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焕芳 《法学家》2015,(3):152-163,180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将自然人属人法主要定位于经常居所地法,局部兼顾本国法,但缺乏对经常居所连结点的界定。自然人经常居所的判定准据涉及连结点的解释和法律适用,主要有等同方法、客观方法、目的方法和综合方法四种判定方法。《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司法解释(一)》第15条的规定体现中国式选择,即自然人经常居所的判定准据从法院地法到冲突法,自然人经常居所的判定方法从单一标准到叠加标准。在涉外民商事司法实践和法律适用中,应当按照冲突法的语境来理解经常居所,综合考虑经常居所判定标准的叠加适用,解决经常居所的可能冲突和连结点的时际变更,慎重考量经常居所的例外情形和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这一法条明确规定了当公民提起民事诉讼时,一般应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但当被告的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发生分离时,则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但在司法实践中对如何正确认定被告的经常居住地,意见不尽一致。笔者就此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属人法事关自然人身份、能力、婚姻家庭以及继承领域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处理,不仅涉及在外国的中国人的利益,也涉及在中国的外国人的权利。基于经常居所相比住所和国籍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并经过利益的权衡,《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选择经常居所作为属人法的主要连结点。事实上,选择经常居所作为属人法的主要连结点,也是晚近属人法国际和国内立法的趋势。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经常居所是一个相当模糊的概念,其界定也因确定经常居所的评估期间和当事人定居意图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而变得不确定,可能影响到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在经常居所的界定上,我国现有的规则和司法实践仅仅关注当事人1年的居住期限而不关注当事人的居住意图,这是不合理的。我国法院应该结合具体案情,综合考虑居住期限、居住的连续性,以及与自然人及其居所有关的人身和职业联系,灵活界定经常居所,进而确定属人法领域的法律适用。  相似文献   

4.
赵元波 《政府法制》2013,(14):12-12
宋太宗时期,寇准被贬至青州。寇准被贬去青州后,太宗经常闷闷不乐,经常向身边的人问起有关寇准在青州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正>许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了降低风险,在与合作方签订合同的时候,经常会约定担保条款或者签订担保合同,以取得对方提供的担保。但是经常由于对担保合同审查不严,导致担保合同无  相似文献   

6.
<正> 在许多无证人或证人不可靠的案件中,破碎玻璃可能是一主要线索。盗窃犯经常打碎玻璃取得被盗物,盗车犯经常打碎车窗玻璃进入汽车。由于此类犯罪经常无人目睹,所以,侦查人员往往需要以物证,包括玻璃物证中寻找线索。无论何时,当玻璃披人击碎时,虽然看上去所有碎片都是按打击方向向前飞散,但实际上总有些细小颗粒向后飞溅。这些微粒可以在罪犯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嵌入其衣服的皱折处或  相似文献   

7.
我国台湾地区行政机关因人力、财力及物力不足,以及人员训练不足、缺乏法律专业素养,经常仰赖警察机关之协助。早期台湾地区在行政法上实施所谓的脱警察化,未料近年来却有逐渐回复先前之警察国家化情形。行政机关缺乏强制力也属于立法之问题,法规经常缺乏赋予行政机关强制力,由于强制力执行时经常会遭受阻碍,行政机关也习以为常地要求警察机关协助,久而久之形成常态,而不符合职务协助之要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我院")在行政案件审理过程中经常涉及到民事行为的效力问题,同时由民事审判庭审理的民事案件也经常涉及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问题。对于如何认定此类案件的性质,如何选择案件处理方式,立案法官、行政法官、民  相似文献   

9.
法官的自由裁量是司法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但是,作为涉及到法官主观意志的活动,在法治社会本身是"以规则为中心的法律秩序"的前提诉求下,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合理性或者正当性经常受到质疑。尤其在我国的背景下,是否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法官究竟  相似文献   

10.
经常项目均衡可视作前瞻性的投资者储蓄与投资最优决策的结果.经常项目大幅的逆差或顺差本身并不必然意味着不稳定,但是,如果国际投资者不再愿意在其投资组合中继续增加逆差国的风险暴露,则该国的储蓄与投资行为就必须调整,使其经常项目头寸与可得融资相一致.分析表明,现存的货币错配与全球失衡难以持续,最终需进行有序调整.  相似文献   

11.
经常居住地是确定管辖权的重要依据之一,无论是对案件的立案审查,还是对被告提出管辖权异议的审查,这一术语内涵的界定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员流动频繁,地域间的距离也在不断缩小,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不仅仅局限于一地,这就对审判实务中经常居住地的确定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试从一个案例入手,结合我国现行法律的相关规定和审判实践,对经常居住地的界定谈  相似文献   

12.
《人民调解》2007,(9):12-12
人称"泥腿子"的司法所长,是中卫城区常乐司法所所长张振安,年龄已愈五十,中共党员,中专学历,说"泥腿子"不是说没文化,而是说他常年工作在山区乡镇,经常带着一身风沙和劳作的瓜农一样土里土气;经常奔波  相似文献   

13.
政治公开原则,是现代社会政治发展的潮流。美国在《阳光下的政府法》第二条中规定:“公众有权取得联邦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得以最充分使用的情报”。苏联宪法规定,要“扩大实行公开原则,经常考虑公众的意见”。(第9条)“各级人民代表苏维埃及其建立的机关经常向居民报  相似文献   

14.
在中朝两国边境经常发现无名尸体,1997年发现几百具尸体,在双方移交的过程中经常发生争执,在尸体鉴别中双方要求都很严格,因此在双方意见不能达成一致时,常出现互相否认的情况,而法医如能做出准确的鉴别,确定尸体国籍,在边镜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刑事诉讼中,检察与检查经常被用混。  相似文献   

16.
《商务与法律》2006,(3):45-46
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出通知,对“取消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开户事前审批并提高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简化服务贸易售付汇凭证并放宽审核权限”“放宽境内居民个人购汇政策实行年度总额管理”三项新调整的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政策,作出具体安排。这一新的规定于2006年5月1日起执行。根据通知,外汇局不再对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的开立、变更、关闭进行事先核准。  相似文献   

17.
巡回审判是中国各级法院经常使用的工作方式,即一个法院的法官离开法院常住的办公设施,在其管辖区内流动式地审判案件。虽然巡回审判在最高人民法院也经常使用,但把巡回审判的组织固定在一个本部以外常设的办公设施内并形成一个实体机构,这种情况以前还没有发生过。  相似文献   

18.
孙迎春 《法制与社会》2013,(21):95-97,107
历史上,GATT第20条例外的规则经常被援用,以来阻止外国产品的进口,由于其范围广泛,措辞宽松,故经常引起争议。其适用绝不能破坏多边贸易体制的完整性、可行性和持久性,并且其适用要在援引国援引例外的权利与其他国家依条约享有的权利这两种权利之间做好平衡,即使在特定情况下被援用,也要符合严格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于2011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法第26条规定:"协议离婚,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适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共同经常居所地法律;没有共同经常居所地的,适用共同国籍国法律;没有共同国籍的,适用办理离婚手续机构所在地法律。"这  相似文献   

20.
当婚誓成为往事的时候 1985年,25岁的山东女子孙丽华与陈勇结婚了,结婚3年后,陈勇的单位在济南市某小区分给他们一间三室一厅的住房。 结婚10年,夫妻感情出现了裂痕。1995年陈勇向法院提出离婚,陈提出夫妻之间经常打架,感情已经破裂;孙丽华则认为夫妻离婚的原因是陈勇几年来经常出入舞厅,并与高姓女子交往过密,孙丽华说:“我和陈勇关系一直很好,自从他与高某相识后,我们之间就经常争吵,我们的感情破裂完全是因为出现了第三者。”也许是约定俗成,第一次离婚法院没有下判决,俩人继续维持着夫妻关系,但是关系日益冷淡,争吵逐步升级。陈勇说:“我们经常争吵。有一次,我正吃饭,她(孙丽华)把桌子掀翻了,饭菜溅了一墙。”1995年2月14日情人节那天,俩人又发生了口角,后来演变成扭打,直至动刀。据孙丽华讲,陈勇在争吵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