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核鉴定是对原鉴定的认定或否定、补充。我室自1991年8月至1996年12月期间受理的1542例活体检验中复核鉴定有150例,占鉴定总数的9.72%。本文将150例复核鉴定情况总结分析如下:资料分析1.案件性质刑事案件143例,民事案件7例。2.复核鉴定时间距发案最短31天,最长4年,平均157天。3、伤情及原鉴定结论头部外伤69例,容貌毁损10例,各种骨折42例(肋骨骨折8例,肢体骨折26例,脊椎骨折6例,鼻骨折2例),耳损伤5例,眼损伤14例,外伤性血尿6例,外伤性癫痫2例,软组织挫伤2例。150例中,原鉴定重伤73例,轻伤70例,轻微伤7例。4.鉴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101例因丈夫施暴致妻子损伤法医学鉴定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资料显示,暴力类型以拳打脚踢为主(49.50%),持械与否在所致损伤程度上没有差异(P>0.05)。家庭暴力对受伤害妇女造成多种类型的躯体和心理方面的损害,常见损伤类型为软组织伤(47.52%)、鼓膜穿孔(9.90%)和骨折(23.76%)。头部(30.03%)及四肢(36.50%)是常见损伤部位,反复伤(5.94%)、复合伤(30.69%)以及虐待伤是家庭暴力的特征性损伤。本文阐述了法医学鉴定与家庭暴力的关系,认为法医能够在发现、认证家庭暴力及支持诉讼等方面为受伤害人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某市1987年至1990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案件39起(已破获36起)。现将本组案例的法医学分析,报告如下。资料分析1.交通事故的一般资料(表l)2.39起交通事故逃逸案的一般情况(表2)从表2可以看出,39例交通事故逃逸案发生时间均在夜间;发案地点大多在国家级公路上,因国家级公路来往车辆多、行驶速度快;环境条件多在无交通警察和很少有直接见证人的地方;肇事人多为无业、个体户或个人承包者。3.36例已破逃逸案件鉴定情况已破的36起逃逸案件中,通过调查走访破案的11起,占30.56%;通过物证检验破案的25起,占总破案率的69…  相似文献   

4.
上海地区成人高坠死亡45例尸体解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45例成人高坠死亡的尸体解剖资料进行了分析。其中42例为意外,3例为自杀。42例意外高坠中,38例发生在工作时。高坠死亡者的年龄从18岁到50岁,21~40岁占77.7%。性别以男性居多,占93.3%。着地部位最常见的是头部。由于高坠后引起机械性损伤所致死亡有43例,其中包括脑损伤(60%),肺损伤(44.4%),脾破裂(33.3%),肝破裂(26.7%),脊柱损伤(26.7%),大血管破裂或断裂(20%),心脏破裂(15.6%)。另2例则是因机械性窒息而死亡。随着坠落高度的增加,胸腹部致命性损伤数目随之增多。坠落的高度较低时,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颅脑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道路交通事故中需要进行涉案者交通方式鉴定的案例。探讨此类案例鉴定的思路和技术方法。方法收集28例近年本单位进行的道路交通事故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鉴定案例,统计涉案者一般情况、损伤程度与交通行为方式的关系,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交通事故中车辆碰撞类型、采用的技术方法等,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组资料共28起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涉案人员共57人,男性50人.女性7人。交通事故发生时间夜间为19例(67.86%),白天为9例(32.14%)。道路类型中,城市市区道路10例(35.7%),城市郊区道路1例(3.6%),省级道路10例(35.7%),高速公路7例(25%)。酒后驾车9例(32.1%)。交通事故类型中,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事故5例(17.8%),机动车与自行车事故1例(3.6%),机动车单方事故7例(25.0%);机动车与机动车事故11例(39.3%),机动车与行人事故4例(14.3%)。涉案人员死亡27人,损伤29人,无明显伤害1人。损伤存活者中轻微伤10例(34.5%),轻伤8例(27.6%),重伤1l例(37.9%)。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鉴定种类中,汽车驾驶人和乘车人认定16例(57.1%),摩托车驾驶人和乘车人认定1例(3.6%),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和乘车人认定5例(17.8%),自行车推行和骑行状态认定1例(3.6%),摩托车推行和骑行状态认定1例(3.6%),行人横过公路方向4例(14.3%)。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鉴定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包括法医学活体损伤检验、法医学尸表检验、涉案肇事车车辆痕迹检验、DNA检验鉴定、现场人体模拟实验等。结论根据人体(活体或尸体)的体表损伤形态特征、痕迹分布,分析其致伤物和致伤方式,结合车辆痕迹检验结果,得出确认符合某种交通行为方式或者不符合某种交通行为方式的判断,结合案件的相关情况分析重建交通事故过程.是进行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鉴定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徒手斗殴多见于治安事件,大部分案例造成轻伤或重伤,较少案例可造成死亡。笔者近年检验了24例徒手致死案例的死者,现就其资料和有关问题讨论如下。一般资料本组案例男性21例,女性3例,男女比例为7:1。起因多为口角纠纷,共21例(88%),寻衅斗殴2例,过失1例。死者年龄多在18~40岁(18例,占75%)。伤后经过抢救者13例(54%),死亡多在伤后24小时内,共21例(88%)。经尸表及解剖检验,均排除了非拳脚因素致死。其死因有颅脑损伤12例,心脏挫伤5例,肝脾破裂7例。讨论徒手斗殴造成的损伤,由于受力的部位不同,造成人体的损伤也…  相似文献   

7.
3130例法医尸检资料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汕头市1977年1月至1996年12月20年间3130例法医尸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性别、年龄、季节、死因和案情性质构成,并与国内外文献比较。结果表明男性为女性的2.3倍;青壮年居多;尸检数逐年增加;损伤、窒息、粹死、中毒占2829例(92.3%),意外1226例(39.2%),他杀776例(29.8%),自杀658例(21.0%)。与广州、湖北部分地区资料相似,与日本东京、美国佛罗里达资料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在法医学检案中,常常遇到摔倒后出现严重颅脑损伤的案例。导致摔倒的原因有很多,如从高处跌倒、交通事故、打斗、疾病发作及饮酒等,分析其与摔倒所致的颅脑损伤间的关系,对这类案件的定性有着重要意义。笔者收集33例这类案件,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以探讨鉴定这类案件的要点。一般资料1.性别和年龄平组案例,男性29例,女性4例;年龄最小者7岁,最大60岁,以20~50岁居多,共24例(73%)。2.身体着地部位顶枕部着地21例,额部6例,额部4例,左下颌1例,臂部1例。3.颅脑损伤头皮挫伤21例;头皮挫裂创19例;脑冲击伤ZO例;对冲伤13例…  相似文献   

9.
2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1986年至1991年,活体损伤法医学鉴定中慢性硬膜下血肿21例。作者结合文献复习,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法医学鉴定提出一些看法。资料分析1、男20例,女1例,年龄27-81岁之间,其中30岁以下的2例,31一40岁1例,41-50岁的3例,50岁以上的15例,占75%。受伤至确诊的时间为1-6个月。2、致伤原因:车祸伤11例,拳击伤7例,坠落伤3例。3、症状体征:头痛13例,呕吐10例,视力模糊6例,意识障碍4例,眩晕3例,癫病3例。体征有眼底肿8例。继发性视神经萎缩1例,不同程度偏瘫7例。4、CT检查:ZI例均经CT扫描证实有硬膜下血肿,其中一例为…  相似文献   

10.
闭合性腹部损伤的法医学鉴定王谦信我院1989年1月至1993年12月共检验鉴定各类刑事、民事伤害案件552件(不包括交通事故),其中闭会性腹部损伤42例(均经手术后证实),占鉴定总数的7.6%。现对该组闭合性腹部损伤的案例进行分析,并对法医学鉴定中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气化铁路的不断发展,因铁路接触网电弧烧伤造成的死亡不断增多。本文就1995年10月至2012年1月间检验的69例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电弧烧伤死亡的法医学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损伤特征和法医学鉴定要点。1案例资料1.1一般资料69例接触网电弧烧伤死者中,男性65例,  相似文献   

12.
张海东  刘鑫  梅玉兰 《证据科学》1999,6(4):153-158
目的 研究面部损伤的特点及法医学鉴定要点。方法 对1997年1 ̄6月期间活体损伤鉴定例中有关面部损伤的案例进行分析,并按年龄段分为3组:I组(未成年组)〈18岁,Ⅱ组(青壮年组),18 ̄59岁,Ⅲ组(老年组)≥60岁。结果 半年期间所有活体检验案例中,面部损伤占总数的43.40%(123例),其中未成年组15例,青壮年组100例,老年组8例。各组研究结果显示:(1)未成年组多因意外事故致伤(66.  相似文献   

13.
颅脑外伤后,应用CT检查诊断外伤性气颅已有报道,但对外伤性气颅的损伤程度评定少见报道[1]。本文收集50例,作分析探讨。资料分析1.发生率在因头部损伤到温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CT检查的2909例病人中,发现颅脑损伤500例。其中外伤性气颅50例,其发生率占头部损伤的1.7%,占颅脑损伤的10%。2.年龄10岁以下8例,11~20岁13例,21~30岁12例,31~40岁6例,41~50岁5例,51~60岁2例,61~70岁2例,71~80岁2例。其中30岁以下的病人33例(66%)。3.原因头部钝物击伤21例(42%),车祸伤13例(26%),高坠伤12例(24%),锐器伤4…  相似文献   

14.
100例重度颅脑损伤尸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分析100例重度颅脑损伤的尸检资料。年龄最小4个月,最长者71岁,男性70例,女性30例。颅脑损伤成因以钝器伤、高坠伤、跌伤及交通事故为多。头皮损伤占83%,头皮无明显损伤但有颅脑损伤者占17%。颅骨骨折占71%,以线状骨折为多(45%),粉碎骨折次之(22.53%),颅骨骨折常合并颅内出血。两者并存者69例,占颅内出血70.41%,有颅内出血无颅骨骨折29例,占29.59%,略高于文献报告。硬膜外出血(EDH)占35%,冲击部占88.57%,对冲部占20%。硬膜下出血(SDH)占40%,冲击部占85%,对冲部占25%。蛛网膜下腔出血占87%。髓内出血86%,合并EDH占33.72%,合并SDH占36.05%,EDH、SDH和髓内出血者同时发生占8.26%。脑室出血占12%。脑挫伤裂伤占64%,有冲击伤和对冲伤占46.88%,有冲击伤无对冲伤占28.12%,无冲击伤有对冲伤占25%。脑疝:小脑扁桃体疝占67%,海马钩回疝占60%,略高于文献报告,结合本文资料,对病理特点及法医鉴定中应注意问题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探索当前我国保外就医的特点,揭示保外就医中存在的问题,为制定有关政策法规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探讨保外就医的审查过程中法医学鉴定的必要性。方法两名研究人员从1992—1997年6年期间的司法鉴定资料中筛选出与保外就医有关的法医学鉴定案例,三名研究人员根据既定条件确定研究对象,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符合条件者共54例,主要年龄范围为20—50岁,罪名分类发现经济性犯罪明显多于非经济性犯罪,前者51例(94.4%),后者3例(5.55%)。提出保外就医申请的理由以单纯病名和主要症状者居多,少有提出辅助症状者,法医学鉴定表明检查结果与申请理由一致者为14例(25.92%),不一致者为40例(74.04%);进一步鉴定揭示患有疾病确需保外就医者仅为3例(5.55%),而无需保外就医者高达51例(94.4%),其中无病者32例(59.25%),夸大病情者19例(35.18%)。结论本研究提示当前保外就医中犯罪装病、夸大病情等现象明显严重,这与保外就医所经历的中间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督体制有关。因此,单纯以医疗系统进行保外就医鉴定是难以保证法律的公正执行。  相似文献   

16.
在铁路列车运行和调车作业中,发生火车撞轧行人或与其它车辆碰撞等情况,招致人员伤亡或其它车辆破损,均列为路外伤亡事故。此类伤亡事故在铁路尸体损伤检验中所占比例最大,有其自身的特征。如何与铁路线上伪装路外伤亡的他杀进行鉴别,是法医工作者经常要遇到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处1981年至199o年十年间辖区内发生的520例有完备现场勘验记录和尸检记录的路外伤亡事故的回顾性研究,试图找出一些规律性特征。一股资料分析1.季节及昼夜分布本组案例,发生在春季13O例(25%),夏季224例(43%),秋季IO7例(21%),冬季59例(l%)…  相似文献   

17.
156例道路交通事故临床法医学鉴定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随着现代交通事业的发展,交通事故日趋增多。过去虽有一些交通事故死亡案例报道[1-6],但其活体损伤的临床法医学研究未见报道。作者就本校法医门诊1991年受理的武汉地区156例道路交通事故活体损伤鉴定材料进行分析。损伤程度按司发[1990]6号和70号文件《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和《人体重伤鉴定标准》分为轻伤和重伤;伤残程度按GA35-92《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分为10级。案例资料分析1.发生率156例占同期775树活体鉴定的20%,而1990年的806例鉴定中仅门例(75%);1991年比1990年增长1.7倍。2.受伤者的性别、…  相似文献   

18.
胸部钝性暴力所致机械性损伤并发肋骨骨折在法医学检案中比较常见,各种钝器(如拳头、足部、肢体、车辆或棍棒等)均可造成肋骨骨折。据统计,肋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第6位,并在胸部外伤中发生率较高。肋骨骨折鉴定判断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法医学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19.
42例肋骨骨折首次胸片漏诊分析徐华良资料来源查阅1988年1月至1992年5月间确诊肋骨骨折病例。选择条件:①胸部损伤后第一次摄胸片未能显示肋骨骨折,而通过两次以上胸部摄片才明确肋骨骨折的病例38例.②经两次以上X线摄片未能显示肋骨骨折征象,而结合临...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受到伤害的法医学鉴定并不少见,有关损伤及其法医学鉴定的特点,国内法医学界尚无报道。本文结合63例老年人伤害案例进行分析,发现老年人受伤害的高发年龄段为60~69岁(85.71%),并具有轻微外力可导致较严重损伤、伤残率高等特点,其案发原因及地点也具有一定的特点。上述特点对法医学鉴定均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就老年人损伤程度鉴定及损害赔偿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