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民主法制、公平公正的社会,要求进一步加强司法伦理建设,实现司法公平,司法公正。同时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也为社会主义司法伦理建设提供了指导原则,赋予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司法兼具建立司法权威和保障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双重历史任务.只有司法具有了公信力,才能保证司法的历史任务得以顺利完成,同时,司法具有公信力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要条件和必要基础.然而当今社会,我国司法公信力的现状令人堪忧,因此,必须深刻分析其成因,采用有效的方法,改革和建设司法体制,重建我国的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3.
正新时期建设和谐社会对于司法的要求,不再仅仅是实现个案的公平与正义,还需要人民法院主动延伸职能,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人民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形式多样,如通过司法裁判化解纠纷调控社会秩序、通过整合资源多元治理促进社会稳定、通过引导制定公共政策规范社会行为等,其中司法建议作为化解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4.
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是我国司法活动和司法改革追求的价值目标。但对公平正义基本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影响着司法功能的实现和人们对司法正义的期待。本文结合司法实践的发展现状,对社会正义观在我国的确立及其内涵、司法之于社会的功能定位、司法正义的相对性以及我国通过司法实现正义的制度化途径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唐闻 《法制与社会》2015,(4):121-122
司法公开,是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司法公开的实现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公平和正义需要通过司法公开的形式来得以实现.随着法治建设的快速发展,仅仅只是对案件审理结果的关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公民对于司法透明度的要求,司法公开已经成为当今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当恢复性司法理念与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理念相契合时,人们开始思考这一制度怎样才能与中国的社会背景、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和法律文化恰当融合,以实现传统刑事司法模式向现代刑事司法转变,更好地为我国司法实践服务。公平、民主、人权价值要求下的和谐社会构建必将为恢复性司法提供生存的土壤和空间。  相似文献   

7.
吴波 《法制与社会》2012,(20):32-33
现代司法救助制度作为彰显司法人文关怀,体现现代法治文明进步的里程碑,是检察机关发挥社会管理创新职能的重要手段,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因此加强对我国司法救助制度的研究,将司法救助的司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司法救助的司法惠民本质.  相似文献   

8.
宋代司法传统的现代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景良 《中国法学》2006,5(3):123-138
司法的核心价值是实现公平,公平的实现离不开对司法权及司法运作机制的思考。如果说现代人的思考是“分权制衡”的话,那么宋代的士人及法官则提出“设官分职,各司其局”的司法理念,由此形成了宋代风格独具的司法制衡传统。传统与现代之间由此而形成了视界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实现个案的正义是任何一种司法制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现代民法的诚实信用原则在我国的尴尬地位,如何适用,吸取传统中的一些可取的做法。中国传统社会并非不重视法的公平价值,对个案正义实现也有合理之处,这种手段可能是建制上的,也可能是一种社会压力,无论如何,公平和秩序都是司法追求的目标,本文通过对古代民间司法与现代民法的衡平机制的比较,期望可以从传统司法中寻求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李磊 《行政与法》2010,(2):45-49
公司司法清算的公共政策目标的确立必须考虑政策的价值取向。司法清算应当采“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取向,这是由公司清算的目的、司法权力介入的主要目的和我国传统的价值观所决定的。由于我国正处于转型期,矛盾容易积聚和爆发;经济不发达,社会财富有限;长期以来又缺乏真正的清算制度,公司司法清算的公共政蓑目标一旦确立.法院的地位与作用将更加重要,基于此.该公共政策的目标应当按顺序确定为防止社会出现动荡、维持社会公平的底线和最大限度地实现对财富的利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