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虽然被废除,但用人单位经济处罚权仍有其存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目前我国企业滥用罚款权的现象比较严重,宜从立法和劳动监察层面进行规制,引导劳动关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企业罚款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雅云 《中外法学》1999,(3):121-123
<正> 在我国,企业对自己的员工有没有罚款权(或称经济处罚权)?这是许多劳动者和企业管理者经常思考但又不甚明了的一个法律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企业罚款权的概念、特征和表现形式 一般说来,针对公民实施的罚款,是指国有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因公民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而对该公民依法实施的经济处罚。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无法律授予的职权和明确的法律依据,不得对公民实施罚款。  相似文献   

3.
随着《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的明确废止,企业是否享有经济处罚权成为人们争议的焦点。实践中,不乏企业为了更好的管理,以其自行制定的公司规章对劳动者施以一定的经济处罚,这一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本文首先探讨了我国理论界关于企业经济处罚权的合法性及合理性争议,并从中得出结论即尽管企业的这一做法在我国目前不具有合法性,但是却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因此为更好的发挥企业经济处罚权的管理效用,同时平衡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利益,一方面应当赋予企业一定的经济处罚权,另一方面也应当对其权利的内容以及适用程序等方面予以一定的规制。  相似文献   

4.
劳动合同法中经济补偿金的定性及其制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保华 《河北法学》2008,26(5):43-48
作为劳动合同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经济补偿金在性质上应当是用人单位对员工被动解除劳动关系进行帮助的义务化或法定化。在经济补偿金性质的立法讨论中,用人单位帮助义务说最集中地体现了社会法的立法思路。劳动者层次的差异性反映出了劳动者由"抽象人"向"具体人"的转变过程,应该是经济补偿金制度重构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用人单位的员工手册规定,“在上班时间睡觉”系严重违反公司劳动纪律的行为,可解除劳动合同.一名工作18年的老员工,因连续上夜班后在上班时间“打盹五分钟”,单位竟毫不犹豫挥舞“家法”大棒,将触犯“家法”的员工除名.员工遂以“打盹”并非等同“睡觉”,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关系,应当给予经济赔偿金为由,向单位提出索赔请求.而单位提出,员工工作时间内睡觉,严重违反公司制度,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支付经济赔偿金.那么,企业严格执行“家法”,到底合不合法?湖北省武汉市的两级法院对此案进行了审理,从司法层面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6.
《法人》2006,(5):14-14
合同终止单位要掏“补偿”《劳动法》规定,合同终止用人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一些单位借此只签订为期一年的短期合同,形成仅用员工青春期的现状。《草案》要求,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仍要按照“满半年支付半月工资、满一年支付一月工资”的标准,支付经济补偿,借此约束用人单位的解雇行为,稳定劳动关系。试用期按性质分为三级《劳动法》对试用期没有明确要求。这导致一些用人单位,尤其是加工制造业,旺季时大批量招工,试用期一直延迟至旺季结束。待企业对员工需求减少后,以“试用期不合格”为由,解除合同。《草案》要求,劳动合同期限在3个月…  相似文献   

7.
胡高崇 《法庭内外》2013,(10):41-42
"侮辱式管理"频发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崇尚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有许多内容和要求,其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充分尊重员工,只有这样方能赢得员工的认同感与忠诚度。让员工体面劳动是建设和谐企业的第一要义。但如今一些企业却与此背道而驰,不惜动歪脑筋,想另类点子,不仅不对员工采取人性化关爱,反而采取粗暴的管理方式,对员工进行花样众多的"侮辱式管理"行为:有的用人单位给每季度业绩考核排名倒数第一的部门分别颁发写着"王八奖""乌龟奖""蜗牛奖"字样的锦旗,部门经理则被要求在上班期间穿上印有"王八"等字样的马甲;有的用人单位对迟到员工进行体罚,让他们在人流  相似文献   

8.
劳动试用期是企业与员工相互考察、了解和熟悉的劳动用工过程,但在实践中用人单位往往违反法律法规有关劳动合同试用期的规定。劳动试用期违法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理解歧义,认识错误、劳动者对法律知之甚少、用人单位的强势地位、监督不力、利益驱动、维权成本过高等。我们应当设法防范劳动试用期违法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一名员工在深圳某厂上班时发生意外,造成右手姆指断离。医治出院后。用人单位因未办理社会保险而拒不为该员工申请工伤认定。员工依法自行向有关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及伤残鉴定,结果为工伤九级伤残。用人单位仍不给予该员工法定工伤待遇。员工无奈向用人单位辞工并委托笔者全权代理向劳动仲裁部门提起工伤索赔。  相似文献   

10.
张伟 《法制与社会》2010,(17):257-258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劳动合同法律制度中的核心内容,学界对劳动合同解除有不同的理解。本文首先对国外劳动合同解除的有关规定进行论述;其次进一步以劳动合同法为中心,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解除、劳动者单方解除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三个方面对我国关于劳动合同解除的有关规定做了具体分析;最后从经济补偿金与赔偿金制度的角度对劳动合同解除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经济所做的补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裁判要旨】员工的行为超出授权范围,但属于通常可以预见的合理行为,或者是为了用人单位的利益、与用人单位的利益有客观联系的行为,或者其表现形式是执行职务或者与执行职务有内在联系的行为,属于履行职务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裁判要旨】为员工购买工伤保险系建筑企业的法定义务。团体意外伤害险的保险金归属员工或其近亲属,用人单位或雇主不得通过投保意外伤害险的方式替代工伤保险或雇主责任险。员工因工作发生人身损害的,用人单位或雇主不得以团体意外伤害险的保险金抵偿自身的焙偿责任。  相似文献   

13.
庄建平 《法制与社会》2010,(27):163-164
随着管理学上的中西合璧,“末位淘汰”机制被引入我国,并在许多单位中广泛应用。末位淘汰制促使员工不断关注自身的绩效及自身在团队的绩效排名,使用人单位得以组建高绩效的精英团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然而,末位淘汰制作为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手段,有其积极性的一面,可以精简机构、提高效率、激励员工、保护先进。同时,它的消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一些用人单位将“末位淘汰”的处理方法单一地理解为解聘员工,引发了不少劳动争议。本文从法律的角度分析末位淘汰的效力问题,并提出如何合法地应用末位淘汰制,避免用人单位陷入违法境地。  相似文献   

14.
依照《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员工辞职,只需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无需征得用人单位同意.然而,江苏一家航空公司飞行员王平(化名)辞职,却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他虽然提前30日书面通知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不但没被批准,而且遭遇公司709.5万元的天价索赔.公司索赔有道理吗?能得到劳动人事仲裁部门支持吗?最近,江苏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对此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竞业限制纠纷性质属于劳动争议,之所以进入知识产权审判法官的视野,与竞业限制纠纷的特点有关。实践中竞业限制纠纷往往不是单纯的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纠纷,而是企业与竞争者之间的纠纷,尤其是竞争者恶意招揽或者至少是明知员工有竞业限制协议而仍雇佣的情况,原企业通常将员工与竞争者共同起诉。根据最高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原用人单位可以以新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  相似文献   

16.
法律解读     
“五一”加班多付酬4月30日,在江苏南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祝明谦表示,今年的“五一”劳动节七天长假自己恐怕得在加班中度过。“五一”前夕,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醒劳动者,“五一”长假期间如果用人单位安排员工加班,应征得工会和员工的同意,如果用人单位拒不支付或未依法足额支付劳动者加班工资的,员工可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仲裁;或者拨打劳动保障热线12333举报;或直接到各区县劳动监察机构举报。根据《劳动法》第4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  相似文献   

17.
新《劳动合同法》规定了经济补偿制度,对用人单位承担经济补偿的情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本文以用人单位中的企业为代表,解析了《劳动合同法》的新增规定对企业生产成本的影响及经济补偿制度对企业的利与弊,并对企业应如何面对困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茹是说法:虽然合同没有盖章,但劳动合同是有效的,老板不能随意辞退员工。《劳动合同法》第16条规定: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可以认为,不管合同文本上是签字还是盖章,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选择。用人单位虽  相似文献   

19.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1.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的劳动者可自行决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解除劳动合同的。2.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36条关于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3.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40条关于非过失性辞退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4.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4l条第1款规定的较大规模裁员而解除劳动合同的。5.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  相似文献   

20.
行政处罚程序的设计应同时兼顾控制处罚权滥用和保障处罚权有效行使两项目标姜明安程序的设计是行政处罚立法应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甚至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我国行政处罚应设计什么样的程序,这取决于我国行政处罚立法的目标模式。从国外情况看,行政处罚立法主要有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