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2 毫秒
1.
<正>打造高质量的社区矫正执法队伍是提升社区矫正质量的保障与核心。关于社区矫正执法队伍的组成人员,不同学者有不同理解。部分专家教授认为,社区矫正执法队伍既包括具有法律等专业知识的专门国家工作人员,也包括协助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工作者、居(村)民委员会和社会团体等辅助执法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2.
短讯七则     
《人民调解》2015,(2):15-15
深入研究社区矫正新规律着力深化制度创新山西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建明在山西省社区矫正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深入研究社区矫正新规律,着力深化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机构队伍建设创新,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加快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社会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国司法》2013,(10):60-63
今年以来,社区矫正工作围绕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认真贯彻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和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精神,贯彻执行《刑法修正案(八)》和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抓好"两院两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和《财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经费保障工作的意见》的贯彻落实,夯实基础,强化保障,规范执法,不断提高教育矫正质量,取得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数据库     
《中国司法》2014,(2):83-83
正2013年,各地落实社区矫正经费保障,推进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社区矫正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国28个省(区、市)、72%的地(市、州)和62%的县(市、区)将社区矫正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2013年,全国社区矫正经费预算预计达到8.43亿元。目前,全国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工作者7.1万人,社会志愿者60.1万人。全国31个省(区、市)司法厅(局)  相似文献   

5.
全国社区矫正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各地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社区矫正工作会议及两院两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实际,周密部署社区矫正工作,在机构设置、队伍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全面试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新的贡献。全国已有3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7981个乡镇(街道)开展了社区矫正工作,累计接收  相似文献   

6.
董邦俊  王振 《政法学刊》2007,24(6):10-14
社区矫正的机构构建应当遵循"大本土化"与"小本土化"相结合的路径来进行;社区矫正的队伍包括社区矫正官、专业矫正人员和志愿者三部分,应立足于我国的现状来培育这支队伍;应该建立科学可行的社区矫正工作经费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2010年8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初次审议的刑法修正案草案中,首次提出了“实行社区矫正”,这是我国社区矫正立法方面的一个重要进展。首先,在法律中出现“社区矫正”的字样,将逐步消除人们对“社区矫正工作法律依据不足”的认识;其次,通过社区矫正立法,对社区矫正执行部门进行科学合理的权力划分,将促进刑事司法权力的合理配置,进一步优化刑事法律制度。第三,通过国家立法途径,不断强化社区矫正工作经费保障、机构人员和制度建设,保障社区矫正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中国司法》2013,(12):106-107
近年来,山西省临汾市司法硒以提高矫正质量、避免重新犯罪为主线,积极探索规范社区矫正监管措施,完善机制、强化保障和建设过硬队伍,推进社区矫正执法工作再上新水平。(一)以调查评估为“切入点”,大力推进依法规范执法。临汾市司法局及时与临汾市中级法院沟通协调,达成由司法行政机关进行审前调查评估的一致意见,、目前全市已接受完成法院、监狱委托的调查评估621份,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这一方面体现了司法公正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也给社区矫正工作带来新的课题。社区矫正工作将随之进入机遇与风险、责任与压力双重叠加的新时期,特别是提升社区矫正执法监管能力这一根本问题,需要重新审视。一、成都市提高社区矫正执法监管能力的探索成都市坚持制度设计与技术创新同步推进、教育矫正与重点管控同步开展,围绕组织、制度和监管"三大体系"建设,着力提高社区矫正执法监管能力。(一)完善组织体系。一是理顺领导体制。成立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社区矫正的组织制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和华 《法学论坛》2006,21(4):94-99
社区矫正的组织制度是社区矫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行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存在着司法行政机关参与无法律依据、社区矫正人员无执法主体资格以及社区矫正机构多头管理等问题。因此,在法律层面上建立由社区矫正官为中心的社区矫正官制度非常必要。应该在司法行政机关———司法所内设置社区矫正官一职,专司社区矫正的管理和执行工作,并赋予其执法主体的资格。同时,公安机关应该退出社区矫正。  相似文献   

11.
12.
胎儿利益的民事立法保护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界争论的焦点和司法实践的难题,我国《民法通则》明确否认了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使其作为民事主体的资格缺失。当胎儿遭受不法侵害时,按照现行法律的规定,其对加害人不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这显然违背了民法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不利于胎儿利益的保护。如果赋予胎儿损害赔偿请求权,则与我国《民法通则》相抵触。在这种情况下,立法者应当充分借鉴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研究成果和立法经验,广泛吸收学者先进的立法建议,采取附解除条件的总括保护主义立法模式,赋予胎儿民事权利能力,以强化对胎儿利益的民事立法保护。  相似文献   

13.
《法学杂志》2011,32(12)
城乡一体化是使城乡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协调发展的过程,系统庞杂、内涵丰富。检察机关服务城乡一体化既是法治的基本要求,也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体现和“三项重点工作”的落脚点。当前,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检察机关应在完善组织机构、履行检察职责、健全工作机制等方面不断探索,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提供切实可靠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4.
15.
民事主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其个性化的价值特点,对这些个性化的价值进行分析可以找出民事主体整体的价值定位。民事主体除了对社会和个人的价值之外,还应注意到它作为一种制度在整个民法体例构建中所起的作用,即民事主体的体系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附随义务的本质不在于是否由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而在于它是诚实信用原则的派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冯茜 《金陵法律评论》2005,(4):133-137,143
运用叙事学理论和复调小说理论,对霍桑<红字>的矛盾性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部作品存在多种声音的叙述:第一,叙述者的声音;第二,隐含作者的"声音";第三,小说中海丝特·白兰、丁梅斯代尔、齐灵窝斯三位主人公声音的在场.由于多种声音的出现,读者在解读作品时能真切体会到作者的思想及<红字>中存在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