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小东 《政府法制》2013,(5):34-35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集神权、皇权、族权于一身,忠君是最高的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准绳。在公众场合敢对皇帝大不敬,那是死罪,那是要杀头的,所以旧时有一句民谚,叫“关起门来骂皇帝”,但也有不怕死的,当面骂皇帝,或者写打油诗、编排戏剧等方式来骂皇帝的。骂皇帝骂得最热火朝天的要数唐代和明代两个朝代。  相似文献   

2.
辽东 《政府法制》2008,(4):52-52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集神权、皇权、族权于一身,忠君是最高的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准绳。在公众场合敢于对皇帝大不敬,那是死罪,那是要杀头的,所以旧时有一句民谚,叫“关起门来骂皇帝”,但也有不怕死的,当面骂皇帝,或者用写打油诗、编排戏剧等方式来骂皇帝的。骂皇帝骂得最热火朝天的要数唐代和明代两个朝代。  相似文献   

3.
皇帝乃九五之尊,即使吃饭也大有讲究,清朝皇帝吃饭有“菜不过三口”的规矩。 清代,皇,蒂吃饭叫“传膳”。太监们分立两旁,各司其职,有侍膳太监、布膳太监、执法太监。一旦老太监喊一声“膳齐”,院内的乐手便开始鼓乐齐鸣,皇帝在太监们的簇拥下到膳桌旁用膳。.皇帝吃饭不能说话,全凭侍膳太监的眼力。皇帝的眼睛瞧到哪个莱,侍膳太监就要赶紧把哪道莱挪到皇帝面前。但侍膳太监不许献殷勤,比如说“这道莱时兴”、“这道菜味道好,您尝尝”等等、.皇帝如果吃哪道莱超过三口,执法太监就会高喊一声“撤”,这道莱就必须撤下去。这之后的十天半个月皇帝都不会见到这道菜了,即使馋得流口水也没有办法。  相似文献   

4.
袁腊梅 《政府法制》2013,(20):22-22
历史上最受皇帝器重的莫过于一个叫卫绾的人。汉文帝在驾崩前,没有担心他的皇子皇孙,反而对皇储留下这样的嘱咐:“绾长者,善遇之。”这里的绾就是卫绾。卫绾是何等人物,有何德行以至于皇帝临终还对他念念不忘,叮嘱继任者要善待他?  相似文献   

5.
狄仁杰从小性格执拗,他引起皇帝关注的第一件事情就和他的性格有关。有两位将军,一个叫权善才,一个叫范怀义,误砍了昭陵的柏树,高宗大怒,下令严办这两个人。狄仁杰按照律法条文一审,认为应免官。高宗大怒:“砍昭陵的树,使我陷于不孝,必须杀头。”狄仁杰据理力争,但话说得极为艺术:“人都说劝谏皇帝难,我看是碰到桀纣就难,碰到尧舜就不难,我觉得跟您说这事应该不难。您为一棵树杀两位将军,千年以后人们怎么评价您?”高宗干脆耍赖:“我就是想杀这俩人,法外施刑如何?”狄仁杰说:“律法是您制定出来的,朝令夕改,天下岂不要大乱?”  相似文献   

6.
刘典 《法律与生活》2012,(14):44-45
在漫长的中华历史中,皇帝这一特殊的角色总是吸引了太多的眼球。皇帝管理宇内群臣,如此庞大的工程,没有“两把刷子”是干不起来的。做皇帝也有做皇帝的学问,这门学问被称为是“帝王心术”,是皇帝驾驭天下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7.
佚名 《政府法制》2012,(27):44-44
“天高皇帝远”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民间口语,出自明朝人黄溥编纂的《闲中今古录摘抄》,原文为“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显然,这是一次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武力抗争。那么,“天高皇帝远”中的“皇帝”指的是谁呢?有学者认为,其中的“皇帝”并非针对某一个皇帝,而是对所有封建昏庸皇帝的泛称。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8.
大清帝周的财务制度是严格的,军费报销有一套完整的流程:首先是“投文”,即花钱的部门先对要求报销的事项进行统计,填写清册,送交户部;然后是户部对报销清册进行审计,如果发现报销清册中有不合规定的情况,就要求申报部门重新核实,这叫“批驳”;等报销项目都符合规定了,户部题写奏折,交皇帝审批,如果皇帝签字同意报销,户部给申报部门一个批文,整个报销流程就结束了.在这个过程中,户部权力的真正体现在“批驳”.为了避免被批被驳,申报部门就得有一笔专门的活动经费,这笔经费在历史上就叫“部费”.所谓“部费”,说白了其实就是清政府某部门吃的回扣,据说就是皇帝也拿这个“回扣”没办法.  相似文献   

9.
吴越 《政府法制》2013,(32):19-19
许多文艺作品描写,清代皇帝在金銮殿上早朝,其实,这都是虚构的。“金銮殿”,指的是北京故宫三大殿中的“太和殿”。其实,它不是皇帝上朝处理国政的地方,而是皇帝登基和举行大典的地方,相当于今天的人民大会堂。  相似文献   

10.
安子 《政府法制》2012,(18):22-23
唐中宗李显是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武则天生他时刚刚当上皇后,高宗李治给他起名“显”,后又赐名“哲”,对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结果.他比他的父亲更怕老婆,更没出息。李显的父亲是皇帝,弟弟是皇帝,儿子是皇帝,侄儿是皇帝,更要命的是,他的母亲也是皇帝。在这样一个超级强大的阵容中,李显是最普遍的一个。  相似文献   

11.
一国之君的皇帝,为了和下属搞好关系,也常常请客。只不过,皇帝请客称为“赐食”。所谓“赐食”,就是皇帝笼络或奖赏下属,而赏赐的一顿饭或吃的东西。不过,吃皇帝请的饭并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姜颖 《法庭内外》2014,(9):45-47
微博是网络时代催生出来的一种新生事物,现在很多人都迷上了刷微博,包括我自己。曾经有一位微博红人叫严锋,他对这种现象用一条微博做了生动的描绘,他说:“早晨起来看微博,确实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皇帝批阅奏章,君临天下的幻觉。国家大事潮水般涌来,需要迅速作出各种判断,提出各种建议,各种转发,各种忧国忧民,各种踌躇满志,万物皆备于我。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披星戴月上朝堂的皇帝,微博把人的这种情结激活了。”  相似文献   

13.
阿谀与“危言”张玉军安徒生在其童话《皇帝的新装》里说:有人“明明看见皇帝光着屁股,却说皇帝的衣服多么好看”。这幽默而又意味深长之言,引发了我对阿谀之风的一点思考。阿谀是一种毫无价值的伪币,它虽没有“牙齿”,可是连“骨头”也会被它啃掉。阿谀之风的盛行,...  相似文献   

14.
代连华 《政府法制》2013,(35):38-39
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取得了皇帝宝座.他虽然贵为天子,却生活节俭,不肯浪费钱财,是十足的“守财”皇帝。  相似文献   

15.
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已经家喻户晓,故事里皇帝的身份是真的,而两个骗子欺骗了这个爱慕虚荣的皇帝。当时所有大臣显得很“成熟”。致使骗子肆无忌惮,最终揭穿他们骗局的是一个说真话的孩子。在新疆,5个骗子故伎重演,他们自立了一个“神人”,环环相扣疯狂诈骗近5000万元。  相似文献   

16.
皇帝也无奈     
何进 《江淮法治》2009,(8):37-37
中国古代的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所谓“君权至上”,他们不仅从理论和制度上享有至高的权利,而且在实践中甚至可以凌驾于法律、制度等一切之上。而“君权至上”在司法方面的体现,就是法律的适用甚至是制定等所有活动,均是以皇帝的意志为转移的,皇帝在适用法律方面具有几乎不受限制的自由裁量权。中国古代皇帝拥有的这些几乎没有任何限制的权利,往往会使人认为中国古代的司法实践都是以皇帝的意志为转移、在法律适用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皇帝,但其实这种看法或观点并不准确。  相似文献   

17.
佚名 《政府法制》2012,(35):52-52
明朝时,有一次,文臣解缙伴皇帝朱元璋在御花园游览。上一座拱桥时,皇帝问解缙:“看我现在走路的情形,有个说法吗?”解缙忙说:“这是一步比一步高。”  相似文献   

18.
皇帝后妃,官员的妻子,既可以是丈夫的贤内助,也可以是干政乱国的“女}呙”。身处权力圈中的女人,怎样影响了皇帝和官员的命运?  相似文献   

19.
刘继兴 《政府法制》2010,(12):26-27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无奇不有,居然出过两位曾向臣子行贿的皇帝,他们是宋真宗赵恒和明代宗朱祁钰。 在古代,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行贿”是指下对上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采取的一种示好行为。集天下权力和财富于一身的皇帝向部下行贿,这种做法无疑是历史的怪胎。他们为何要这么做呢?  相似文献   

20.
清末,法国使臣罗杰斯对中国皇帝说:“你们的太监制度将健康人变成残疾,很不人道。”没等皇帝回话,贴身太监姚勋抢嘴道——“这是陛下的恩赐.奴才们心甘情愿。怎可诋毁我大清周律,干涉我大清内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