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不仅是各级人民法院司法工作的目标,也是全国人大加强司法工作监督的目标。2019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对刑事审判工作的监督,夯实社会稳定的"压舱石"。2019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听取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刑事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  相似文献   

2.
刑事审判行政化是妨碍刑事司法公正的顽疾。在体制化变革存在困境的现实条件下,重新审视程序正义的价值和意蕴,依程序视角为司法与行政设定必要的界限,并运用程序规则保障权利和规范权力,为我们重新审视和解决刑事审判行政化问题创造了可能条件和制度空间。  相似文献   

3.
以境外腐败资产的追返机制的研究为视角,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应严格实现"对物的审判"与"对人的审判"的分离,将刑事缺席审判的范围严格限定为重大贪污腐败的贪官外逃的案件,同时将刑事缺席审判的功能不定位于解决定罪量刑,而仅仅是解决境外腐败资产的归属,即通过缺席判决来确认国家对被告人卷至境外的腐败资产的合法所有权,从而便于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视野下来顺利追回流失境外的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4.
刘朝阳 《求索》2011,(12):155-157
现时相关司法案件在民众的“判例”舆论之下,出现了判例倾向,对这种现象的审视,折射着现时中国司法审判中存在的二元困境,现时司法审判的案件舆情表明,中国司法审判正处于传统性“公正”要求的诸多中国因素与司法国际化趋势的压力与困境之间。中国司法审判既要考虑我国司法的社会主义法制特点与社会心理传统,又要兼顾国际司法通行模式的影响,并逐步稳妥地和司法审判的国际化接轨,这对中国司法界是一个挑战。  相似文献   

5.
在刑事立法传统和刑事政策的影响下,我国刑事诉讼法中仍存在审判管辖异议制度的盲区。然而,文强案、李庄案的审判进一步证明了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及司法实践中并不缺乏审判管辖异议制度成长的土壤,亟需设计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刑事审判管辖权异议制度。我国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的确立,应合理地界定刑事诉讼管辖权的主体、方式、期间、裁决、后果等方面的问题,使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的规定具有既保护报告人的人权、又确保刑事诉讼的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6.
近日,锦屏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到钟灵乡寨稿村一农家开庭,对因病不能到法院接受审判的被告人吴某某进行审判。这一人性化的灵活审判形式受到了被告人及群众的好评。  相似文献   

7.
少年犯罪刑事审判是我国刑事审判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司法实践中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是做好少年刑事审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中,作者从掌握少年的犯罪心理,并对犯罪少年的心理进行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审判工作三个方面,站在司法实践的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以期收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岑铮 《当代广西》2009,(2):49-49
近几年来,防城港市港口区人民法院把“和谐”理念准确贯穿到各项审判和执行活动之中,全面推广“四多四少”工作方法,即:刑事审判多教育少严惩,民事审判多调解少判决,行政审判多协调少撤销,执行工作多和解少强制。实践证明,“和谐”理念下的审判工作是大有可为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侦查阶段推行刑事和解制度的必要性及其实践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和解是刑罚改革发展的必然方向,体现了平等保护的理念,是有效配置警力资源和解决现有刑罚体系所造成的社会问题的途径.社会实践和审判实践呼唤刑事和解制度的引入.在实践中公安机关必须规范侦查阶段轻微刑事案件和解的操作程序,必须建立健全监督问责机制,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以完成历史赋予公安机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0.
论公安机关刑事和解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和解制度作为一项新的刑事司法和犯罪预防模式,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和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刑事和解作为一种精神和原则“从侦查阶段开始,进入审判,甚至贯穿到执行”已被学术界和实务界广泛认知。全面总结轻伤害案件刑事和解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明确刑事和解的受案范围,规范刑事和解的程序,放大刑事和解的社会效益,构建轻...  相似文献   

11.
陈洁 《前沿》2012,(6):74-76
直言三段论法律推理不仅是法律逻辑学中最经典的部分之一,而且是法律推理的核心,是最能反映法律推理中演绎推理特征的思维形式,是审判人员以两个具有共同词项的直言命题作为法律推理的大前提和小前提进而作出判决结论的主要模式,对司法侦查、司法审判及法庭辩论等司法实践意义重大。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直言三段论法律推理在刑事司法审判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是既统一又冲突的关系。作为上位概念,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冲突根源于二者背后若干决定因素的差异。刑事审判领域可以通过司法解释,刑法内衡平机制的利用,自由裁量权的合理规制,案件事实、证据的适当选取,审判活动内容的扩大等途径,实现法律框架内社会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温州刑事案件量居全省首位,近五年来,温州两级检察院共办理审查逮捕案件45802件,办理审查起诉案件77162件。面对繁重的办案任务,温州检察始终坚持以案件质量为核心,不断创新刑事检察办案机制。2017年11月,浙江省委政法委在温州召开了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工作现场推进会,充分肯定"诉前把关、审前过滤"刑事检察温州模式。  相似文献   

1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代表最高人民法院报告加强刑事审判工作,维护司法公正的情况,请予审议。一、近年来刑事审判工作的进展和成效刑事审判是国家依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重要司法工作,事关公民权利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国家长治久安。人民法院在党的领导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  相似文献   

15.
王伟 《公安研究》2014,(2):37-42,59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呈现危害后果严重、违法成本过低、作案手段隐蔽、市场监管偏软等特点,不断冲击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底线。尽管《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已有四年,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案件移交渠道不畅以及鉴定要求过高等因素,并未从根本上扭转食品安全事故高发态势。因此,在当前食品安全严峻形势之下,加强食品安全刑事司法保护力度,建立更为完备的刑事打击体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刑事再审程序作为刑事审判错误的一种矫正机制,其设计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刑事审判的质量和公正.刑事再审程序受到刑事诉讼目的的制约.重构我国刑事再审程序要兼顾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正确处理生效裁判的稳定性、权威性与裁判公正性的关系,必须考虑本国的具体国情,同时引入国外的成熟规定,使再审程序既能维护法院裁判的既判力,又能充分保障被追诉人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朱淼 《人民论坛》2014,(5):113-115
相较于民事纠纷案件、行政纠纷案件而言,由于刑事案件“生死攸关”,更加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司法实践中,许多案件之所以引起舆论的高度关注,也是因为量刑问题引起的,量刑的失当严重威胁了司法权威、司法公信,对刑事法官量刑的自由裁量权进行有效的规制,成为当前司法实务界、理论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山东人大工作》2007,(7):62-62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自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审判中“少杀、慎杀,确保死刑只适用于极少数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的刑事政策1月1日执行以来,北京法院一审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案件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9.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指根据具体的案子、具体的情况来判断。),是党中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形势下提出的一项重要政策,是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认真贯彻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于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犯罪、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黔西南州各级法院在刑事审判工作中深入理解、准确把...  相似文献   

20.
此次审判这起知识产权刑案时,法院是怎么来定罪量刑的呢?丁寿兴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长期以来,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在刑事审判工作中严格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有据、宽严有度,注重发挥刑罚惩罚震慑犯罪和教育感化罪犯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