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杭州富少飙车案还未走远。广东平远“6·8”事件仍在眼前。南京“6·30”车祸又一次触发了社会舆论的愤怒。民众对此严重酒后驾车肇事案件义愤填膺:肇事司机理应受到重罚!甚至“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之类的话语也屡屡见诸于报端。然而。在司法审判面前,愤怒的民意毕竟不能越俎代庖。肇事司机的行为涉嫌犯罪了吗?目前我国对酒后驾车的法律制裁是否过轻?如何从立法、制度以及道德层面减少此类悲剧的发肆?  相似文献   

2.
醉驾之罪     
杭州富少飙车案还未走远,广东平远"6·8"事件仍在眼前,南京"6·30"车祸又一次触发了社会舆论的愤怒.民众对此严重酒后驾车肇事案件义愤填膺:肇事司机理应受到重罚!甚至"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之类的话语也屡屡见诸报端.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围绕着“酒后驾车险”这一新鲜险种该不该存在、合不合法,保险界、法律界、交管界,一般民众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和观点。那么何为“酒后驾车险”呢?酒后驾车险是上海天安保险公司去年12月推出的一种“非常事故损失约定险”。详细内容是: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载明的驾驶人饮酒驾车肇事致使第三者人身丧亡或财产直接损失以及本车乘客遭受丧亡,  相似文献   

4.
醉酒驾车犯罪若干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凡 《犯罪研究》2010,(5):81-85,108
据公安机关统计,1998年,全国共发生酒后驾车肇事案件5075件,造成2363人死亡;2008年则发生7518起,造成3060人死亡。2009年1-8月,全国共发生酒后驾车肇事案件3206起,造成1302人死亡,其中:酒后驾车肇事2162起(死亡893人),醉酒肇事1044起(死亡409人)。  相似文献   

5.
“危险驾驶”行为特殊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炜  林建玲 《犯罪研究》2010,(1):109-111
近年来,“危险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现象非但屡禁不止,而且呈现愈演愈烈之势,业已成为社会公害之一。仅2009年1至8月份,全国就发生酒后和醉酒驾车肇事多达3206起,共造成1302人死亡,其中,酒后驾车肇事2162起,造成893人死亡;醉酒驾车肇事1044起,造成409人死亡。与此同时,一些危害极重、反响极强、公愤极大的恶性交通事故也是层出不穷,频频见诸报端,  相似文献   

6.
都是酒精惹的祸——“酒后滋事”类案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文化”在中国的根深蒂固,不仅体现在今年引起公众和立法界关注的酒后驾车肇事等恶性事件中,一位基层检察院的检察官在工作中发现,酒后滋事占该院受理的寻衅滋事类案件的80%以上,且女性和在校生酒后滋事的比例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7.
新闻背景 近日,天安保险公司在沈阳率先开办了一种针对驾驶人饮 酒驾车的车险附加险,这样沈阳的私家车主在酒后驾车时肇事将 可能获得最高25万元的保险理赔。 “酒后驾车保险”在天安公司的保险条款中被称为“非常事 故损失特约险”,具体内容如下:投保人只有投保汽车损失险和 第三者人身伤害责任险、第三者财产损失责任险、乘客和驾驶人 伤害责任险才可投保非常事故损失特约险。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 书载明的驾驶人饮酒驾车肇事,致使第三者人身伤亡或财产直接 损失以及本车乘客遭受伤亡,依法应由被保 …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数量也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因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肇事案件也层出不穷,给社会公共秩序、公民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处罚力度过轻是造成酒后驾车行为屡禁不止的直接原因。现行法律对酒后驾车肇事行为的认定存在偏差,从"交通肇事罪"与"以其他危险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构成要件来看,酒后驾车行为应当按"以其他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造成危害结果的,按照"罪责相适应"原则,加重处罚。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震慑犯罪,降低酒后肇事的发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贵州省2012年1000例涉嫌酒后驾驶、道路交通事故酒精检案的特点进行分析,为预防和控制酒后驾车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在利用Excel及Spss统计软件对涉嫌交通事故肇事者性别、年龄、肇事时间、肇事车型以及对肇事者血中乙醇质量浓度(BAC)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嫌酒后驾驶者男性居多,年龄在20~50岁间占92%。事故多发生于20~24时,以县市区干道为主,肇事车辆为摩托车占46.72%。在1000例乙醇检案中,28.7%为未检出,9.3%为酒后驾车,59.5%为醉酒驾车。结论 2012年贵州省发生的1000例涉嫌酒后驾驶案件中有一定相关特征,可为"酒驾"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宗和 《法治纵横》2011,(10):13-14
酒后驾车将暂扣驾照并罚款,“醉驾”或将5年禁驾,酒后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可能面临终身禁驾……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案草案,对饮酒后驾车作出了空前严厉的处罚。规定在现实执法中能否落实?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1.
从今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实施。 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尤其强调了对行人通行安全的保护,同时,对以往一些常见的肇事行为,如酒后驾车、肇事逃逸、超速等严重影响交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涉嫌酒后驾驶所致道路交通事故中人体损伤情况与驾驶员血中乙醇质量浓度关系,为预防、控制道路交通事故及人体损伤提供依据。方法对467例涉嫌酒后驾驶机动车的道路交通事故损伤人员相关鉴定资料与肇事驾驶员血中乙醇质量浓度进行系统分析性研究。结果涉嫌酒后驾驶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损伤人员中,以20~39岁男性居多;事故中驾驶员损伤机率最高;酒后交通事故以长头小车及摩托车最多,而驾驶员血中乙醇质量浓度(BAC)为0.1~20mg/100mL浓度的摩托车驾乘人员伤亡构成比最高;酒后驾驶机动车肇事导致的人体致命性损伤及人员死亡的饮酒组危险程度均高于未饮酒组,在驾驶员血中乙醇质量浓度(BAC)为0.1~20mg/100mL组与20.1~80mg/100mL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酒后驾驶肇事导致的人员伤亡比未饮酒驾车交通事故严重;未达酒后驾车组(BAC为0.1~20mg/100mL)和酒后驾车组(BAC为20.1~80mg/100mL)交通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提示,应降低饮酒后驾车血中乙醇质量浓度(BAC)法定标准阈值,进一步控制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人身伤亡率。  相似文献   

13.
《法律与生活》2009,(17):62-62
据新华社报道,日本《(道路交通法》对酒后驾车做出了严格的规定,除对酒后驾车者本人严加惩处之外,还设有“车辆提供罪”、“酒水提供罪”以及“同乘罪”等新罪种,从各方面减少酒后驾车现象。  相似文献   

14.
将某一类醉酒驾车犯罪行为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因为此类行为的特点是:醉酒驾车肇事后继续驾车冲撞,造成重大伤亡,而不是醉酒驾车本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醉酒驾车犯罪法律适用问题的意见》的出台是为了遏制酒后和醉酒驾车犯罪的多发、高发态势,但要达到这一目的,还需要各相关部门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5.
处理高危驾车肇事案件的应然标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9年1月21日,三门峡市发生一起恶性交通事故,王卫斌醉酒后驾驶宝马车撞上停在超车道上的轿车及现场人员,致使6人当场死亡7人受伤。7月3日,当地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处王有期徒刑6年6个月。随着杭州5·7飙车案的发生,危险驾驶行为的定性开始成为舆论关注和学者重点探讨的问题。2009年7月20日,杭州市当地人民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处飙车案被告人胡斌有期徒刑3年。2009年7月23日,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却认定无证、醉酒驾车造成4死1伤的孙伟铭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并判处死刑,与此同时,舆论就酒后交通肇事的性质进行了热烈讨论,民众强烈呼吁政府加强对酒后驾车、飙车等的监管,严惩肇事者。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日渐明显,头版醒目的报道更不乏其例,进而将议论引向深入。随着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于7月23日下达判处醉酒驾车的孙伟铭死刑的一审判决书,观点的交锋趋于白炽化。2007年9月8日,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以危害公共安全罪改判孙伟铭无期徒刑。随后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对醉酒驾车,肇事后继续驾车冲撞,造成重大伤亡,构成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其实最高法院于成都中院的判决书下达的第二天,就组织了酒后驾...  相似文献   

16.
刘雪东 《检察风云》2014,(21):47-49
雪夜酒驾撞人后,仓皇逃逸的肇事司机找来铁杆老友为自己“顶包”,以脱逃酒驾之责,并获得车险赔付。谁知,驾车返回案发地“还原事故现场”时,竟意外发现伤者神秘失踪了!零下20多度的雪夜,他是死还是活?案情变得异常诡异。正在肇事司机心存侥幸之际,另一个报警人传来令人惊魂的消息:“我的车下躺着个人。”  相似文献   

17.
酒后驾车道路交通事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酒后驾车交通事故与非酒后驾车交通事故的流行特征。方法1999~2003年成都地区酒后驾车交通事故542例组成病例组,另从同期发生的75324例交通事故数据库中随机抽取1%非酒后驾车交通事故731例组成对照组。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酒后驾车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的危险度是非酒后驾车的1.72倍,两类事故的24小时分布基本呈相反趋势,酒后驾车非职业驾驶员和非驾驶员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原因导致的交通事故(P<0.001),酒后驾车造成车辆的损害程度强于非酒后驾车,两类事故机动车的出行目的亦明显不同。结论酒后驾车交通事故较非酒后驾车交通事故后果严重,酒后驾车交通事故有不同于非酒后驾车交通事故的流行规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酒后驾车交通事故与非酒后驾车交通事故的流行特征。方法1999-2003年成都地区酒后驾车交通事故542例组成病例组,另从同期发生的75324例交通事故数据库中随机抽取l%非酒后驾车交通事故73l例组成对照组。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酒后驾车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的危险度是非酒后驾车的1.72倍,两类事故的24小时分布基本呈相反趋势,酒后驾车非职业驾驶员和非驾驶员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原因导致的交通事故(P&lt;0.001).酒后驾车造成车辆的损害程度强于非酒后驾车,两类事故机动车的出行目的亦明显不同。结论酒后驾车交通事故较非酒后驾车交通事故后果严重,酒后驾车交通事故有不同于非酒后驾车交通事故的流行规律。  相似文献   

19.
在刑事诉讼抗诉再审程序中,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被宣布无罪释放的被告人或被轻判的罪犯在面临重新审理时却失踪了。这种情形绝非只是理论假设。几年前,某市发生一起警用车辆特大交通肇事案。肇事者酒后驾车超速行驶,追尾撞倒一辆摩托车,造成三死一伤。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环节经过文证审查和专家会检,推翻了公安机关“三车两次肇事”(肇事者只对一死负全责)的错误结论,以被告人“负三死一伤主要责任”构成交通肇事罪提起公诉。但法院两次审理均以“两次肇事”为由,按一死的责任予以轻判。该案经检察机关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后,上级法院…  相似文献   

20.
近期酒后驾车肇事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有人建议修改刑法,增加新罪名。文章结合成都孙伟铭案,指出现行刑法规定已经起到维持社会秩序的机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交通肇事行为的规范比较完善,刑法不需要增加与交通肇事相关的新罪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