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少数民族习惯法在少数民族地区渗透于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其特有的方式调整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关系。这些习惯法有许多和国家制定法存在一定的冲突,但又有着国家制定法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发挥少数民族习惯法的作用,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与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国家制定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产生冲突的原因以及解决冲突的原则与措施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此问题。  相似文献   

2.
龚卫东 《求索》2012,(4):121-123
法的社会规则理性,必然要求从社会学角度审视"法",由此产生"法"的多元思维进路。该进路下,不仅承认国家法对社会的范导作用,也注重民间法、少数民族传统民间规则对现实社会群体"活法"实然规则作用。研究理性告诫人们,多民族统一中国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法治建设,必须理性直面少数民族在长期社会生产生活中生成的传统习风习俗、传统习惯法及传统习惯,并对其进行法理辨析,进而充分挖掘西部少数民族地方本土资源,实现法治中国化。  相似文献   

3.
云南少数民族法文化可分为无文字记载的固有法和有文字记载的固有法。民族法对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起着很大的控制、规范、调整作用。社会主义法文化是云南少数民族法认同和变迁的主导。由于历史和社会形态等因素,少数民族传统法文化仍存在着并发挥作用,与社会主义法律产生一些矛盾。少数民族固有法文化对社会主义法文化的认同既需要一定的磨合时期,也需要对本民族法文化中的非认同部分进行重新整合,形成新的法律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4.
叶介甫 《传承》2012,(15):36-38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解决少数民族发展问题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定少数民族发展政策,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质量,使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得到了极大进步,促进了祖国各民族的团结和统一。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习惯法是国家制定法的有效补充,能够弥补国家制定法供给不足的情况,也能满足少数民族地区对于社会规则的需要。在社会转型期,通过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互补融合,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国家制定法对于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可以在法律实践中充分考虑到少数民族习惯法中一些优秀的做法,符合少数民族人民的习惯与风俗,从而满足社会各方面利益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尽快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努力加快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越来越显得重要和紧迫了。下面就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如何突出民族特点谈一些看法: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发展极不平衡,解放初期,还有极少数部落处于原始社会生活方式。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从不同的社会形态跨进了社会主义体制,从社会发展阶段看,有的少数民族跨进了几个社会形态。然而这种同步并不标志着各民族的生产生活水平和社会意识形态也都达到了社会主义水平。目前,相当…  相似文献   

7.
黔东南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特殊背景,产生了与此相适应的习惯法,它与国家法同样起到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但同时又有冲突之处。在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前提下,整合国家法与习惯法两种不同纠纷解决机制,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通过分析少数民族习惯法和国家法冲突,找到二者之间耦合点,国家法和少数民族习惯法在法治社会中发挥最大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利益和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通过对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推进民族村寨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文化机制创新不足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分析了构建民族文化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补偿的原则、标准和方式进行详细阐述;提出了民族文化补偿机制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制度保障、法律保障、财力保障、参与保障等四个方面。论文通过对村寨建设中民族文化资源补偿机制的探讨,以期对村寨建设中少数民族群众利益的实现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一年七月十四日国务院同意《全国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工作会议纪要》,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发展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对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改善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增强民族团结,有着重要的意义。解放以来,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工作,总的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长期以来,在"左"的思想影响下,不少地区和部门忽视了这项工作,给少数民族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一定困难。国务院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采取有力的措施,切实改变这种状况。并请省、市、自治区的负责同志主持,组织有关部门参加,研究制订发展规划,共同抓好这件事情。会议纪要中提到的有关政策和措施,例如减免税收和降低贷款利率,在国家拨给民族地区补助款中每年划出一定比例作为扶持资金,解决民族用品生产经营赔钱问题,以及专项安排一些商品和原材料等,有关部门和地区都要尽快提出具体办法,认真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0.
王永华  蜂燕 《创造》2023,(11):72-76
<正>2021年8月27至28日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这是新时代我国语言文字事业的基本遵循。新时代,随着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不断繁荣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使用,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得到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并用标牌标识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等的亮点。  相似文献   

11.
罗连祥 《人民论坛》2013,(2):184-185
我国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但近年来在农村城镇化的影响下,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造成少数民族文化主体丧失,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逐渐衰落。要有效保护和传承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必须加大对民族文化主体的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12.
作为调整民族地区社会生产、生活关系的重要准则,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长期并存.随着国家法制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简单并存带来的冲突日益凸显.笔者试从分析二者的关系着手,正视冲突的客观存在,肯定民族习惯法的法律文化价值,探寻国家法与民族习惯法融合并存之路.  相似文献   

13.
历史时期的华南少数民族 ,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地的少数民族 ,他们在特定的生态地理环境和相对落后的社会发展阶段中 ,充分利用华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维系本民族的生产与生活 ,逐步形成了华南地区少数民族利用自然资源的传统与特点 ,进一步促进了华南地区各民族社会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4.
官波 《思想战线》2004,30(6):39-45
法律多元将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长期存在的现象 ,该现象主要围绕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两者的关系而表现出来。在不同表现形式中 ,两者表现出既依存又冲突的关系。因此 ,在少数民族地区法治建设进程中对两者不应简单取舍 ,国家法必须给少数民族习惯法留出一定空间 ,让少数民族习惯法通过不同途径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李世书 《创造》2003,(7):46-4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这些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共同创造了祖国灿烂文明的同时,少数民族人民在千百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独具特色、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几千年来,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体、多种少数民族文化并存的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各民族现实生活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它是民族诞生时即同时并存和依赖着的精神世界的东西。从广义上讲,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包括生活习俗、风俗观念、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文…  相似文献   

16.
海南黎族文化的变迁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兰 《新东方》2008,(7):52-55
黎族是海南岛上的少数民族,其人口占海南岛少数民族的绝大多数。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海南少数民族人口为136万,其中黎族人口117万。众多的黎族人民创造了代表本民族审美情趣和族群标志的社会特征和民族文化。特定的生活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使其形成了独特的民俗和习惯。黎族人民只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文字。黎族地处偏远,  相似文献   

17.
童成清 《今日民族》2008,(10):37-38
人才,对于一个国家是否能进入世界强国之列,一个民族是否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少数民族人才,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栋梁,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桥梁纽带。少数民族人才是指具有一定文化知识、专业水平、操作技能,并以自己的劳动在社会中创造价值、获得收入的少数民族人士。因此,按照“改变一代人,培养一代人”的思路,培养造就一代有知识、懂技术、能就业、结构合理、素质全面的少数民族人才队伍,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散杂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文化作为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边境民族地区的社会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各民族之间进行文化交流,促进各民族的和睦共处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为例,对边境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传统文化的有效重构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有效推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杨逊 《前沿》2011,(2):132-137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与自身族群文化相应的乡土性、生活性和稳定性极强的习惯法,具有多样性、特殊性、伦理性、稳定性、地域性、自觉性等特点。这些习惯法与我国现行刑法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在两种社会调控机制将长期并存的情况下,如何调适刑法和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冲突,增强民族地区刑事司法的可操作性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法治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少数民族习惯法的价值,并注重对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继承与改造,协调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之间的冲突,实现二者互补和融合的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治理"以其"多元、民主、合作、互助"的特质代替"统治"成为国家使用公共权力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稳定与发展的手段。少数民族地区的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等特质使得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势在必行。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创新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体制的基本要求,也为其提供了广阔的思路和视野。坚持群众路线,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坚持群众路线,就是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鼓励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活的各族人民群众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实践中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