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亚洲地区加快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尽管该地区启动区域贸易自由化的动作较迟,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加快了区域贸易自由化的步伐。东盟、日本、韩国、印度等均积极调整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加大参与力度。中国也积极地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以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初 ,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始在全球兴起。截至2002年底 ,已向世界贸易组织(WTO)通报的区域贸易安排已达250个 ,另有170多个正在筹备当中。据WTO估计 ,到2005年底 ,区域贸易安排的总数目将达到300个。在众多的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当中 ,西欧地区的欧洲联盟 ,北美地区的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和东亚地区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可以被称作是世界区域经济的三大板块。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和贸易效应按照贸易自由化和经济联系紧密程度的差异 ,一般学者把区域经济一体化分为五种形式。最基本的就是自由贸易区 ,即在成员之间消除…  相似文献   

3.
拉美国家在新自由主义指导下的经济改革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文章分析了新自由主义在拉美流行的国内国际背景,回顾了这场经济改革的主要内容和过程,对改革的成效和问题作了总体的评估.在此基础上,作者从宏观经济政策与改革举措之间的互不协调、贸易自由化与提高产业竞争力之间的脱节、利用外资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社会发展问题被严重忽视、国家与市场关系处理不当等5个方面,对这场经济改革的主要失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作者认为,进入21世纪之后,新自由主义在拉美地区已经出现了"由盛转袁"的变化,拉美国家也由此而进入一个对前期改革进行深刻反思、对发展道路进行重新探索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由于世界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服务贸易对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增长的作用日趋重要.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全球及区域贸易安排中逐步掀起了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浪潮.在此背景下,东盟开始启动区内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区域服务贸易取得了较快发展.1995年至2005年,东盟国家服务贸易出口从643亿美元增加到1030亿美元,增长60.2%;进口从741亿美元增加到1297亿美元,增长75.0%.1999年9月的东盟经济部长会议使各成员国对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短期和长期目标有了统一认识:AFTA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短期目标是达成所有成员国的服务部门承诺减让;而长期目标是要实现区域内所有服务部门的一体化和所有服务贸易提供方式的自由化.可见,AFTA的服务贸易自由化已迈人了新的发展时期,自由化进程加快.  相似文献   

5.
主要观点 20世纪70年代中期,智利接受了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观点,开始进行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改革.在改革过程中,政府强调"把生产资源配置交给市场,把加速经济增长的主要任务交予积极性"的原则,并力图通过"价格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和"国企私有化"来建立起"自由市场经济".经过20多年的实践,智利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同时也付出了昂贵的社会代价.  相似文献   

6.
论拉美国家的发展模式转型与发展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拉美国家独立后主要经历了初级产品出口、进口替代工业化、20世纪80年代的债务危机和90年代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四个发展阶段。进口替代工业化时期,拉美的经济发展成绩显著,但是债务危机的爆发推动了拉美国家从进口替代的内向型发展模式向外向型发展模式转换。虽然90年代的经济改革使拉美经济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但是面对全球化的冲击,拉美经济依然显得脆弱。拉美国家不断调整发展路径,对制度选择进行“校准”,但仍没有摆脱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7.
美洲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包括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的动态发展过程。其思想渊源既可追溯到由西蒙.玻利瓦尔提出的拉美地区经济联邦的构想,还可追溯到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思想、泛美主义等。美洲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理论体系是新自由主义和自由结构主义(新结构主义)。20世纪六七十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初,美洲经济一体化出现了三次高潮。2008年的美国大选结果将对在美洲经济一体化中由美国主导的南北合作产生重大影响。与此同时,由于领袖和制度的缺失,美洲经济一体化中的南南合作将长期处于不确定状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当今,加强合作,拯救国际金融市场秩序、恢复经济发展活力,是东北亚各国的共同愿望和迫切需要.东北亚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里是亚洲发展最快的地区,其经济总量和贸易总量大致占亚洲的90%.区域、次区域一体化是21世纪国际社会较为认同的一种发展的模式,欧盟、东盟就是这种模式.  相似文献   

9.
赵洪 《东南亚》2006,(2):1-7
新地区主义强调区域合作的开放性和贸易、投资自由化,是以自由化、市场化与竞争力为导向,既寻求发挥地区内合作潜力,又致力于对全球经济体系的参与,强调地区主义与全球主义的相互联系和互相促进。近年来,东盟加快推行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目的就是通过政府的作用、集体的形式,改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的阿根廷为美国所赞扬的金融自由化的"典型"。但这样一个被国际社会称为"新自由主义改革的成功样板"的国家曾爆发过多次严重的金融危机,一度波及拉美各国。阿根廷与中国同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社会、政治方面均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且都于20世纪70年代积极开展了金融改革。本文选择阿根廷作为研究对象,梳理阿根廷在金融开放进程中采取的各种自由化改革政策与措施,研究其遭遇的多次金融危机及其成因,总结其经验与教训,为中国在经济新常态下推进金融对外开放战略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把握好依靠国际资本发展国内经济的尺度;构建外债风险向系统性金融风险转化的预警与监控体系;采用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以提高经济体系应对危机的"弹性";谨慎开放资本项目,安排好开放顺序;合理调整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式增长转型。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双边或多边FTA的建设和发展,是当前国际经济体系变革中的主要趋势之一。中日韩合作以及三国间双边、多边FTA建设,也是当前三国政界和学界探讨的重点和焦点课题。为此,有必要研究三国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比较优势模式的变化。基于中日韩三国的出口结构的变化,利用相关系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可以系统考察三国间的比较优势模式变化的趋势及其特征。根据中日韩三国间的贸易特征,我国在制定相应对策时,应根据相关国家的政策倾向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2.
签署双边投资协定是国家间相互保护投资的主要法律途径。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经济一体化协定尤其是自由贸易协定在对贸易自由化问题进行规范的同时,也对投资等问题加以规定,形成了自由贸易协定投资规则与双边投资协定并存的局面。为了加速中日韩经济一体化进程,三国决定先行签署《中日韩投资协定》,作为未来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的组成部分。在这种背景下,对《中日韩投资协定》构建的基本原则、具体条款的设计、与双边投资协定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可以对正在进行的中日韩三边投资协定谈判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而东北亚地区(中国、日本和韩国)作为世界第三大区域集团,其一体化进程却非常缓慢。目前,在东北亚地区有两个潜在优先发展的FTA,即一个双边的日本—韩国FTA和一个三边的日本—韩国—中国FTA。根据国际形势和东北亚主要国家的政策变化,可以预测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将要进入提速阶段。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从纵向深化和横向拓展的二维发展过程上,都应该选择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不同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在东北亚地区的FTA战略选择:基于CGE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由贸易区(FTA)作为国家间经济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展,绝大多数世贸组织成员国都参与了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区域贸易安排,全球贸易50%以上是在区域贸易协定下进行的。以中、日、韩三国为主体的东北亚地区,经济规模占据了东亚整体经济规模的90%。然而,中、日、韩三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却是步履艰难,三国之间至今为止没有建立任何自由贸易区。这种情况与三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世界经济地位及相互间密切的经贸关系是不相符的。从东北亚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特点和现实出发,运用一般均衡模型分析比较东北亚中、日、韩之间不同FTA合作模式对三国潜在的经济影响,重点包括不同模式的FTA对三国福利、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贸易平衡、贸易条件及各产业产出的各种影响,GTAP模型的模拟结果显示:建立中、日、韩三国FTA将会给中国带来最大福利收益。但是综合中国福利、贸易平衡、贸易条件的变化,从现实的角度考虑,中国优先与韩国建立FTA将是更为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苏联时期俄罗斯与乌克兰两个加盟共和国间的经济联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苏联解体后,俄乌转变为两个相互间有着内在紧密联系的独立国家。由于乌克兰特殊的地缘经济政治地位,与欧洲经济一体化也同样是乌克兰优先发展的对外政策,在政治因素的影响下两国在能源、农产品和军工领域的合作进程发展缓慢。从长远来看,发展两国间的内在经济联系,促进两国间多领域合作是符合两国经济发展共同利益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泛北部湾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泛北部湾区域旅游合作的背景分析 (一)泛北部湾区域概念的由来 北部湾是南海西北部的最大海湾,指中国的广西沿海、广东雷州半岛、海南西部,以及越南东北部所围成的海域。为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于2006年7月20日提出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域”和“大湄公河次区域”为两翼、以“南宁一新加坡经济走廊”为中轴,  相似文献   

17.
Is a rising China good for the stability and integration of the Asia-Pacific region? The dominant point of view in the Western world is a resounding no. However, that realist point of view, based on the very different experiences of Europe, is not appropriate in the Asia-Pacific context. Area studies are a useful tool to achie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Asia-Pacific situa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prove that a rising China will be good for the stability and integration of the Asia-Pacific region through the lens of historical, economic and security analyses. First, history shows that once China is strong and stable, order of the Asia-Pacific region is preserved. Second, with China's economic cooperation with neighboring countries, especially after its entry in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China's economic integration with the Asia-Pacific region has been enhanced. Third, regional security has been assured by a peaceful and strong China. Finally, the paper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a stable and strong China is beneficial for the overall stability and integration of the Asia-Pacific region.  相似文献   

18.
陈铁军 《东南亚》2009,(1):47-51
边境合作与沿海开放不同,必须采取紧密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遵循地缘经济的发展规律,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改变传统的边境合作发展模式。中国与周边东南亚国家的边境合作必须从竞争性对外开放向互利共赢性对外开放转变;从单方的自我开放向双边或多边的互动开放转变;从贸易驱动型的边境合作向投资驱动型边境合作转变;从主要依赖有形产品贸易向主要依赖无形的服务贸易转变:从传统产业间的贸易合作向产业内的生产性合作转变。  相似文献   

19.
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发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合作中呈现了多种机制和路径并存的局面,主要原因是该地区缺乏可以主导地区经济合作的力量和机制。这就为该地区次等力量、次等双边合作关系充分发挥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作用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广阔空间,也凸显了它们推动地区经济合作的作用。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必将激起区域内各种双边关系的调整,推动中、日、韩三边合作、东盟与东北亚 3国的进一步联合,从而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当前,中韩政治关系良好,经贸相互依赖关系加强,在地区经济一体化合作上有共同利益,建立中韩双边自由贸易区的条件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20.
中国通过开放沿海城市和地区,实施开放策略。在此方针下,珠江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区这两个主要的沿海经济区已经发展起来。这两个地区都是在政府规划和市场运作的基础上通过扩大经济联系发展成为大型经济区的。例如,珠江经济区就发展了“9+2”合作框架(9个相关省份加上香港、澳门)来促进次区域间的合作和经济发展;长三角地区也已经建立起了跨省市的联系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