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第一,人大是依法治国的重要载体,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机关。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实施依宪治国、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换句话说,就是让人大参与国家的治理。国家治理的好坏,不仅是党和政府的事情,也是人大的事情。现代的国家治理跟古代国家治理最大的区别就是有一个民意代表机关参与,古代是没有的,古代就是政府治理国家。现在的国家治理,是分享的制度,由人民和政府共同治理。  相似文献   

2.
铜镜在我国古代青铜器中独成体系、是收藏价值很高的工艺美术品。铜镜是我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随葬品。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铜镜有着各自特征,它又成为古代墓葬中断代的标准器之一,在考古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铜镜反映了古代文化艺术水平、冶炼和装饰工艺水平,是古时人们精神生活的反映。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科举制度的借鉴意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在我国人事制度改革中,对于公务员的录用考试制度,人们习惯于把目光投向某些西方国家。殊不知,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当时世界上最早最好的考试制度。科举制度,不仅对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过积极作用,也对西方一些国家文官制度的建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今天分析科举制度的利弊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和当今的许多国家里,都有为高级官员建造官邸的做法。然而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许多国家,对"官邸"的使用有一条是相同的.那就是当值者入住,不当值就出。我国古代入住"官邸'的官员,一旦办理了退休或离去.不但要搬出官邸,以让位于新当值的官员使用,还要告老还乡,由国家发给一定的安家银两到家乡去建造自己的私宅,颐享晚年。至于建造私宅的规模大小,应几套房、几出院落,国家慨不作明令规定.而是由个人因需而定。在酉方一些国家更是如此,人在其位入住官邸,人离其位立码搬出。入住与搬出成了自然的事。记得80年代笔者曾看…  相似文献   

5.
董志国 《湖湘论坛》2001,14(6):56-57
继党的十五大确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方针后,江总书记在今年年初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进一步提出了既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又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这一完整治国方略的提出,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升华,是对我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也是对我国古代优良治国传统特别是儒家德治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德治传统进行批判继承的结果。众所共知,古代中国曾以“礼义之邦”著称于世,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汉代起的历代王朝…  相似文献   

6.
古代中国高度发达的冶金技术是对人类的重大贡献。白铜是一种铜镍合金,为我国首先发明使用并传入世界各地,其发明是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杰出成就,在世界化学史和冶金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①白铜的发明年代已无史料记载,但许多文献均公认云南是白铜的故乡。古代云南白铜...  相似文献   

7.
晓沙 《台声》2008,(2):62-66
公祭 公祭是我国古代国家礼制的重中之重,祭品丰厚,仪式盘大,祭祀对象为天地山川、宗庙社稷。除了代表国民的精神信仰外,它更现实的功能是整合社会关系,稳定国家秩序。与春节有关的祭祀是正月上辛日天子“祈谷”。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的合间奇秀什么是合间?合,指联合;间,指离间。在我国古代,合间作为进行政策、军事与外交诸方面斗争的手段,广泛地应用于国家与国家、集团与集团之间,具有很大的威力。合间由实施主体与实施客体两部分构成。实施主体是指使用合间的一方。由实施主体产生出我...  相似文献   

9.
李交发 《求索》2008,(8):206-209
从司法制度层面看,中国古代在建构和谐社会时。除极端重视国家司法制度(正式司法制度)设置外,还重视非正式司法制度保障,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最重要形式的家族司法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家族司法是在基层社会缺失国家正式司法制度条件下符情适理的非正式司法制度产物。它于基层社会中排难有效,颇具和谐社会之作用,诸如国家正式制度难以解决的完粮纳税、家族间矛盾、正风澄俗、秩序维护等方面。不仅如此,古代家族司法之于当今农村法治建设、基层社会和谐秩序建构,亦颇具时代转换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国,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自然灾害与古代社会有密切的关系。以灾害为切入点,从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着眼,是观察与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途径。由于传统史学只重人事,不重自然,因此,对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的互动及其影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最典型的例证是农民起义。  相似文献   

11.
庞桂美 《青年论坛》2011,(2):149-153
城市文化是指一个城市的地域特征、现存建筑及风格等实体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又是指一个城市的独特历史、市民的价值观、民俗民风、日常性和季节性的文化活动等直接相关的种种文化现象、文化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城市文化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当今时代,培育城市、经营城市、发展城市已成为普遍的社会共识。以古齐文化为主脉,在欧陆文化碰撞交融下的青岛文化,具有务实性、开放性、平民化特性,青岛的海派文化特色孕育着休闲文化功能。奥林匹克精神为青岛文化与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2.
矜老恤幼是我国古代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它是传统伦理道德在刑法上的反映,其在立法上追求简省宽宥,量刑上体现悯恤,对历朝的刑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传统法中极具民族特色的法律原则。刑法修正案(八)中若干老幼犯罪的条款传承了此原则,引发社会各界的热议。从《刑修(八)》视角,探讨矜老恤幼原则在刑法中的价值和发展,具有明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制造业经过30多年的对外开放已经全面融人全球价值链体系,这种融入主要是通过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RCA指数以及产业内贸易IIT指数等三个指标来反映,但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中国一直处于低位徘徊的地位,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下构建中国制造业国家价值链。该文着重分析了影响中国制造业国家价值链构建的主要因素,包括来自发达国家的干涉和封锁、中国的政府行为及政府间利益冲突等,强调在中国制造业国家价值链重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包括政府要切实降低本国制造企业构建国家价值链的制度成本、规范地方政府竞争行为的导向、促进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以及要加快培育中国的中等收入阶层等方面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军事理论著作,其中一些重要的斗争策略思想在今天的侦查讯问实践中更是得到了广泛运用,而避实击虚的策略更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孙子兵法·虚实篇》中的避实击虚思想,并就其在侦查讯问中的运用进行了一些探讨、提出了若干具体的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正在实现从近代阶级社会向现代和谐社会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伴随着阶级社会的刑法方法向和谐社会的刑法方法的转变,现今刑法学界对于这个问题尚缺乏积极的探索。文章提出了刑法方法理论的本体问题、犯罪论体系的构建方法、犯罪构成符合性判断的方法、刑法的解释方法、刑法适用的价值判断方法、刑法论证方法等作为刑法方法理论的基本问题,期待在这方面开展更为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贾绘泽 《桂海论丛》2011,27(4):71-74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对我国政治社会化的核心目标、主要对象、基本前提、实践基础、重要媒介、主体力量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社会化机制。分析和研究这一机制,对新形势下推动政治社会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苗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它在漫长的不断迁徙历史发展中创造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黔西北(贵州省毕节地区)是我国苗族主要聚集地之一,民俗体育类型多样,形式丰富。但在现代化背景下也面临着历史传承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刘欣 《青年论坛》2010,(3):139-142
法国女诗人茱迪特·戈蒂耶的《玉书》是最早的法译中国古诗集之一,在当时的法国乃至欧洲产生了极大影响。在这本书中,茱迪特翻译了六首李清照的作品,并在前言中特别介绍了这位中国最杰出的女词人,给予极高评价。她对李清照的解读与译介既富有浓郁的中国古典气息,又进行了独具匠心的改造,两位不同国度的天才女诗人相隔数百年后,在《玉书》中碰面,并产生了新的火花。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医疗、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等热点领域,群体性事件和恶性极端事件有增多的趋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已是当今社会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今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仅是当前我国各级领导干部需要认真研讨的重要课题,也是理论界深入研究的前沿性课题。责任保险不仅具有积极的社会管理功能,而且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社会管理功能、不断完善我国责任保险法律制度,使其在安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法律解释的规定可以看出,取保候审适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自由权以及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侦查阶段的取保候审被人为的异化,最终导致其适用偏离了设立初衷,在保障人身自由以及保障诉讼等方面均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