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学理论》2015,(11)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尽管我国在法治建设和法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人才培养目标强调了普遍性和一元化,忽略了特殊性和多元化,不能很好地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特殊文化背景下对法律人才的期待。据此,提出定位宁夏地区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建议如下:应加强培养熟悉宁夏地区民族宗教文化的法律人才;应加强培养熟悉宁夏地区民族习惯法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的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法律+英语复合型人才的重任,法律英语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是培养这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法律英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难以调和的矛盾:现有专业学制很难培养出懂法律通英语的“双高”人才,粗糙随意的教材编选很难实现综合性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陈旧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完成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孤立单薄的课程设置也很难构成系统科学的知识结构。应对教材编选、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予以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的发展,行业的竞争,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重要因素。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如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当前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学生的基本素质、高校所营造的培养环境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启动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这一目标的实现,涉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务部门联合培养机制的形成、"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重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的构建等综合改革。因此,边疆民族院校更应准确把握改革的动因和边疆经济社会发展对法律人才的需要,弄清在法律人才培养上的问题和优势,走出传统法学教育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提出对高校法学教育的改革提出了要求,合作教育的开展对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路径,合作教育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提供指导,为卓越法律人才课程体系的设置提供方向,为卓越法律人才的教学团队提供新鲜血液,为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提供实践基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合作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各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培养卓越法律人才是当前法学教育的目标,在此目标指引下,法学教学应当探索新的模式。传统的讲授型法学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需要。美国的诊所法律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确有优势,然而又不可能完全取代法学课堂教学。由于司法考试与卓越法律人才教育目标相似,因而可以将司法考试作为卓越法律人才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在法学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司法考试的导向作用,实现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发展和完善,社会对经济类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精经济又要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是新世纪经济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经济法课程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论述了经济法作为高校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只有在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的安排、教材选用、教学方法和考核制度等方面加以改进才能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何如一 《学理论》2009,(26):156-157
高职法律教育应定位为法律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法律职业人才的法律知识、法律技能与法律伦理,并对此进行法律职业教育理念与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4)
通过对民族医药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职能定位、民族医药的知识产权和人才储备的法律保护、民族医药资源环境保护,以及民族医药文化传承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民族医药在现行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阻碍,在生态文明视角下,关注民族医药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民族医药法律制度的设计构想。  相似文献   

10.
陈至工 《学理论》2011,(32):246-247
随着中日两国经济往来日渐频繁,日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日资企业需要既懂科技又懂日语的复合型人才。以湖南工程学院为例,从学生选修需求规模、课程内容需求意向及教学方法需求意向等方面对工科类院校开设日语选修课程的可行性进行相关调查研究,以便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6):F0003-F0003
我们对人才的定义:1.认同公司企业文化,誓与公司一同发展的员工是可造之才。2.为企业创造增值价值的员工是人才。3.服务于企业愿景、持续创造丰厚增值价值的员工是核心人才。4.懂技术的职业经理人、懂管理的技术专家是全才。我们秉承以下人力资源管理理念:1.培养职业化、事业型的管理人才2.管理人员内部培养,技术人才持续引进3.岗位靠竞争、收入凭贡献4.关键岗位宁缺毋滥5.人人有责任、事事有责任人。  相似文献   

12.
涉民族因素社会冲突既不关乎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又与宗教问题无涉,通常表现为民事纠纷或刑事问题等,冲突的目标既不是为了改变法律规则,也不是为了颠覆现行政治体制,因而与民族问题存在本质差异。在治理实践中,地方政府偏好使用政治为主、法治为辅的手段加以解决。这种政治优先策略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也在客观上模糊了涉民族因素社会冲突的范畴,后果是将单纯的法律关系替换为政治关系。在社会治理的角度,法治对策是现实选择,具体有:培养群众对法律的信仰,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作用;统一法律体系,尤其迫切需要完善程序性法规建设;做好政策与法律的协调、衔接工作;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等。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政治体系本身包含政治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文化民主等内容:为国家民族振兴,应塑造新一代懂民主、知法制的国民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6)
21世纪以来,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技术、贸易、军事等领域里的合作日益巩固和加深,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的两国关系更加需要既懂俄语语言,了解俄罗斯文化,具备良好的俄语技能和掌握至少一门专业方向(俄语除外),又具有国际化视野,同时通晓俄罗斯艺术、教育、旅游、法律、外贸等知识的创新性应用型俄语人才。而中俄边境高校在创新性应用型俄语人才的培养上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拟从三个方面探讨中俄边境高校构建创新性应用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
王冬英 《理论导刊》2002,(12):15-16
反倾销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对外开放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外厂商在我国市场进行产品低价倾销,对我国同类产业造成了严重损害。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关税的降低,这一现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因此,国家和企业应尽快熟悉国际惯例、完善我国反倾销法律、建立倾销预警机制、制定反规避措施、完善我国反倾销争端解决机制、加快人才的聚集和培养等,以便于积极应对倾销,有理、有利、有节地保护民族工业利益。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城市社区治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发展水平的限制,民族地区城市社区建设在发展道路、文化、资源、工作及政策等方面都存在着特殊性,因此在实践上表现出认识不足、职能缺位、制度缺失、人才缺乏以及资金困难等制约因素。当前应努力从社区理念、社区体制、社区制度、社区人才、社区文化、社区组织和社区投入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加快提高民族地区城市社区治理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最宝贵的莫过于人才。人是生产力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而人才则是人群中的精华,他们懂政治、懂科学、懂管理、了解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能使人力、物力和财力得到最合理的组织和利用,使生产力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没有人才,或者不能发掘和起用人才,再好的物质条件也不可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甚至还可能导致经济落后和衰败。邓小平同志说,“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  相似文献   

18.
吴亮  文娟 《瞭望》2008,(Z1)
不仅要懂信息技术、懂侦查,还要懂法律、懂计算机《瞭望》新闻周刊从有关部门获悉,2007年,我国各地公安机关破获网络淫秽色情刑事案件266起,破获网络赌博、诈骗等刑事案件298起。  相似文献   

19.
民族地区公共部门应急管理人才十分缺乏,培养一大批这类人才对于处理频发的突发事件,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边疆稳定和民族和谐尤其重要.目前在应急管理中需要的人才主要有信息人才、决策人才、执行人才、操作人才和监督人才.应该通过宣传、掊训、制度建设、加强监督、建立信息人才库等途径进行开发和培养.  相似文献   

20.
浅谈中国法学教育教学方法——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梅 《学理论》2009,(26):192-194
我国现行的法学教学模式主要是一种传统的传承性教育模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法律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未能在教学中得到足够重视。这种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之以少量课堂讨论的大学法学传统教学方法是不能完全适应培养法律应用人才要求的,要想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大学法学教学方法必须进行改革。而兴起于英美的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对于我国法学教学改革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