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车问题是当前人们议论的一个热点问题。这些年,有关抨击公车弊端的呼声此起彼伏。当前各级财政十分困难,探讨公车制度改革尤为必要。跑得起.养不起──公车改革势在必行现行的公车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随着体制转轨,其弊端愈发明已。──公车吞噬着近三成的国家财政收入。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的“人、车、会”三大顽症困扰着财政。近几年来,许多地区出现了购车攀比之风,各部门购买的新车越来越多,档次越来越高,财政不堪重负。购买一辆轿车,约需费用20万元左右。每年平均各类支出大致需5万元。全国公车的支出有多少呢?权…  相似文献   

2.
公车问题是当前人们议论的一个热点问题。这些年,有关抨击公车弊端的呼声此起彼伏。当前各级财政十分困难,探讨公车制度改革尤为必要。现行的公车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随着体制转轨,其弊端愈发明显。公车吞噬着近三成的国家财政收入。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的“人、车、会”三大顽症困扰着财政。近几年来,许多地区出现了购车攀比之风,各部门购买的新车越来越多,档次越来越高,财政不湛重负。购买一辆轿车,约需费用20万元左右。每年平均各类支出大致需5万元,一辆车的支出是如此多,全国公车的支出又有多少呢!报载,1996年底深圳…  相似文献   

3.
"公车私用",一直是公共行政治理的一大顽疾。近年来,百姓要求治理"车轮腐败"的呼声越来越高,各地政府也相继对公车使用模式"动刀",但绩效似乎并不显著。超八成公车将被取消,市管干部不再配车,节省15%行政开支,上亿元公车处置拍卖收入为公车消费"明显减负"……近期启动的温州车改,正成为新一轮地方公车改革的焦点。2012年4月12日,温州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温州市市级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将市属106家行政单位、  相似文献   

4.
话题     
《创造》2011,(5):9
关键词:安徽电力车改事件据新华社报道,安徽省电力公司近年来以"车改"之名,让下属公司花费3761.8万元购买185辆豪车,配备给全系统副处级以上干部,且标准逐年提高。一切车辆手续及费用由公司负责,拿到车钥匙后,该车就归干部自驾了。热评:安徽电力公司的"化公为私",还提醒我们车改不能忽视一个群体——像安徽电力公司这样的垄断性国企它们在"三公"消费上与政府部门面临同样的问题,可舆论监督和制度监管的阳光却很少照到它们身上公车改革之刀,不能忽视了垄断国企——新京报,社论  相似文献   

5.
作官坐车,中国古已有之。为官勤于公务,坐坐车轿,本无可厚非,但事情往往积久成弊,公务用车到了今天已成为千夫所指,政府也为之扼腕难安。个中蹊跷,真是欲说还休,欲罢不能,欲改不得。靡费国库公车,主要是指社会集团用公款购买、使用的轿车,曾一度规定只准高级干...  相似文献   

6.
廖灿勇 《公民导刊》2005,(10):32-33
据新华社报道:为进一步加强对公务用车的管理,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纪委下发了《关于对全市公务用车统一张贴“公务用车”标识的通知》,规定全市各区县、市直和中省直单位,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所有公车都必须粘贴“公务用车”标识,对不按要求粘贴的,一经发现,车辆将被收缴上交市财政局,并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后,议论已久的有关公务车改革的话题,又再次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点。作为一个敏感话题,公务车在使用、保养、维修等方面可玩的”猫腻”,已经不是秘密。”长期以来,公务车成了财政的巨大负担。”重庆市人大代表刘绍璋日前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认为,公务车的不合理消费已成为各级财政的黑洞,并日渐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刊综合 《创造》2014,(8):74-75
正面对中央确定的以社会化、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原则,昆明模式的车改能走多远?副部级以下取消公车、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全国公务用车改革启幕,一石激起干层浪。公众热议新政的同时,有人搬出公车改革的"昆明模式"进行比较。2005年和2010年,昆明自下而上启动两轮公车改革试点,一时备受关注。需要指出的是,中央方案的出台意味着:十年试点中,昆明的公车改革模式将借力"顶层设计",最终从"非货币化"回归到"货币化",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于明年底前完成。  相似文献   

8.
马庆钰 《人民论坛》2012,(21):46-47
货币化补贴因为具有"摸着金砖过河"的诱惑力,成为多数地方的车改模式。然而,自己分粥自己喝的游戏,很容易使车改扭曲,结果是从根本上影响车改尺度的公平性、合理性和可信性中国正在为长期形成的官本位文化付出代价,而公车改革为其中之一。随着近期温州车改的出台,这个中国特色的"国家级难题"再度吸引了社会的眼球。不难发现,温州其实并没有什么新鲜做法,无非都是十数年来不少地方"货币化车改"的翻版。根据有关公开资料,1993年广东东莞市沙田镇是这种方法的始创者。此后在全国各地得到普遍效仿。虽  相似文献   

9.
段羡菊  谭剑 《半月谈》2004,(24):47-50
2004年底。当北京、上海等地即将推行公车改革的消息炒得沸沸扬扬时.湖南省资兴市委、市政府已经“摸着石头过河”干了一年。一年前。资兴市通过了“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方案。第一轮进行了122台公车改革。2004年节约行政支出约1000万元。“车轮腐败”得到明显遏制。全市公、检、法、司系统的100多台公车即将纳入车改范围。公务接待改革方案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我们国家被财政供养的机构十分庞大.被一些学者认为是世界上行政管理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行政成本降低的问题已经引起了高层的重视。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就明确提出了“降低行政成本”的要求。对于执政者而言,节约行政成本的政治意义。并不亚于经济意义。从这个层面上看.资兴公车改革的实践.无疑为各地探索降低行政成本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闻眼     
《创造》2013,(3):82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曾被安排到省政府去讲课,由于叶青未开车而是骑的自行车,警卫将其拦在大门外。叶青称,一般领导来开会都是司机把车停在门口,领导开完会直接坐车离开。微评:叶青致力于公车改革,安步当车,难能可贵但对某些官员来说,公车已成其身份、地位的载体。而门卫以公车论人,也正因公车配备与官衔的相关度。要推行车改,先应革掉"排场意识",让更多官员能骑自行车、乘公交出行。  相似文献   

11.
镜像     
《小康》2016,(2)
正江苏镇江:公务用车上封条2015年12月31日,江苏镇江市润州区参加车改的所有公车被集中封存。2016年1月1日起,该区参加车改的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将按照江苏省统一标准发放交通补贴。图为有关部门人员对公车贴上封条。新疆阿勒泰连续降雪近日,受强冷空气影响,新疆阿勒泰市降雪已持续十多天,多地积雪深度超45厘米,"雪乡"禾木积雪厚度达1米,最深处超1.5米。穿行其中,只能以"蛙泳"状前行,高头大马也变身"潜雪艇"。  相似文献   

12.
<正>据11月3日《湖北日报》报道,在参与湖北省公车改革的100余家省级党政机关中,有20家单位的"一把手"主动放弃公车,参与车改拿车补,补贴标准为每个月1690元。单位"一把手"主动选择放弃公车拿车补,这是一个值得点赞的积极讯号。不过,公车改革旨在促进领导干部作风转变,而领导干部放弃公车只是有志于转变作风的第一步,关键还要看其在无"专配公车"环境下的作为。人们力挺单位"一把手"放弃公车的举动,其理由无外有三:一是为"公车私用"釜底抽薪。民众诟病公车腐败,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3.
视点     
正中纪委:公款送月饼将点名曝光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8月10日开通公款送月饼等"四风"问题举报窗,对各地区各部门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每周点名道姓公开曝光。上半年公车拍卖成交额增加5亿元根据商务部全国拍卖信息管理系统的统计,今年上半年,政府委托机动车拍卖共成交1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亿元,增幅79.4%。据了解,这5亿元基本上是各地公车改革带来的公车拍卖的成交额。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的公车改革终于在20年之后全面启动,这是好事。但是车改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和挑战,车改实施后,我最为担心四件事。一是担心有的官员把自己的修车、用车发票等,塞进各种可以集中报销的费用中。我的建议,加强本单位的财务检查,在不定期的审计中,对涉车发票予以更多的关注,发现不当发票及时拿出并予以警告。二是担心有的官员一手拿车补,一手开"他"车,找私企、私人借车,以权谋车。这种官员一般是原来就有公车坐,或者手上有实权。建议各单位的监察室多做一件事——登记官员私车,一旦发现官员开新车,要  相似文献   

15.
资兴市实行车改前有 2 90多辆公车 ,配备专职司机 2 0 0多人 ,每年公车费用达 14 5 0万元 ,如果加上车辆更换和折旧开支 ,费用高达 2 0 30万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2 0 0 2年对公务用车实行了定编管理。2 0 0 3年 9月 ,市委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等市级领导干部及市直相关单位负责人会议 ,一致通过车改方案。“取消党政机关、人民团体、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务用车和专职司机 ,按照核定到岗、定额到人、包干使用、节约按比例归已的原则 ;对领导干部公务用车实行货币化补贴”。改革的基本做法公务用车改革是在调查研究 ,…  相似文献   

16.
坚硬的车改     
在7月16日的方案公布之前,地方的公车改革已摸索了20年.期间,各地车改模式五花八门,但成功者寥寥,有的地方甚至出现“逆改革”,借机追求变相福利.凡此种种说明,想真正实现车改初衷,殊为不易。车改之难,最关键一点是要“自我革命”,打破既得利益的藩篱。就此而言,自上而下的强力推动,可能是当下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协商论坛》2013,(4):62
新华社3月29日报道,广州近日公布实施了一年多的公车改革成绩:一辆车一年可节约5000元,全年节省财政资金达4000万元之巨。然而记者注意到,在今年的财政预算里,公务车运行费用却仍按过去每辆车每年2.8万元至3.5万元的标准拨付。  相似文献   

18.
1998年全国车改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停下来了,但它产生的积极影响却是不可低估的。近些年来,全国不少地方都在积极摸索公车改革的良方,闯出了一些成功之路。 大庆:率先推行公务用车改革 1998年2月,大庆市从  相似文献   

19.
最近,杭州推行的公车改革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到2010年,市局(副厅)级以下一律取消专车,让公车回归“工作车”的本色。如此大规模、高级别的“车改”被誉为全国首例。与此同时,杭州发放“车贴”的政策,也引发了不少议论。公众纷纷质疑,相比较这些年其他地方的公车改革,杭州此次改革能有什么新意吗?车没来,车贴来了,为何公务员阶层的利益永不落空?中国的公车改革昨就这么难呢?  相似文献   

20.
“以公务小轿车论,韩国首尔市只有47辆公车:台北市只有十几辆:北京公务车近百万辆。”近,日被疯转的一则微博,生动反应了大陆民众对跑在路上或堵在路上的大量公务车的不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