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能力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流浪儿童问题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现象,其形成具有制度性原因,它与开放的社会环境有关,与某些家庭的贫困化、解体和解组有关,也与社会管理的模式有关。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需要进行新的制度建设,也需要完善救助保护系统,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领域应实施社会工作制度,从而加强对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
救助流浪儿童彰显了人权的进步,是国际人权法发展的必然结果与重要体现。中国流浪儿童救助制度在保护流浪儿童、使他们回归家庭与社会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当然,中国现行救助制度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缺乏专门性的流浪儿童救助规定、救助范围不足以把所有需救助的流浪儿童涵盖其中、救助措施未涉及对流浪儿童的教育等。应当认为,这些缺陷已经影响了其现实价值的实现,需要对此予以适当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运用人本主义价值取向的社会工作模式介入流浪儿童的救助工作,构建以人为本的救助模式,对传统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以及工作者角色转变三方面进行促进,从而更好地以流浪儿童为中心,促进流浪儿童自我发展,使流浪儿童实现从受助到自助的转变,帮助他们更好地回归社区、社会。  相似文献   

4.
流浪儿童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期中的特殊弱势群体,不仅得到政府和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支持,而且逐渐成为社会工作实务中最重要的一类服务对象。将社会工作引入流浪儿童救助领域,对推进流浪儿童救助事业科学发展具有深刻现实意义。本文以N市救助管理站为例,在总结该站的社会工作应用探索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社会工作融入救助保护工作中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就推进社会工作在流浪儿童救助领域应用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5.
新型救助政策实施以来,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迅速凸现出来。各地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机构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并形成了"郑州"、"石家庄"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保护模式。从实践效果来看,流浪儿童教育问题依然没有获得有效解决。文中通过分析当前流浪儿童教育的主要问题,试图提出具有参考意义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评估表明,流浪儿童在救助中心的需求是多方面的,除了吃住等需求外,他们还有心理健康需求、受教育的需求、回归与发展的需求。专业社工志愿者的介入提升了救助中心的整体服务品质,流浪儿童的心理状况得到改善,不良行为与习惯明显减少。今后应进一步完善评估体系,加强评估工作的理论建设,推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制度性创新。  相似文献   

7.
流浪儿童问题是世界各国都存在的社会问题,在流浪儿童救助中,我国政府一直发挥着主体作用,但是存在救助面狭窄、救助水平低下以及救助效果不佳等问题。文章从最大限度调动各种社会资源提高流浪儿童救助水平、为流浪儿童救助提供有利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探讨了构建新型的流浪儿童救助机制——社会协同机制的必要性。同时,在借鉴英国、越南等国救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构建社会协同机制的理念支撑,建立包括家庭、社区及社会组织等主体在内的网络支持体系这一核心和关键,以及发展社会组织这一根本保障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8.
随着儿童最佳利益理念的提出和广泛实施以来,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纷纷对儿童最佳利益理念展开了研究和试点探索。面对日益令人担忧的街头流浪乞讨儿童问题,呼吁更新理念、完善立法、重建救助街头流浪儿童专门场所的声音不绝于耳。改变现目前状况首先应立足于国内外在本领域既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经济水平、民族文化等现实情况,将实证研究与统计学方法相结合,以分析探讨街头流浪乞讨儿童的法律对策,努力探索适合本区域特色的预防、救助街头流浪乞讨儿童的模式及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我国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实施的是以机构救助为主流模式,但这种救助模式存在救助能力不足、救助方式被动化、程式化,难以满足流浪儿童的根本需要等局限性。国际社会已有的矫正模式、康复模式、预防模式、人本救助模式等四种模式给我们一定的启示,即对流浪儿童救助经历了从强制性向预防性、回归性转变的过程。在理解我国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探索本土化的“预防—救助—回归”三位一体流浪儿童救助模式。  相似文献   

10.
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的教育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救助中心内的流浪儿童在教育基础、教育需求和学习愿望方面差别很大,以救助中心目前的师资和场所开展高质量的教育有相当的难度,但最大的困难还是在于对救助中心教育职能的认识和定位方面。救助中心必须向流浪儿童提供教育服务,但对流浪儿童的教育应该以利于其回归家庭和社会为导向。经过研究我们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分类分层教育,分类分层教育模式有助于此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