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小康》2019,(31)
正@小康杂志社:#脱贫攻坚在行动##遇见非遗##非遗扶贫##非遗保护你我同行#"边城"花垣的非遗扶贫故事: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有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茶峒,有湘西苗族鼓舞、苗医药、苗族服饰……10月,《小康》记者走访了花垣县子腊村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湖南湘西传统工艺工作站、十八洞村苗绣合作社、湘西七绣坊苗服饰文化责任有限公司,探寻非遗大县的扶贫秘诀。  相似文献   

2.
《小康》2019,(31)
正以苗绣为代表的苗族传统服饰文化不仅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带领花垣脱贫致富的关键。目前,花垣县已建立州级非遗扶贫工坊3个、保护基地3个、各级各类非遗传习场所58个。"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永远淡然恬静,即使不是大团圆结局也不会让人感觉到过多的悲伤。一篇《边城》让湘西进入世人的眼中,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边城》的原型所在地就位于花垣县,文中的茶峒即为现今花垣县边城镇。花垣县地处湘、黔、渝三省市交界处,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遗憾的是,  相似文献   

3.
<正>"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这是沈从文在《边城》一书中的开篇语,文中提到的"小溪"就是清水江,它将茶峒和对岸的重庆洪安镇、贵州松桃县分隔开来,蜿蜒曲折的江面勾勒出湘、川、黔三省的地界,山环水绕中,这座驿路古镇正静谧地体验世事变迁。  相似文献   

4.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小说《边城》—开篇就为我们展示了一派宁静而古朴的湘西乡间景致。这景致,就是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故乡——湘西凤凰。  相似文献   

5.
峒是黎人社会的基本组织,在黎人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黎峒与合亩、村庄、峒、世家大族和封建政府等相关社会组织关系进行研究,以便全方位地了解黎峒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玲 《前沿》2005,(5):203-205
长期以来, 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完成了对鲁迅的小说《祝福》、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以及孙犁的作品《荷花淀》的研读。本文试图将这三个文本作为社会生活的横截面, 论述其在反观中国现代乡村女性精神史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秦俊勇 《小康》2004,(5):62-66
一个人、一本书, 改变了一座城市的命 运。 这个人叫沈从文, 这本书叫《边城》,这 座城市叫凤凰。 边城百年的历史 是孤独的,因为孤独, 所以成为习惯:于喧嚣 的人群的梦幻之地;凤 凰人的生活是简朴而 安于拮据的,因为他们 生活在边城。 这一切,在城市 化、商业化的号角声中 突然裂变--从此,边 城将不再是边城?  相似文献   

8.
美国新批评派代表性理论家韦勒克、沃伦认为文学作品至少具有三个不同层面的意义,即:语词意义、句法结构的意象和隐喻意义以及由意象、隐喻转换成文本的虚拟象征世界的意义。《边城》中的语词意义、句法结构,构成了一个虚拟象征世界。《边城》的浅层意蕴,主要是由边城世界中极富诗意的自然环境和极富牧歌情调的社会环境所组成的整体边城幻景来显现的。经由"人类之爱"的生命形式的构建,《边城》的深层意蕴展现了边城人完美的生命形式,它具有承受生命压力极限的生命境界,它既是民族精神的再现,也是人类理想的生命形式。  相似文献   

9.
美国新批评派代表性理论家韦勒克、沃伦认为文学作品至少具有三个不同层面的意义,即:语词意义、句法结构的意象和隐喻意义以及由意象、隐喻转换成文本的虚拟象征世界的意义。《边城》中的语词意义、句法结构,构成了一个虚拟象征世界。《边城》的浅层意蕴,主要是由边城世界中极富诗意的自然环境和极富牧歌情调的社会环境所组成的整体边城幻景来显现的。经由"人类之爱"的生命形式的构建,《边城》的深层意蕴展现了边城人完美的生命形式,它具有承受生命压力极限的生命境界,它既是民族精神的再现,也是人类理想的生命形式。  相似文献   

10.
凤凰古城是从小说《边城》里知道的。《边城》,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美的中篇小说之一。小说描绘的是作者早年生活的湘西社会,那里充满了原始的神秘和恐怖,野蛮与优美交织,浪漫与悲壮并存。小说通过翠翠与爷爷的人间至情和翠翠与天保、傩送兄弟俩的凄美爱情故事,歌颂了湘西风光和人性之美。小说有一种别样的韵味,里面散发出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流露出对这一切流逝而去的哀愁。其写作手法呈现出散文式的抒情之美,蕴含着诗一般的意境和韵味。之后,大导演凌子风将《边城》搬上了银幕,电影放完我还愣愣地坐着,完全被湘西的优美风光和人性的淳朴之…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社会和谐的基础是一个个自身和谐的生命体。离开对尘世飘泊灵魂的安顿和终极关怀.离开对现实个体生存价值的卫护和关爱,离开对个体生命精神的激发和张扬,构建和谐社会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高房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沉重负担,也严重影响了城市流动人口的生活质量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解决城市中低收入群体特别是流动人员的住房困难是每个国家和社会都不容忽视的重大难题。本文选取了公共住房体系运作较成功的几个国家和地区,根据各地经验特点总结了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公租房建设对解决我国面临的住房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毅峰 《桂海论丛》2009,25(6):14-16
冲突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政治现象,冲突与合作是政治生活的常态。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社会完全没有冲突。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必定是在冲突中寻求和谐与秩序,实现从冲突到秩序转化的社会。而实现冲突的制度化调控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视阈中的宗教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宗教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宗教文化中的爱国爱教传统、合理的伦理道德因素、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及其对民族精神的影响,是与和谐社会相契合的。为此,必须努力发掘宗教文化的现代价值,使之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祖国统一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5.
幸福社会的构建是一个必然的路向,一个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并立的“社会主义幸福社会”正处于萌芽成长中,未雨绸缪地对其进行理论研究和设计显然是必须的.中国共产党对幸福社会的追求经历了艰难的探索,总结形成了构建幸福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在推进幸福社会构建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社会大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社会公平公正的实现、个体奋斗目标的设计与追求等作为主要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16.
张利群 《桂海论丛》2007,23(2):31-34
和谐社会的审美精神,既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发扬光大的需要。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文化中积淀着和谐意识与和谐美精神,建构起和谐精神的根基。现代和谐社会在继承发展中,以其现代意识提升人的综合素质,提高生活的品质,弥合现实与理想的关系和矛盾,从而以审美精神建构和谐社会,使和谐社会呈现出审美化、理想化与现实性、功用性结合的特征,体现出和谐社会的审美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公民社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而公民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对社会成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青少年是参与管理未来社会的主导力量,为了提升整体素质、促其全面发展,急需建构青少年生命道德观。生命道德观的建构应由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全方位推展生命道德教育,参考路径如下:建构正确的理念导向,培养理解生命意识,欣赏生命之美好;建构正面的舆论导向,倡导热爱生命意识,珍惜生命之存在;建构积极的文化导向,树立敬畏生命意识,尊重生命之个性;建构合理的法律导向,强化保护生命意识,维护生命之权利。  相似文献   

18.
毛勒堂 《思想战线》2006,32(2):7-13
消费主义俨然成为现代商品社会人们顶礼膜拜的价值理念。“消费”控制着人们的生活,主宰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并深刻地影响到人类存在的自然根基和社会精神家园。从根本上超越消费主义,就要大力倡导消费正义,消费正义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价值主张和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和谐社会评价的现状,并对相关研究论点进行述评,最后从评价主体、评价对象、指标构建、研究方法、数据来源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对进一步需要探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20.
公民社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发展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帆  谭琳 《思想战线》2007,33(3):116-121
和谐社会构建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也必须依靠各种组织和全民的力量。在我国,作为处于政府、市场、家庭之间的一种特殊组织结构,公民社会组织在社会的协调与发展中已经初显其价值与作用。重视公民社会组织的影响力,提升公民社会组织的功能,对于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