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近代法律教育与中国近代法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中国近代法律变革的宏观背景 ,通过对中国近代法律教育的起步、成长过程 ,中国近代法律教育的内涵、基本特征以及在促进中国近代法学诞生与发展中的作用的论述 ,阐述了法律教育对于中国法律人才的养成、法学著作 (包括译著 )的出版 ,法学刊物的面世 ,近代各个法学学科的诞生的重要意义 ,并对改革中国现代法律教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何勤华 《法学家》2004,(4):49-60
本文通过对清末与民国时期我国国际法文献的系统梳理,对该时期国际法研究领域中若干代表作品的评述,以及中国近代国际法学科诞生与成长过程中之基本特征的分析,阐述了中国近代国际法学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外交史的一个缩影,国际法学科的成长与进步既是国家综合国力发展的结果,也与学术界的自强不息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法理学的主题和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中国近代法学开山祖之一的梁启超对中国“近代”法理学的形成贡献巨大。他是近代最早全面探讨法的概念与本质、法律与法理的关系、法治主义与法治精神、立法、立法权与国情、自治与法治等一系列法理学基础问题的人。但是 ,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和使命的影响 ,梁氏的法理学著述注重译述西说而不重创造、注重启蒙救亡宣传而不重学理探索、论题宽泛浅尝辄止等 ,这些特征也正代表了中国近代法理学的主题和特征。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刑法学的诞生与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勤华 《现代法学》2004,26(2):12-20
在中国 ,虽然很早就诞生了刑事法律 ,也很早就出现了研究这些法律的律学。但在中国古代 ,并没有刑法学这门学科。近代意义上的刑法学是在吸收消化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刑法学的基础上 ,逐步诞生及成长的。本文分三个方面 ,试图对这一过程作一些描述 ,对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若干部代表作进行评述 ,并对其基本特征以及对中国现代刑法学的影响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法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理学在中国近代社会的形成、发展与西学的传入、近代中国社会的特征密切相关。法理学西来并逐渐发展之日,正是传统法律在中国解体并断裂之时。近代中国的法理学是在批判传统、吸纳西学中形成的,所以其少有传统的因素。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兴的法理学逐渐开始了与传统的结合,思想家们对传统法理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肯定,并努力探索着中西法理的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法理学的研究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夏昊 《现代法学》2004,26(2):48-53
各个时代的法理学是针对各个时代所面临的问题的一种思考和回答。近代西方法理学的发展进路 ,即从自然法学到法实证主义再到法社会学 ,是西方法学家对西方社会近代以来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中国法理学研究也应该是围绕中国法制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而不断的展开。当今中国法制实践中的主要问题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 ,即法的实施领域中的问题而不是立法领域中的问题。因此 ,当今中国法理学的研究主要应该围绕着怎样保证国家的法律在社会中得到合理地、正当地实施的问题而进行。从法理学研究的谱系上来说 ,当今中国法理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法实证主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宪法学的诞生与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意义的宪法以及宪法学是西方社会的产物 ,在 1 9世纪 3 0年代前后开始传入中国 ,中国近代宪法学也在那个时期开始孕育和诞生。通过对民国时期出版、发表的宪法专著、译著、教材和论文的整理、分析 ,对几部代表性的宪法学作品的评述 ,以及民国时期中国宪法学的基本内容与主要特点的阐述 ,可以发现中国近代宪法学诞生与成长的经验和教训 ,并可以对繁荣新时期的中国法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法政杂志是近代学者对分析法学深入研究的主要载体。分析法学在近代法政杂志中的介述、评论以及"中国新分析派法学"的诞生与发展,充分吻合中国近代法政杂志"求是致用"的宗旨,也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分析法学在中国成长的生动图景。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民法作为维护市场经济的重要工具,也随着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些变化,总体上大致可以区分为近代民法和现代民法,无论近代民法还是现代民法主要是为了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而诞生的,但沿着历史的逻辑来看,近代民法发展到现代民法这一过程本身有着民法自身的理论诉求。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近代,梁启超、胡适和王振先开创了"中国法理学史"的研究,从而"发现"了"中国法理学"。他们分别撰著的《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中国哲学史大纲》"法的哲学"部分和《中国古代法理学》,作为"中国法理学史"的三个典型文本,对"中国法理学史"的范围、论域和方法,都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其意义在于,促进了学界对"中国古代法理学"在文化与学术上的认同,使近代以后的"中国法理学"具有回访渊源和返本开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性法学话语的时间坐标,应当着眼于“后礼法”这样一个关节点。在“后礼法”时代,既要认真对待“礼法”时代之“礼”在“后礼法”时代的历史遗留物,更要积极应对“后礼法”时代本身对于中国法学提出的挑战。中国现代性法学话语的空间坐标,应当从“中国与西方”这种传统的法学空间图式,转换到“中国与世界”这一新的法学图式中来。在传统的“中国与西方”图式中,现代性的中国法学话语主要是由西方法学来定义的,在“中国与世界”图式中,现代性的中国法学话语主要是由世界法学来定义的。通过建构中国现代性法学话语的时空坐标,有助于中国法学树立起自我意识与自主观念,承担起为世界法学做出“中国贡献”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relates the birth and growth of modern jurisprudence in China, summarizes several representative works on modern jurisprudence, such a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hina’s Jurisprudence, and describes the features that characterize the process of its birth and growth, so as to systematically explore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modern jurisprudence from the revision of law in late Qing Dynasty to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1949, and to prove that modern jurisprudence i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cornerstone for contemporary jurisprudence and the source of its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in China.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China Law, No. 3, 2005  相似文献   

13.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下)——对苏力“本土资源论”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至2004年,中国法学在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它的问题,而它的根本问题就是未能为评价、批判和指引中国法制发展提供作为理论判准和方向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这是一个没有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法学时代。据此,要对“中国为什么会缺失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这个理论论题给出回答,并对中国法学这一时代进行“总体性”的反思和批判。较为具体地讲,采用经过界定的“范式”分析概念,对中国法学中四种不同甚或存有冲突的理论模式即“权利本位论”、“法条主义”、“本土资源论”和“法律文化论”进行了深入探究。中国法学之所以无力引领中国法制发展,实是因为它们都受一种“现代化范式”的支配,而这种“范式”不仅间接地为中国法制发展提供了一幅“西方法律理想图景”,而且还使中国法学论者意识不到他们所提供的不是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同时,这种占支配地位的“现代化范式”因无力解释和解决因其自身的作用而产生的各种问题,最终导致了作者所谓的“范式”危机。正是在批判“现代化范式”的基础上,我们必须结束这个受“西方现代性范式”支配的法学旧时代,开启一个自觉研究“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法学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姚秀兰 《现代法学》2003,25(5):151-154
本文旨在以1906年晚清时期的《破产律》、1915年北洋政府时期的《破产法草案》、以及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破产法》为线索,考察中国近代破产立法的产生、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性,揭示中国近代破产立法的特点,探寻近代中国移植西方破产法律制度,法律近代化的路径,并为我国当前的破产立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贺海仁 《北方法学》2010,4(1):16-28
启蒙法理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固然重复了启蒙哲学的经典主题,却带有鲜明的中国问题和时代特色,为此成就了中国社会成长所亟须的一系列正当性话语。在对法律的合法性、法律权威、法律主权和国家治理等的论证中,强化了对矛盾原理、法律与连续性权威、代表和代理、自由和关系、“统”与“治”、以国为国等问题和关系概念的理解,为进一步进行改革开放时代中的国家制度建设提供分析性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6.
传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进步和法律发展的进程中 ,人的发展、方法论的创新以及多元化一直是并且依然是社会的关注点 ,更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时代主题。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在新世纪的基本走向是“回到马克思”。立足于民族与历史 ,马克思主义法学对“全球化”作了精辟的阐述 ,“现实的个人”是同全球化一起成长的 ,而法律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密切相关 ,在法律全球化过程中 ,特定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受到的冲击也是必然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全球化意义在于 :在法律改革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 ,我们要主动适应、积极参与 ,而不能被动地适应和接受。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票据立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以清末《大清商律草案》中的票据法草案,北洋政府的票据法草案及南京国民政府制颁的1929年《票据法》为基本线索,考察中国近代票据立法的产生、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性,揭示中国近代票据立法的特点,探寻中国是如何移植西方票据法律制度,走上了近代化道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