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的一次谈话决定了张爱萍重返上海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目睹国土沦丧,山河破碎,曾经担任过军委骑兵团政委、时在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习的张爱萍,一心想奔赴前线,跃马挥戈,疆场杀敌。"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张爱萍最终选择了与抗大许多学员一样的方式,给学校和总政治部写信,要求到前线去。抗大学员不安心学习要求到前线去的情况最后被毛泽东知道了。这天,百忙之中的毛泽东在教育长罗瑞卿的陪同下来到抗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是一所专门培养抗日军事政治干部的学校。毛泽东深知,抗日战争的胜利需要千千万万的干部,所以他对抗大情有独钟。本文搜集、整理了毛泽东给抗大的题词、书信等手迹共19件,其中相当一部分从未公开发表过。从毛泽东的各种手迹看,他给抗大的这些手迹虽不是为抗大所题的全部,但也堪称颇丰。  相似文献   

3.
回忆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讲演——纪念抗大建校六十一周年奚定怀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是抗日战争时期大批培养革命干部的摇篮,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是抗大的创建者和指导者,他在抗大集会上的多次讲演,反映着这一光辉历史业绩。抗日军政大...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抗日革命干部的摇篮,毛泽东是扶着这个摇篮的母亲。毛泽东一直关心着抗大的发展,而抗大的成长壮大从来没有离开过毛泽东的领导与指导。毛泽东是抗大的卓越领导者,是抗大的优秀教员。而抗大又是毛泽东宣讲革命政治军事理论的讲台,是毛泽东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场所,是毛泽东联系广大干部群众的纽带。毛泽东对抗大的领导及教学实践表明,他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而且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教育家。  相似文献   

5.
周洪双  罗金沐 《实践》2014,(9):35-35
<正>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兴则事业兴。"通过办院校来培养人才,是最有效的途径。抗大成立后,毛泽东亲自担任教育委员会主席,直接过问抗大工作,亲自审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并多次给抗大讲课,经常参加抗大活动。毛泽东说:"增加抗战力量的工作和方法很多,然而其中最好、最有效的方法是办学校,培养抗日干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抗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为战争需要服务的原则,把战场融入课堂,把战例作为教材,探索出了一条边打仗边办学、在战争中  相似文献   

6.
杨树  李青 《共产党员(河北)》2021,(7):F0002-F0002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创办的培养军政干部的最高学府,毛泽东同志亲自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1939年,抗大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离开延安,挺进华北敌后办学,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创造了世界军事教育史上的奇迹。1940年11月,抗大总校转移至邢台县(今信都区)浆水镇一带,开始了正规化建设,指导全国各分校改进工作,培养了二十余万名德才兼备的军政干部。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早在1938年5月《论持久战》一文中就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象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478—479页)当年我在抗大学习《论持久战》时,因为抗战刚开始不久,抗日根据地处在初  相似文献   

8.
正毛泽东十分重视人民军队院校的创建与发展。1936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1月改名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成立,毛泽东兼任学校教育委员会主任和政治委员,对学校的教育方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组织等问题均作出了具体规定。1939年5月26日毛泽东在《抗大三周年纪念》一文中明确指出:"抗大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毛泽东亲自创办的一所专门为抗日战争储备、培养、输送干部的军政学府,9年时间里,它由最初的千名学员发展成为拥有12所分校、数万名学员的革命"大本营",先后为各抗日根据地输送了10余万优秀儿女,其中既有能征善战、统领千军万马的高级将领,也有披坚执锐的基层指挥员,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毛泽东运筹抗大办学大计1936年春,中国工农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刚刚半年,日本侵略者此时又把魔爪伸向了华北,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  相似文献   

10.
“秉正气以生生来英雄,为人民而死死得光荣。”这是杨恕同志遇难后,阳南县抗日民主政府一区殿腰(今观腰)村在抗日二高举行的追悼大会上,敬献给烈士灵前的一幅挽联。杨恕为国殉难虽然过去了60多个年头,但英雄的赤诚报国壮举至今历历在目,令人难以忘怀。杨恕,1917年生,陵川县城西关人。自幼天资聪明,6岁入初小,15岁高小毕业,后无力深造,在家务农。1938年参加抗日工作,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决死三纵队八总队话剧团指导员、长治县区助理员,并旋入抗大学习。“十二月事变”后随军转移平顺,曾任代理区长、陵川县农救会委员等职。1942年2月,…  相似文献   

11.
<正>1936年6月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抗大前身)创办之初,女学员比较少,大多是经历过两万五千里征途的红军女战士,如康克清、林月琴、李贞等。1937年1月19日,为适应抗日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更名,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为校名,在延安开始第二期办学,抗大办学进入一个新阶段。从这一期开始,大量青年学生进入抗大学习,他们编为第四大队,其中女生区队共有59人,大多为来自各地的青年学生。延安的新女性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适逢抗  相似文献   

12.
当多数人对毛泽东提出的“诱敌深入”方针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时,李志民却心有灵犀,深入连队不遗余力地宣传推广;在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回撤陕北途中,即使夜半更深,毛泽东也等着李志民,向他叮咛嘱托,面授机宜;当身为知识分子的李志民提出想进抗大学习时,毛泽东满口答应,还亲笔为他写了介绍信……毛泽东与李志民,他们之间有讲不完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1937年1月,中共中央、军委、边区政府、中国工农红军大学迁往延安。为适应国内政治形势的发展,红军大学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同志是抗大的主要创办人,并亲自任教,讲授哲学、战略学,经常做政治形势报告,还多次给抗大的干部和学员做思想工作。当时在延安有个习惯,抗大每次集会,都有各级指挥员轮流值星,负责整理队伍,维持会场秩  相似文献   

14.
<正>延安的新女性1936年6月,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抗大前身)创办之初,女学员还比较少,她们大多是经历过两万五千里征途的红军女战士,如康克清、林月琴、李贞等。1937年1月19日,为适应抗日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在延安开始第二期办学,抗大办学从此进  相似文献   

15.
正读过《党史文汇》2013年增刊载《毛泽东在"抗大"讲演全纪录》(以下简称《抗大讲演》),真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份活的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之作。《抗大讲演》具体涉及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群众生产、生活、抗日斗争的具体事,但这不是聊家常、说闲话,而是严肃的政治话题,讲的是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它和书本上的马克思主义不同,它存在于实践中,是"在群众生活群众斗争里实际发生作用的活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6.
抗战一周年,第一本毛泽东著作在河北太行山中出版 1937年底,受中共中央委托,八路军一一五师副师长聂荣臻率部来到太行山北部,在晋察冀地区开辟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同年,中共晋察冀区党委机关报《抗敌报》诞生.到达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不久的邓拓任《抗敌报》主编.  相似文献   

17.
安征夫,一位出色的抗战宣传鼓动家,一位多才多艺的文艺骁将。他1934年投笔从戎,北上长征去抗日,先后任红四方面军总政部宣传干事、八路军总部随营军校文化主任、抗大一分校宣传科长、《战旗报》主编、八路军滨海军区宣传部部长等职,参加了平型关大捷、抗大一分校二次东征、大青山突围、三次甲子山反顽等战斗,为开辟和巩固沂蒙山和渤海湾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本刊特发李梅溪同志的一组回忆文章。李梅溪同志生于1920年8月,河北省涉县人。“七七”事变后,参加涉县抗日战地服务团,旋即转入八路军115师 344旅政治部宣传队任宣传员,1938年进抗大学习,1939年在晋察冀军区挺进军政治部任干事,1940年任冀东军分区蓟平密支队五连政治指导员,1941年任军分区特务连指导员,后曾任作战参谋、教导队长、支队长、团长等职。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高炮62师副参谋长,1955年后任军委炮兵学校校务部长,1963年任青海省军区后勤部部长。刊登李梅溪同志以其亲身经历写下的几则回忆录,意在通过几个小故事展示中共领导下的抗日游击战士以及军民关系的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19.
流逝的岁月常会湮没往事,但刘少奇同志参加我们学习讨论会的事虽然已过去了45年,却使我难以忘怀。1940年10月初,东进的新四军一支队和南下的八路军五纵队在盐城会师。年底,抗日军政学校与五纵教导队合并成立了抗大五分校,校址设在盐城孔庙附近,陈毅代军长兼任校长。少奇同志对抗大五分校十分关心,他在繁忙的工作和指挥作战之余,经常来学校了解学员的思想和学习情况,亲自给学员授课,并时而参加学员们的学习讨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爆发不久,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下辖115、120、129三个师。这是由原红军一、二、四三大方面军组成,是中共当时全部武装的精华。毛泽东除任命著名战将贺龙、刘伯承为120、129师师长外,也没有忘记他的得力战将林彪,将林彪从抗大校长调任为115师师协。三个师中,115师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总兵力达1.55万人,超过了120、129师的总和(两师总兵力为1.4万人)。这就是说林彪又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