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月革命胜利后,伴随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深刻变革,思想意识领域也发生了深刻转变,各种社会思潮泛起,在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苏维埃俄国的文化转型和文化发展等许多重大问题上出现了多种声音,“无产阶级文化派”“历史灾难论”以及资产阶级复辟思潮在一个时期内影响甚广,成为苏维埃俄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动向.列宁高度重视形形色色的社会文化思潮,并与错误思潮进行了有力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列宁揭示了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意识形态斗争的规律,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明确了俄国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列宁在意识形态批判中阐述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对新时代我国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中国的"和平崛起"是马克思主义和平理论与中华传统文化"以和为贵"的思想价值观念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对和平理论进行了阐述,邓小平提出的"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和平理论的新发展,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意识形态基础.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实现过程中面临一系列挑战和问题,主要包括西方话语霸权,西方大国的"西化、分化战略",全球化,网络化,市场化,社会思潮多样化,民众思想复杂化,思想理论领域的杂音、噪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行使方式简单化等方面.要应对挑战、解决问题,就要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比较重要的理论,对意识形态理论的进一步探讨,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在今天这个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发扬经典马克思主义者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精神、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的精神,敢于从过时的错误理论和观念的枷锁中挣脱出来,使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近些年来,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何时?其内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赢得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在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究竟面临哪些挑战?我们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重塑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形象、理论形象和创新形象,增强它的文化亲和力、感召力和创造力以及同其他意识形态的竞争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景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特地采访了中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楠森先生.  相似文献   

6.
五月风暴在20世纪法国左翼斗争的历史中具有无法抹去的重要地位。在五月风暴中,法国左翼学者直面"马克思主义的危机",用辩证唯物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从苏联的教条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一种诊断工具。同时,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有力地扩展了马克思的批判框架,将其从生产领域延伸至上层建筑领域,为西方"反威权主义的左翼思潮"的出现做了铺垫。本文从五月风暴的历史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的危机"以及法国左翼学者对危机的回应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异化的消费社会的描述阐释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7.
西方左翼思潮四十年回顾及其九十年代的复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是英国著名左翼学者佩里·安德森为新改版的<新左派评论>2000年创刊号撰写的专论.文章通过回顾<新左派评论>40的年历史,总结了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西方左翼思潮自60年代以来的发展,特别对近10年来"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霸权及西方左翼的处境做了分析,提出了<新左派评论>、同时也是西方左翼的理论战略.  相似文献   

8.
葛兰西对在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中占统治地位的"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进行质疑和批判,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引发了由传统的经济批判和政治批判向文化批判的转向。这一批判不仅破解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的教条化和机械式理解,而且打破了以经济为基础、做线性决定思考的传统而形而上学理论方式。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更是马克思主义治国理论的新发展、新境界."三个代表"作为治国理论,是把立党和立国内在地统一在一起的.其科学内涵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三大纲领、两大方略.  相似文献   

10.
"大众文化"生成的历史逻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无论是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中,还是在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研究范围内,大众文化研究和意识形态研究都密不可分,它们都在关心"社会意义"的生产、流通、交换和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