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困境主要表现为网络道德认知迷失、网络道德情感困惑、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等。造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要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应从学生、学校、社会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壮族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壮族传统道德在当今社会仍具有信仰、规范等现代价值.继承和发扬壮族传统道德在当代壮族大学生道德教育中能够为壮族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创设了有益的心理环境以及对于提高当代壮族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增强壮族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海军  路建华 《传承》2011,(2):36-38
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对于自身成长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日益严峻,针对当代大学生道德存在的问题,对其现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以期全面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使大学生的道德行为能够规范,在生活中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生活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成为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道德素养、行为规范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大学生的"网络情结"以及生活中频频上演的网络道德失范现象,有必要立足于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发生机制,从根本上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出路.  相似文献   

5.
黄海安 《传承》2010,(12):40-41
壮族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壮族传统道德在当今社会仍具有信仰、规范等现代价值。继承和发扬壮族传统道德在当代壮族大学生道德教育中能够为壮族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创设了有益的心理环境以及对于提高当代壮族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增强壮族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网络道德失范是青少年道德意识和道德心理畸形发展的具体反映,这种行为从某种角度折射出了青少年内心的诸多问题,极具危害性。弱化的"自律道德"和难以形成的"他律道德"是青少年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根本原因。面对新的挑战,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者必须寻求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周芳 《学习与实践》2005,(12):61-64
当前高校大学生道德建设要从途径上兼容并包:在“知”上做文章,深化大学生道德教育;从“行”上下功夫,强化大学生道德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软性约束与硬性规定相统一,以增强大学生道德意识,规范道德行为,尽可能减少道德失范现象,为把他们培养成“有道德”的一代新人而努力。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编问卷对山东省不同地市高校5187名大学生的道德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整体道德水平积极向上,多数大学生表现出了较好的集体主义道德、社会公德、家庭道德和网络道德。但与此同时,个人利益至上、家庭道德和网络道德缺失、道德自律能力缺乏、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脱节等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都有不同程度地存在。高校德育必须立足大学生的主体需要,创新教育载体和方法,既面向全体又要体现差异性,在遵循道德形成的心理机制的基础上,提升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9.
刘志坚 《求索》2005,(8):109-111
当前的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着道德教育内容的确定、道德教育方式的定位和道德教育效果评价的选择三道难题,这三道难题使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陷入了困境。困境的突破口在于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道德自由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行抉择道德行为,并勇于为自己的行为承担道德后果。道德自由教育的理念符合道德本质的要求、时代背景和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是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周茂春 《传承》2014,(7):116-117
加强对大学心理危机问题的研究及干预已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关注点。目前,大学生心理危机日益加重,分析大学生在学业就业、经济生活、情感交往等方面存在的心理失范危机,探讨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失范的路径对策,这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开展对高校青年女大学生道德状况的跟踪调查,分析女大学生的思想倾向和发展趋势。针对女大学生出现的道德失范现象,提出要加强价值观、女性意识、心理和恋爱观等方面的道德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道德失范及道德嬗变探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代中国道德失范及道德嬗变探源杜培在当代中国,道德失范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道德的嬗变愈演愈烈。那么,道德何以失范?道德嬗变的根源何在?本文拟就此问题做一探讨,以求教于同仁。一、道德失范和道德嬗变的历史根源和历史沿革道德作为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道德失范是当前学校生活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社会责任感淡漠,价值取向存在偏差;社会公德素养较差;学习道德、恋爱道德、网络道德失范严重等。对此,必须深挖原因,努力矫正:首先要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同时要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强化大学生主体德育培养。  相似文献   

14.
网络生活方式是造成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由网络生存方式带来的大学生的“信任危机”与道德信仰的心理结构中的认知因素是冲突的;由网络生活方式导致的大学生的情感冷漠、飘浮与道德信仰的心理结构中的情感因素是冲突的;而且道德信仰价值结构的一元特性与网络信息的价值多元性、信息量的爆炸性也形成了冲突。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困境,表现为应试教育和道德教育相背离、道德至善的失落、网络空间的道德失范等。其原因是道德教育与道德需求的脱节、认知多元化导致传统道德教育效果不理想等。为此,应从理论与实践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着手改进大学生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6.
培养大学生道德信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信仰的缺失是当前大学生道德水平下降、道德失范现象增多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生道德信仰缺失现状及成因的分析,指出了培养大学生道德信仰的有效途径及大学生道德信仰培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的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导致网络社会中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盛行.面对网络这块电子公共牧场,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往往会表现出思维方式的“反理性”、价值取向的“非主流”、审美情趣的“娱乐化”和语言表达的“无厘头”等现象.本文认为,对于大学生网络道德培育,应从网络道德心理、网络道德行为和网络道德境界这三个方面来加以分析和考量,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的选择能力、自组织能力和自控能力.  相似文献   

18.
论大学生道德素质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英 《思想战线》2004,30(6):80-83
大学生道德素质由道德认识、道德感情和道德意志构成。道德认识是道德行为和道德素质的指导因素、首要环节 ;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和道德素质的动力因素、决定性因素、基本环节 ;道德意志是道德行为和道德素质的过程因素、最终环节。  相似文献   

19.
王梦 《前沿》2003,(5):61-63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 ,其道德思想素质如何 ,将直接影响到 2 1世纪中国的面貌。引导、规范大学生的道德行为 ,加强道德素质教育 ,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优良的人格是高等学校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的志愿服务体现了公共意识、关怀意识、责任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等自愿、自觉的道德行为特征.志愿服务符合大学生道德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大学生道德养成的有效载体,引导和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是培养大学生道德自觉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