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当前行政权力滥用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危害也是不言而喻的.行政道德在制约行政权力滥用方面可以而且应该发挥其重要和独特的作用,它是促进行政权力合法、合理运行的重要力量.鉴于此,应该从加强公务员的行政道德建设、推动行政道德立法、健全行政道德监督机制、构建行政道德规范的奖惩机制、完善道德回报机制等方面着手,探索行政道德对行政权力滥用的制约途径.  相似文献   

2.
行政道德制度化建设与依法行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雪凤 《行政与法》2002,(10):40-41
行政道德对于预防行政权力滥用,保证行政权力良性运行的实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它只是一种道德评价,属于“软规制”,单凭道德谴责而不采用法律惩罚不足以保证权力的良性运行,必须借助于法律,将行政道德制度化,使之成为具有强制力量的“硬规制”。  相似文献   

3.
有关权力的形成可分为社会契约论、阶级对立论、人类需求论、道德生成论等理论.传统中国认为权力源自道德——有德者居上,这就是权力的道德生成论.道德生成论派主张圣人治国,权力是道德的必然延伸.本文认为道德生成论使得权力尤其是君主的权力,无法受到有效限制,导致所有权力向君主手中集中.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富是财富,贵是权力地位。礼与刑是社会的规范,也就是道德自律与法律强制,是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重要工具。人的行为除了受到道德、法律、财富、权力等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政治结构的影响,彼此相互影响而规范着人的行为。当道德的规范作用降低,法律的制裁力量也会随之减弱,财富的作用就会明显,权力的地位则凸现;当法律的制裁作用降低,道德规范也就失去作用,财富的作用就变得突出,权力的地位就成为决定的因素。当财富升到首要地位,道德的规范作用就显得无力,法律的制裁作用也会受到影响,权力的作用则更显至关重要。当权力成为决定因素,道德的规范难以奏效,法律制裁也难以公正,财富则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就需要发挥政治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略论行政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要求我们增强行政权力的自律机制,加强和改善行政道德建设。文章从文化层面探讨了行政道德的性质,指出了行政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特征,并提出了行政道德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指出城管人员在执法中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很大程度是由于行政执法的道德缺失造成的,通过建立城管人员职业道德标准,加强对城管人员的道德教育和评价,可以有效的限制其在执法时滥用自由裁量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朱孔明 《法制与社会》2010,(36):271-272
政治学的发展总体上有现实主义政治观和理想主义政治观两种流派。现实主义政治只注重个人的权力和利益,认为政治和道德是一体不分的。所以现实主义政治也就无视道德等伦理价值。相反,理想主义政治观在重视权力和利益的同时,更侧重于政治权利、政治道德、法律治理等等社会价值。相比现实主义政治的野蛮与血腥,理想主义政治也具有了更多的人性和关怀。  相似文献   

8.
市场、道德与法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市场竞争是否必然带来社会道德的沦丧 ?在市场经济中如何寻求法治与道德的契合点 ?本文在分析了市场经济下的道德现状 ,以及法律对道德的积极作用后 ,从健全权力约束机制、完善竞争法律、建立危难救助制度和完善利益补偿机制四个方面 ,就以上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事实证明,对人的管控之所以比对物的管理难得多,是因为人的思想变化难掌握、行为活动难控制、权力使用难监督、社会交往难摸清、管理制度难落实。因此,加强领导干部权力道德建设,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思想政治建设上的高起点和权力道德上的严要求,把握好自我发展的关键环节。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增强自身的领导素养,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安乐死合法化可能危害后果的道德滑坡理论和权利滥用说给予回应,认为道德滑坡论在理论上是想象的存在,并且无实践上的支持,而权利滥用说在安乐死合法化讨论中并不适当,在任何情形下反对安乐死的观点从理智上讲是值得怀疑的.安乐死合法化并不会带来很大社会危害,在谨慎设计之下,反而会使我们的法制建设更加彰显人性的温暖.  相似文献   

11.
职务犯罪预防的权力控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务犯罪源自权力的滥用,而滥用权力者,无不是为了满足其本能的物欲、情欲与权欲。既然人类不能,也无法消除欲望,只有通过、内在和外在的约束,对其加以控制。伴随着社会加剧转型,熟人社会强有力的内在道德的约束已经不再可靠,而逐步建立起适应陌生人社会的,以公民权利、公共权力和社会权力制约公共权力的机制.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防止权力腐败和职务犯罪发生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单纯 《法学家》2012,(1):15-26,175
在"孔孟之道"所象征的儒家文化传统中,"孔仁孟义"中的"义"和"思孟学派"中的"心性"都与孟子的思想人格紧密关联。"义"具有"天下道义"的奥义,它对于"家"中的"亲长"权力和"国"中的"君父"权力均有神圣的超越性,常以"大义灭亲"和"替天行道"标而出之;"心性"则是对《中庸》"性命"观念的创造性转化,突出了儒家的认识论和宇宙论的主体性与伦理性。在孟子思想体系中,"心性"与"道义"的结合,揭示出了人的普遍道德权利和伦理义务,也蕴含着其对天子、国君和权臣的世俗权力的伦理性超越和限制,其辩证的结论就是:当世俗权力侵害普遍道德权利时,社会变革就成为维护人的普遍道德权利的必然而正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专门创制政府道德法具体规范政府官员的从政道德行为,是美国水门事件后反腐败的重要理念转向、制度创新和成效改进。这种反腐路径的法理源于基督教道德原罪假说基础上的对官员道德的不信任,进而导出由于官德自治的不能和官员德性的自私而须通过权力道德的法律强制和排解公私利益冲突来防惩腐败。求解美国经由政府道德法反腐败的法理逻辑,对我国当下转变反腐观念、创新反腐体系、提高反腐成效等都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权力腐败的法律制约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权力的腐败表现为权力的非责任化和权力的权利化。权力本身具有被腐败的可能性 ,加上权力主体的私欲 ,就构成权力异化并且形成腐败的主要因素。权力被腐败的可能性并不会自动转化为现实性 ,促使这种转化实现的因素不是别的 ,正是权力主体的私欲。权力腐败实际上是权力的失衡 ,从法律角度上审视 ,任何公共权力都有一个法律上的界限 ,超出这个界限就是权力的滥用。遏止腐败的途径不外乎道德途径和法律的途径。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 ,寻求权力制约的法治途径是最有效、最权威、最持久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以前人们所说的滥用权力仅指:政治权力在法律范围以外的滥用和贪脏,即指各种违法行为。在现代社会,随着行政权的扩张,滥用权力还包括政治权力合法但不合理的滥用行为。用公式表示即:新的滥用权力理论=权力在法律范围以外的滥用和贪脏+权力合法但不合理的滥用行为。  相似文献   

16.
李灿 《犯罪研究》2016,(6):20-26
学术腐败犯罪是在学术活动领域中,拥有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个人或集体为谋取个人私利或小集体利益,违反学术道德,违背学术良知,实施权力交易或者权力滥用,严重侵犯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权利与自由的行为。学术腐败犯罪的本质属性是学术权力物化。高校学术权力行政化、高校学术权力交易性、高校学术权力庸俗化以及高校学术权力垄断性等四个方面是高校学术腐败犯罪频发的深层次原因。通过建立学术与行政相分离制度,完善学术信用体系,建立法律惩戒机制等措施,能够对高校学术腐败犯罪的预防与控制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社会理论中的惩罚:道德过程与权力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惩罚是法律与社会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论题。在惩罚问题上,涂尔干和福柯对于近代以来残酷惩罚的衰落,以及从酷刑到监禁的历史变迁都做了分析,并且都触及到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相互加强、螺旋上升的现代趋势。而在分析思路和认知态度上,二人却表现出明显不同。关于惩罚,涂尔干坚持一种道德观点,视惩罚为道德过程,而福柯则坚持一种政治观点,视惩罚为权力技术。由这两种不同的典型观点,可以洞察人和国家在现代社会所遭遇的道德和政治困境。就此困境而言,在现代进程中,维护和加强人和国家的道德向度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道德的权力和以道德约束权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上》)这是中国古代儒家“德法兼用”、“德主法(刑)辅”思想的简明概括。现在我们在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同时,又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这固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不妨借鉴先秦儒家“德治”的某些合理因素。其中一个重要思想是:德治的主要锋芒,是要求执政者“为政以德”,以道德约束统治者的权力,规范掌权者的行为。本文拟就儒家的德治思想试作新探,并由此论及道德也可以成为一种权力,即社会权力,在一定范围与程度上,可以起到约束国家…  相似文献   

19.
任何权力都有可能被滥用,尤其是没有受到及时、全面而有效监督的权力更是如此。因此,及时建立起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对防止公务人员滥用自由裁量权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杜童节 《法制与社会》2010,(36):288-288
作为一个时代的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为了帮助意大利君主巩固政权,实现统一祖国的愿望,基于人性恶的理论假设,提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政治权力,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建立了非道德政治观。非道德政治观的提出,使得他成为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我们应当从《君主论》写作的时代背景出发,探讨马基雅维利的非道德政治观,并对他的非道德政治观做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