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陈海静 《思想战线》2002,28(6):89-94
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所提出的"美的规律"只能是主客辩证统一的规律,因此并不存在着一个独立于人之外的、纯粹客观的"美的规律"。"美的规律"只能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中,而且是不断生成着的,它并不是一个独立自在的认识对象。不能将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实践一元论理解成旧唯物主义的物质一元论。"内在尺度"是人的尺度而非物的尺度。  相似文献   

2.
价值"一元论"和"多元论"之争由来已久,其核心是对价值规定性的理解不同。应吸收西方经济学的合理成分,建立既能反映时代又能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3.
<正> “真理多元论”,在本质上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论。其矛头直指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多元论”者,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加以曲解,说它是“以为科学能终极地、唯一地反映世界的幼稚观念”,并给它戴上“独断论一元真理观”的帽子。而他们则主张“真理多重化”,即“真理并非唯一,真理允许多重”,并要用“真理多元论”来取代“真理一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代科学形态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一无论,因而它的真理观当然也是唯物辩证的一元论。在我们看来,这种真理一元论的基本涵义,就是强调真理来源的唯一性,认识真理根本途径的唯一性,检验真理标准的唯一性,它们从各个侧面  相似文献   

4.
主体性问题,说到底是主体能动性和客体制约性的关系问题,也就是,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不能离开客体的制约和限制,怎样在客体制约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能动性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这就是能不能坚持主观符合客观的唯物主义原则,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问题。一、必须从唯物主义物质一元论出发来理解主体能动性与客体制约性的关系。离开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解决,是无法科学地理解主体能动性与客体制约性的关系问题的。坚持唯物主义物质一元论原则,科学认识主体能动性与客体制约性的关系,具体来说,要从这几个层次上来理解: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年,围绕着真理问题的深入探讨,我国哲学界出现了一种“真理多元论”的思潮。有的人从根本上否定真理的客观性;有的人把真理一元论同独断论混为一谈;还有的人把多种科学模式可以描述同一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与真理多元论等同起来。对于这些观点,本文拟作些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弗雷泽塑造了世界政治空间的"反思的正义"理论。其原创性的理论探索凸显三个特质:"地位模式"取代"身份模式"致力于对制度化伤害的制度化矫正;构建规范一元论与多维社会存在论结合的社会正义理论;超越规范与反规范话语界限,形成兼具开放性与稳定性的新话语形式,为研究全球化背景下正义问题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张建君 《桂海论丛》2003,19(1):53-56
程恩富先生在劳动价值论的深化研究中提出了“新的活劳动价值一元论”观点 ,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根据程先生的“生产劳动”内涵 ,程先生的“新的活劳动价值一元论”存在“劳动既创造价值又不创造价值”的逻辑悖论。因此 ,笔者希望通过该文与程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8.
简论毛泽东一元论辩证法理论体系孙继田1981年6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阐述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这为研究毛泽东一元论辩证法理论体系指明了正确方向。1986年8月出版了《毛泽东著作选读》。中...  相似文献   

9.
胡义成 《桂海论丛》2003,19(4):38-40
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论 ,并非“劳动价值论一元论” ,而是“效用/劳动价值论”,或曰“生产力 (率 )价值论” ,它体现并贯彻了生产力决定性。被长期误为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正宗”的“劳动价值论一元论” ,源于考茨基在“批修”时对马克思的错解 ,应予否定 ;西方经济学的宏观要素价值论及微观效用价值论与马恩有异同之处 ,我们应批判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是气一元论。这种唯物主义形态不同于西方的原子论,它主要与农学、医学、天文历法等相联系,并曾对哲学思维的发展及科学的进步起了推动作用。然而,在肯定其历史作用的同时,人们往往忽视了这种哲学形态本身包含着内在的理论缺陷。一些论著虽然也一般地提到了它的某些局限性,但它们所指出  相似文献   

11.
邓演达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历史观 ,明确肯定“推动历史前进”的推动力量“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这些观点和论述主张是接近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  相似文献   

12.
法律信仰在我国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其之所以如此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法律信仰这个源自西方的命题不加审视地视其为真理而简单接受。笔者在考察伯尔曼法律信仰命题背后的问题意识的基础上,认为法律信仰是将二元论下两个根本有别的秩序体简单联合在一起的失败努力。同时,基于对引发法律信仰思考的问题意识的肯定和公民宗教问题的讨论中,笔者认为在一元论社会条件下应该提倡的是"法律信心"而非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3.
价值“一元论”和“多元论”之争由来已久 ,核心是对价值规定性的理解不同。应吸收西方经济学的合理成分 ,建立既能反映时代又能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4.
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它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被恩格斯称为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的创立,宣告了历史唯心主义的破产,并为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和各门具体社会科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是工人阶级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政党制定战略和策略的理论基础。 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为核心的一元论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把人类社会看作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看作是同自然界一样的客观存在;把社会的发展看作是物质的、客观的…  相似文献   

15.
气一元论对传统思维方式的消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了《探索与争鸣》1989第6期上杨国荣的《略论气一元论内在的理论缺陷》一文,颇有同感,然又觉意犹未尽。我想从气一元论与传统思维方式的关系的角度再谈点看法,以期引起进一步的研讨。明清之际,中国古代哲学达到了高峰。同时,方法论也进入了成熟阶段,如沈括重视实验手段,注意对资料进行数学处理;徐光启强调数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运用;顾炎武注重归纳论证,方以智提倡“质测”,颇有点实证精神。可以说;他们已从不同的  相似文献   

16.
最近,有人声称西方哲学形而上学一元论已经走向末路,技术、理性、民主导致了今天西方社会面临的种种问题,我们不能再跟随西方科技与民主的错乱舞步亦步亦趋,而应该回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去寻找人类未来的出路。然而,科技并非对人类生存的威胁而是现实依靠,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论早已对此进行了解答;而且,以科技为主驱动力的民主虽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但仍然代表了人类的进步;而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虚幻的伦理道德,并希望回到"前孔子"中去寻找这种道德,更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相似文献   

17.
昝剑森 《前进》2000,(2):27-28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我们党的成功与胜利之本。搞社会主义革命,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也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纵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实践...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科学的目的"、"科学的任务"和"科学家"三则词语的分析,认为"科学"从实质上说不是理论体系,而是活动,理论体系只是科学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史舒畅 《民主与法制》2010,(Z1):152-153
归责原则在侵权法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整个侵权法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当事人之间责任归属问题,而归责原则正是确定侵权民事责任的依据。在我国民法学界,已经形成的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体系理论主要有一元论、二元论、三元论三种观点。  相似文献   

20.
<正> 《河殇》以深刻的片面超越了平庸的全面,它代表了全民族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一定程度的更新和嬗变,但同时,《河殇》强烈的反传统,又恰恰是一个传统。或者说,《河殇》作者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心态,并没有超越传统,并没有达到新的境界。一元论式,单向思维就是它的思维方式。《河殇》是用传统的、一元的、“全盘性反传统”的思维论式来批判传统的。这种批判当然可以取得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同时又是有局限性的。为什么说《河殇》是以传统来反传统呢?《河殇》反对一元论的思想模式,但它的作者并没有从一无论式中跳出来,而是以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