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党员干部之友》2013,(11):51-51
“左”和“右”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相异的地方,比如,通常情况下,人的左右手灵活程度大不相同:右手灵活机巧,适于从事担当多种任务;而左手较为笨拙,具有很多不便之处。古人早已注意到这一现象,考虑到“右”方便,而“左”不便的因素,于是古人就用“右”来表示帮助、偏袒。  相似文献   

2.
《廉政瞭望》2011,(15):50-51
正方: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红歌来源于人们的生活,是历史的产物,也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红歌”的“红”,不仅是昨天革命先烈的“红”,还有今天幸福生活和未来美好愿景的“红”。唱红歌并不排斥唱其他的老百姓喜欢的好歌,不存在什么“左”“右”,更不是“回到文蕈”,  相似文献   

3.
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在庐山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除了中央政治局成员外,还有各省市区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一些部委负责人。会议初期的基本精神是纠“左”。许多与会者从不同角度强调“大跃进”以来问题的严重性.认为前一段纠“左”虽有成绩.还很不够.要求进一步深入进行;另外,也有不少与会者不愿意多讲缺点,认为纠“左”已经过头,使干部、群众泄气,出现了右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1,(12):47-47
斯大林说:“真理在‘左’和右中间。”此话正确,也很精辟。斯大林自己把握得怎样,姑且不论,但这句话说得确实好。中国的儒家实早有此意。《中庸》谓,执其两端用其中;《论语》谓,过犹不及。“过”与“不及”亦即“两端”。“过”与“不及”都不对,“用其中”才对。  相似文献   

5.
论“左”     
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因此,联系历史与现实,对“左”的存在形态、认识根源及其隐蔽形式作较深入分析,探讨防“左”的思想方法问题,对于我们提高认识,少犯错误具有重大意义。一、“左”的存在形态就“左”的存在形态看,可分为“左”、形“左”、实“左”三种。就“左”的表现层次看,有行动上的“左”、认识上的“左”和思想观念上的“左”三种。就行动而言,当客观条件尚不成熟不足以采取某种政策措施而盲动地采取时,即为“左”,反之,即为右。就认识而言…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再一次明确提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思维方式的伟大转变,是治国理念的重大突破。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将产生巨大影响,在实践上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是如何理解“以人为本”的“人”,对其作科学而具体的诠释,以致于不会使“以人为本”在现实中沦为空谈和一种滥辞,关系到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之“人”应涵盖“人民”、“后代人”、“有生命意义即将出生的人”、“法人”、“犯罪人”和“失去生命的人”等。  相似文献   

7.
《党史文苑》2014,(5):51-51
关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中国共产党的两个重要历史决议中都作了明确的结论:是由于王明“左”倾错误造成的。但是,遵义会议决议中却未提出反对“左”倾的问题,且强调指出:“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而“这种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一种具体的右倾机会主义的表现”。因此,必须要在“全党内”深入开展“反对党内具体的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为什么遵义会议决议中只提反右倾问题,其原因是:  相似文献   

8.
《理论与当代》2008,(1):54-54
姚桓在12月10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十七大通过的新党章在关于党的基本路线的论述中指出,要“全面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全面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反对一切‘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段话重申了自十四大以来党章中的有关论述。这一论断,对推进改革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作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相似文献   

9.
我们要反对的是“左”,而不是左 作为政治语汇,左、右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候产生的。当时的国民议会,革命派坐在左边,保皇派坐在右边,自此以后,政治上、思想上追求进步、要求革命的,一般称之为左派、左翼;反对革命、主张保守现状甚至倒退的,一般称之为右派、右翼。  相似文献   

10.
王明是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左”倾冒险主义和抗日战争时期“右”倾投降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以他为代表的“左、右”倾错误曾经给中国革命带来严重危害。王明也曾为革命事业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但观其一生,可谓“过”远大于“功”。  相似文献   

11.
谈心谈话,是党内过民主生活的一种重要方法。开一个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这个步骤不能少。怎样才能在民主生活会上既谈出问题,又谈出团结?笔者认为,谈心谈话要做到“真”“实”“好”。  相似文献   

12.
1970年8月九届二中全会上的斗争和“九一三事件”的发生,成为“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的重大转折,它在客观上宣告了“文革”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失败,从而为结束这场运动“提供了一次历史转机——一次纠正极‘左’错误的转机”。1973年9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在“九一三事件”发生后,由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全国各方面的工作有所好转的形势下召开的。但是,这次大会却错失了结束“文革”和“左”倾错误的绝好时机,最终也只能是一次“十分仓促和草率的”、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慎言"左"右,但并不讳言"左"右,其通过的党章修正案再次重申:"反对一切‘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围绕此科学地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快乐大叔 《党课》2011,(19):96-98
不知从啥时候起,人们一提到“艺术”一词,常常与“玩”这个字联系在一块儿。好像艺术真的就是“玩”出来的。其实呢,快乐大叔觉得,这应该算是一种调侃。说“玩”往往有自谦和自嘲的成分在其中,换句话说,既然我只是个“玩”艺术的人,不管是琴棋书画也好,吹拉弹唱也罢,水平哪怕再拿不出手,一个“玩”字也就都给化解掉了。  相似文献   

15.
在生活中, “左”与“右”不仅只代表方位,而且在政治、军事、地理、宗教以及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左”与“右”之分。在政治上,古人视“右”为上, 视“左”为下, 唐代称贵族为“右族”,称帝王的亲戚为“右戚”,而被贬谪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理论是指引中国人民创造性实践的伟大旗帜。这个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排除“左”和右的干扰的科学理论成果,其形成的过程始终伴随着同来自右的、主要是“左”的错误思想的斗争。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同样要同有的、主要是“左”的思想干扰作不懈的斗争。因此,认真学习邓小平防右主要是防“左”思想,并进行理论思考,有利于深化对邓小平特色理论的认识,排除干扰,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邓小平对“左”的严重危害及美成因的历史考察邓小平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相似文献   

17.
粉碎“四人帮”后,我们福建在“左”的错误指导下徘徊了两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还没有完全摆脱“左”的思想束缚,尽管中央给了我们“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但我们没有用好用足用活.跟广东相比,我们的步子迈得还不够大。真正解放思想,全面振兴,大步前进,是在项南同志来了以后。  相似文献   

18.
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极其特殊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党和人民抵制“左”倾错误和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抗争,是一直没有停止过的。这种抗争,比较公开和集中的就有十次。第一次抗争是拟定和下发《二月提纲》。在“文化大革命”发动阶段的这次抗争,本来试图对思想文化领域越来越凶的批判运动加以限制,但其结果却加速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1965年底掀起的思想文化领域的批判运动,是由上海《文汇报》发表的姚文元《评新编历史〈海瑞罢官〉》一文引起的。这篇文章的写作,是在毛泽东的支持下,江青背着中央政…  相似文献   

19.
据《胡乔木同忆毛泽东》一书介绍:“在1941年9月政治局会议以后,毛主席写了两个很重要的材料,一是为会议起草‘结论草案’,即《关于四中全会以来中央领导路线问题结论草案》;二是写了一篇长达5万多字的批判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九个文件的文章。”毛泽东针对“九个文件”所写的文章,把王明等人批得体无完肤,其中有两篇文章是专批“经验主义”的,点了周恩来的名,指其为“经验宗派的代表”。  相似文献   

20.
袁浩 《党课》2010,(5):128-128
“一票否决”作为一种工作方法,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但是,在现实工作中,为了强调本部门工作的重要性,一些地方和部门纷纷把自己分管的工作纳入“一票否决”范围。“一票否决”制度开始在基层单位被频繁使用,并被一些领导部门和干部当成法宝,动不动就搬出这一招来对基层念“紧箍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