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宇 《新法规月刊》2011,(4):149-159
形式合法性不足以单独承当合法性分析的整个重量,需要与实质合法性结合而进行完整的合法性判断。形式合法性要求实质上是一种带有一定弹性的语义约束,在语义偏离处需要借助实质合法性来补足整体合法性水平,这种互动关系可以适用"语义偏离——价值风险偏离"的总体原则性要求。而在形式合法性框架以外,尚有一些借助较强烈的实质合法性要求超越形式合法性约束的情形,需要我们加以辨识、整合和控制。最后,当前合法性实践的复杂性要求我们适度简化合法性类型并建立合适的梯度构成。  相似文献   

2.
论有限政府的合法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法性问题是一个政治体系存在、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目前,学术界提出一种观点:认为我国行政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有限政府”,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中,把政府定位为有限政府是对政府行为的合理定位。因此,本文将对有限政府的合法性内涵进行分析,说明建立有限政府的必要。 一、合法性的内涵 “合法性”这一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韦伯、李普塞、阿尔蒙德、哈贝马斯等著名学者均对这一概念作出了界定。特别是哈贝马斯讨论了历史上两种典型的合法性概念,即经验主义的合法性概念和规范主义的合法性概念。经验主义的合法性概念是依据…  相似文献   

3.
WTO对我国政府行政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TO对我国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抽象行政行为产生一定约束,不仅内容要求合理、公开、告之,而且各地方应体现统一并纳入司法审查范围。对政府具体行政行为的程序也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政府要适应新形势,转变行为模式,强化行政指导与行政合同,提高行政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政府决策作为政府行为的常态,其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检验政府职能绩效以及证明其合法性的重要指标.在现代政府理念中政府决策权力和决策责任是对等的,决策责任的体现和落实是实现决策权力合理运用以提高决策科学性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建设政府决策的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5.
政府合法性一直是政治学者所关注的领域。许多政治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政府合法性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对政府合法性进行进一步探讨,指出政治心理是政府合法性的前提条件,政治思想是政府合法性的思想基础,政治社会化是政府合法性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6.
黄义灵 《法制与社会》2010,(35):196-197
行政指导作为政府的新型行政行为,是现代国家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环境保护等事业的有效手段。它将在我国行政管理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实中,我国法律缺乏对行政指导的约束和纠错机制,而产生的一些合法性的问题。本文将从实体法、程序法及事后救济等方面来探讨对行政指导的法律控制。  相似文献   

7.
税收筹划的法律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飞虎  赵东济 《法学》2005,(8):113-117
税收筹划的合法性虽早就得到大家共识,但实践中,对某种行为是否属于税收筹划往往有较多争议,甚至错误的判断。税收筹划的前提是基于多种原因而存在两种或多种合法的税收方案,这些方案是税法所明示或默示的。税收筹划的合法性来源于基于多种方案而作出的选择,来源于被选择的方案所涉及行为的合法性。税收筹划并非必然是政府所鼓励的。  相似文献   

8.
论人大对政府行为的监督陈有西我国目前对政府行为的制约。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司法审查制度,即1990《行政诉讼法》实施开始的对政府行为的合法性审查,不合法的将被法院裁判无效或变更;但这仅限于针对特定人特定事的具体行政行为。一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即对抽...  相似文献   

9.
历咏 《政法论坛》2012,(3):135-143
地方人大针对地方政府融资中的还贷承诺进行审议和批准是否是一种符合现行法律制度的程序步骤,伴随着地方债务风险一同引起公众热议。实际上,地方人大对地方政府还贷承诺的批准并非是产生地方财政债务风险的主因。应当因势利导加强地方人大的监督作用借以约束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从合法性角度分析,地方人大对地方政府还贷承诺批准的产生过程和具体操作履行需要符合国家法律的规定。如能完善地方融资中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的角色配置,对加强和完善地方人大对地方政府政治激励与行政权力的制衡监督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也会尽量地减少甚至避免潜在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0.
WTO透明度原则对我国政府行为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梁莹 《行政与法》2003,(1):63-65
透明度原则是WTO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各成员方政府必须遵守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国已加入WTO,这意味着我国政府行为也要受透明度原则的约束。本文通过分析透明度原则对政府的要求,探讨透明度原则对我国政府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寻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屈勇 《行政与法》2013,(2):13-17
政府信用是政府与社会公众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政府及其代理人在与社会公众的互动中,因其行为的规范性、正当性和合法性而赢得社会公众信任的结果.互联网为社会公众更广泛的参与提供了新的平台.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可以改变政府与公众的行为、政府与公众间的关系以及公众之间的关系.伴随着政府与公众间的行为及关系的改变,进而对政府信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政府强制统一更换商铺招牌,作为一种典型的行政决策行为应依法进行.政府强制更换商铺招牌必须在法律授予的权限内行使,遵循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专家参与,符合行政决策的实质合法性要求,特别是应符合比例原则.  相似文献   

13.
杨鸣宇 《公共行政评论》2013,(2):52-71,179,180
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获取合法性的方式被形容为绩效合法性。已有的研究显示中国的政治信任的影响因素中,市民基于政府管治绩效评价所形成的主观绩效是相对而言最有影响力的变量。但另一方政治参与行为也证实和政治信任相关,而且近年发生的一系列基于环境邻避问题引起的事件显示市民开始主动地通过不同的参与行为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这些诉求和政府经济绩效的取向存在明显的对立。因此对于习惯以绩效合法性为管治基础的政府而言,维持和提高市民的主观绩效是否仍然是政府获取合法性的有效方式?上述两者哪个对政治信任又更有影响?论文运用亚洲民主调查(2008)对这些进行了分析。主要发现是市民对国家经济现状、政治制度的运作效率和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的主观满意度是三个对政治信任最有影响力的变量,三者的影响力超过所有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这些发现显示政府目前以发展经济为主,兼顾社会福利并不断提高民生问题解决能力来获取政治信任的管治方式,至少现阶段来说仍然是理性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赵赟 《行政与法》2003,(3):31-33
WTO其本身是以强制性规则为基础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主要目的是规范和约束成员国的政府行为。因此,“入世”对中国政府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无论是依法行政,还是促进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以及行政程序的公正性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听证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对增强政府行为的可信性,转变行政行为的主观专断性与随意性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适应入世的要求,克服入世的挑战和冲击,应大力加强行政程序法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法律行为“合法性”迷局之破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律行为是私人创设调整其相互利益关系的法律规范的行为,"规范性"是法律行为的本质属性。法律对法律行为的调整主要表现为"效力性"评价,而非"合法性"评价。通行的法律事实体系理论将"事实性"界定为法律行为的本质属性,这是一种错误的定位。将"合法性"看作法律行为本质属性的主张就源于这一错误定位。将法律行为看作是实现私人意思自治的法律工具,区分法律对社会生活的不同调整方法,认可私人作为创制法律规范的主体,必然要求抛弃以"合法性"为法律行为基本属性的错误理论。  相似文献   

16.
吉玉泉 《行政与法》2005,(8):104-106
合法性所强调的是行为主体的行为有法律的根据,违法所表达的是主体的行为违背了法律的规定。在宪政体制下,对主体行为的法律评价因主体的性质不同而有区别,对公权主体的行为范式的要求是行为合法,对私权主体的行为范式的要求是行为不违法。  相似文献   

17.
试论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法治政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小兰 《河北法学》2006,24(9):158-160
依法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要求所提出的新的社会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改善政府的运作模式至为关键.最佳途径是着力建设法治政府.一个适应和谐社会要求的法治政府应当是民主政府、有限政府、阳光政府、诚信政府和责任政府.而建设法治政府则要求执政者不仅要树立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更要改变政府运作模式,将政府的运行和政府的行政行为严格置于法律约束之下.其中政府信息公开化、行政行为程序化、行政许可制度化和行政责任司法化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公共性"视野中政府行为的市场化及其限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性”是政府得以产生、运行的内在依据和合法性来源。一个政府的“公共性”是通过其行为价值取向与行动能力来直接体现的。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成长过程中,政府行为的市场化取向在强化政府的利益主体地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政府“公共性”的流失。因此,合理设计市场经济中政府所应充当的角色,对政府行为进行限度分析,是增强政府“公共性”的理性选择。限定政府的行动范围必须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和适度性、政府职能的转变、公共决策的法制化等问题给予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19.
治理理论的兴起有其复杂的社会背景和深刻的理论背景。就自身理论主张而言,治理理论及其实践在西方的兴起契合了政府合法性获取的两大基本要素的要求,有利于政府合法性基础的重建与巩固。治理的效能目标和民主诉求,对转型期我国政府合法性基础的重建与巩固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华鹏 《中国律师》2013,(4):27-28
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的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在立法方面,1989年我国就出台了《行政诉讼法》,赋予了行政相对人对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权利。近年来,行政法领域的立法更是有了进一步发展,大量法律、法规、政策的颁布施行,对我国政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