权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必然选择.使得警察权行使的过程明朗化、合法化。以程序制约警察权是为了遏制其恣意、专横、权力滥用,限制其过度的自由裁量。通过设置程序规则,规范和约束警察权的合法行使,使其定向运作,并引入归责机制,提高程序违法的成本,以保证警察权在既定的程序规则范围之内健康有序地运行。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期的警察权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社会的警察权配置是由这个社会在进行社会控制时的价值取向所决定的,即公共秩序价值和个人自由价值的选择。秩序和自由不仅是一种对立关系,还应当是一种动态平衡下的统一关系。在社会转型期,秩序和自由的冲突更加剧烈,因而两者平衡和统一的任务也更为艰巨。必须选择并采取那些能够最大限度地尊重和保障自由的秩序维护方式,使公民自由受到最小的限制;在维护自由价值时,必须为公权力保留最起码的能够有效维护和控制秩序的权力。社会转型对警察权配置提出了总体上的要求:应当对警察权加以控制,而不是简单地削减警察权的行使范围。其具体实施方式是:应当以维护秩序的最低需要为标准调整警察权力的范围,以自由价值的满足为出发点控制警察权。但是,为使警察权得以良好、有效地运行,因而当前应当注重警察权威的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