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强调道德行为者的品质特征一面.近年来,人们在反省西方近现代"规范伦理学"一些流弊时,提出要重新推介亚氏伦理学的价值.本文指出,亚氏的"德性论"与种种后起的"规范说"固然论题各异,但其中又显现着理路上的脉络贯通之处,这就是长期左右着西方伦理学研究方法的那条普遍主义形式化的认识路线.为对亚氏理论的实质有一个较准确的判断,文中以孟子的哲学立场为据,分三个层次对两种"德性"观的不同特点做了分析.进而认为,在"德性"问题上亚氏和孟子各自持有的"理论旨趣"或"实践感"值得人们深思;对亚氏伦理学及其对西方人感悟道德的方式所具的深刻影响,更有必要引发一种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女性文学创作中涌现出大量以婚姻和爱情为题材的作品,这一时期的女性婚恋小说还只是停留在对爱情神圣性与合理性的礼赞及论证上,对男女之爱中的性爱内涵还颇为忌讳。这就造成了"五四"女性形象只看重纯洁的精神性爱恋的"圣洁模式"。  相似文献   

3.
张欣以她细致浪漫的笔调描绘都市女性的命运,选取爱情主题展现其生存的困惑及情感的渴望,由此形成了她小说的主要特点:一方面以现实主义作家的理性精神,揭示"爱情"主题与商业文化之间的必然冲突及爱情追求面临的困境;另一方面以文学家的浪漫、女性的温情,永存对爱的挚念.  相似文献   

4.
伦理学(environmental ethics)或生态伦理学(ecoethics)是当今伦理学的热点之一.有些学者不同意将其划为伦理学的一个分支或应用伦理学,他们认为,环境伦理学蕴含的是一种全新的视域和价值观,它要求将"伦理"扩展到其概念范畴之外,"伦理"原本是用于谈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现在环境伦理学,用来关注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已经与传统的伦理学相距甚远.显然,这样有利于突显环境伦理学的学科地位,强调其在现代社会的思想意义.不过,就严格的学科分类上说,环境伦理学确属伦理学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以伦理学的视角来看,增强其实效性的关键在于"四个维度":重视启蒙是家庭爱的伦理;加强规范是社会的责任伦理;注重引导是学校的管理伦理;诉诸自律是个体的美德伦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最终应通过人的领悟、认同和自觉的维系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对福楼拜名作<包法利夫人>的主人公一爱玛而言,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令人激动的爱情.为追.求这种所谓的理想爱情,她做出了许多于当时男权社会所不允许的举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爱,去选择自己的生活.因此被许多人视为一个"不正经的女人".然而,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爱玛的许多要求是合理的,她身上的一些所谓"特质"实际是女性所共有的,体现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同时,从爱玛对理想爱情追求的失败可以看出,女性要想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还必须与男权社会做不懈的斗争.  相似文献   

7.
婚姻是一种社会制度,是客观的东西,具有理性、规定性、公开性、稳定性、特别是唯一性等特点;爱情是男女之间的一种心理感受,属于主观的范畴,具有感性、随意性、隐私性、易变性、尤其是多样性等特点.爱情是两性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婚姻是两性关系的一种主要形式;爱情可以超越婚姻,婚姻不能左右爱情.婚姻与爱情的关系决定了一个社会及其成员应该始终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状况这个基本前提,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婚姻规范.  相似文献   

8.
孩子是父母的爱情结晶,爱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爱孩子却是人类独创的一种另类之爱。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过分溺爱,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孩子是父母的爱情结晶,爱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爱孩子却是人类独创的一种另类之爱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虽然是惟一被授予"诺贝尔奖"的社会科学,并被看作是社会科学皇冠上的明珠,但是经济学家并未在"经济学是什么"这一根本性的问题上达成共识.经济学定义的交换范式提供了与选择范式完全不同的理论发展框架.将经济学重新定义为"交换的理论"不仅使经济学回到了真实的经济世界,同时,也使经济学进一步明确自己在知识分工中的地位,并建构起经济学与政治学、伦理学和社会学等其他社会科学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10.
人们在做出道德决断时,往往会不自觉地陷入到律法的规范中,但事实上在很多特定的境遇下,遵守法律却又与践行道德相矛盾,面对两难困境,道德主体该做出怎样的选择,美国学者约瑟夫·弗莱彻提出了"爱"这一境遇伦理学的至关重要原则,其实质是把绝对的原则——爱,与境遇的估计和行动的选择结合起来进行的道德决断。  相似文献   

11.
莱芜梆子现代爱情戏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芜梆子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自形成以来,一直是莱芜文化的象征。其现代戏折射出了当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而爱情戏作为现代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戏相比有了全新的发展,莱芜梆子现代爱情戏突破了历来的“才子佳人戏”的樊篱,紧扣时代主题,体现了鲜明的“现代性”特征。我们将从“忠于政治”、“融入亲情”、“秉承孝道”、“源自义举”四个方面阐释莱芜梆子现代爱情戏的内容,并在与传统戏的比照中突显现代爱情戏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墨子的兼爱思想及对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兼爱思想是墨子的中心思想和首要内容。他的思想透过时代的迷雾与历史的长廊在今天仍然显露出熠熠光彩和魅力,对我国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具有启发和推动作用,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3.
爱亦即仁的观念,乃是儒学的奠基性观念:既为形而下学(知识论及科学、伦理学及道德)奠基,也为形而上学奠基。这是因为:爱作为生活情感,是生活-存在的显现。因此,爱的观念乃是本源性观念:爱作为生活情感,归属于作为存在本身的生活本源。  相似文献   

14.
《没有名字的身体》以温婉华丽的文笔与语调,记叙当代知识女性“我”不断追寻爱情与希望,又不断遭逢挫败与绝望的心之旅,重在揭示爱情所带给女主人公的悲剧性的思考——命运是不可理喻的,理想是永难实现的,爱情是可望不可及的,即“生活永远在别处”这一永恒悲剧。  相似文献   

15.
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就已出现的女主人公"离魂"、"还魂"故事,大多与爱情、婚姻问题联系在一起.细加区分,大致可分三种类型离魂型、还魂型和纯一的人鬼相恋型.这三种类型故事在发展过程中多有演变,也有交叉.以民间深层文化背景作观照,从各种视角来研究它们的演变和交叉,人们将会进入一个丰富的文化世界.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文化传统中的“宽恕”是大不一样的。西方的“宽恕”是“为爱而爱”的终极关怀,体现了其“原罪”的价值维度。“原罪”说使“罪”被绝对化、先天化,人的尊严、权利、责任被绝对化、先天化了,并由此造成了信仰维度的存在。这是对人的局限性的自知。中国的“宽恕”是纲常伦理的处理原则,体现了其“原善”的价值维度。“原善”说使属性、本性被绝对化、先天化,人是自己的救主,人性高于神性,罪恶只是外来的污染,因而不存在共同责任,只存在道德责任。它“宽恕”的是可以“宽恕”的,并非不可“宽恕”者。这是对人的局限性的无知。但是,只有“宽恕”不可“宽恕”者,宽恕才存在。所以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宽恕”不是“宽恕”,“慈悲”不是“慈悲”。  相似文献   

17.
网络时代,互联网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为标志的生存状态,以交互性、虚拟性、学习性为标志的运作模式,以多边性、全时性、共享性为标志的机制特质,使网络直接影响到当代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网聊和网恋,几乎成为当代青少年的一种文化时尚。在高校里上网聊天和网恋更为流行,许多大学生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网恋。究竟应该怎样看待网恋?网恋心态有哪些?它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这正是当代大学生研究中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放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青年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8.
当前青少年婚恋状况呈现出婚前性行为流行化、结婚年龄推迟化和离婚现象广泛化等多样化特征。青少年婚恋状况多样化的原因是:青少年性生理早熟和性心理未熟的矛盾冲突,家庭性教育的欠缺,学校性教育的不足,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婚恋观,必须要加强青少年的性生理和性心理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抵制性解放的消极影响,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发挥性道德的指引作用,加大法律在婚恋方面的强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华夏民族文化演绎的“龙情结”是远古先民在同自然环境作斗争过程中寄托民众意愿的图腾崇拜,是先祖在生命精神需求和原始宗教信仰上的一种信念寄托。故而华夏龙文化广泛渗透在国人生活民俗的诸多领域且观照着中国历代社会的政治、文化苑囿而富含意味隽永的审美情韵。  相似文献   

20.
著名哲学史家、哲学家、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张世英教授应学院的邀请,于今年4月3日至12日来福州讲学。在为期10天的讲学中,张世英教授共进行了六场学术报告,内容包括《西方后现代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从黑格尔到海德格尔》、《哲学与人生》、《从科学到审美》、《和谐相处:人与自然,人与人》、《儒家的差等之爱与基督教的平等之爱》。本刊编辑部根据张世英教授的讲座录音,整理成文字稿件,马列部指派专业教师,对文字稿件进行缩写。现将六篇稿件集中刊发,以作为读者们学习与交流之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