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西方现代艺术美学思想在上世纪初随着西方造型艺术的传入而涌入中国国门,一直以来西方艺术史学研究理论的发展形成影响着中国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开启了近百年的西方现代艺术美学语言的民族化转换历程。本文从传统审美哲学的引入、地域文化的渗透和语言技法的中国化三个方面,来论述西方现代艺术美学语言民族化转换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
高源 《求索》2007,(2):189-191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完形心理学美学和现代派绘画艺术之间的关系。完形心理学美学实际上是作为研究西方现代派艺术的理论依据而出现的。因此,如何评价完形心理学美学就同如何评价现代派绘画艺术联系在一起。本文把完形心理学美学的研究同西方现代派绘画艺术的发展史相联系,通过完形心理学美学来审视西方现代派绘画艺术的发展,以便在纷乱的艺术现象中,探讨西方现代派绘画艺术发展的一般性规律。  相似文献   

3.
李思飞 《青年论坛》2011,(3):143-145
服饰是透射一个民族艺术哲学理念的重要窗口。中国传统服装美学一方面受到儒家礼教规范及伦理道德的影响,注重"美"与"善"的相似性,缺乏对人体之美的正视与研究,把服装审美创作看作传播教化、塑造人格、维护礼制的形象表征,遮蔽人体曲线,宽衣博带;另一方面在道家思想统摄式思维观照下,追求衣饰与人体在整体审美上的和谐,淡化人体特征而凸显精神气韵。西方服装美学注重"美"与"真"的共同点,求真务实地强调人体曲线,以探求表现人体的本质美为审美理想。如何承袭中国传统美学智慧,又借鉴西方服装美学求真精神,创造出中国服装独有的时代语言,是中国当代服装设计师们面临的一个意味深长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王坤 《思想战线》2001,27(2):82-85
西方古典美学的转折,体现为三大方向美作为"心灵之花"--心理学美学;美作为实践活动之果--马克思主义美学;艺术作为独立之物--克罗齐美学.克罗齐美学思想的基点,是针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古典美学中的艺术消亡论,从逻辑的角度,论证了艺术是可以不依赖于理智而独立存在的.古典美学的三大转折方向,从拓宽美学研究领域角度看,心理学美学思潮的影响更大;从美学史上的实质性突破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美学的意义与价值更大;从对现代美学发展的影响角度看,克罗齐艺术独立理论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5.
《坛经》与《忏悔录》美学思想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立明 《思想战线》2002,28(1):50-53
《坛经》与《忏悔录》作为东西方宗教文化名作之一 ,其中包蕴着若干的审美思想 :《坛经》中具有可引申以资中国古代美学发展的思想论断 ;《忏悔录》则把艺术审美与宗教信条相结合 ,树立起基督教美学权威。比较两书的美学思想 ,强调心性的作用及与各自文化背景中的人学思想密切联系是其相同之处 ;不同的美学传统思维模式以及佛教、基督教教义中对美本质的不同认识又是导致差异性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6.
马静  郑勇 《长白学刊》2013,(4):155-156
形式主义美学,也被称作"现代形式主义美学(Formalistic Aesthetics)",是一个新的艺术心理学流派,20世纪20年代前后产生于英国,30年代前后是全盛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是罗杰.弗莱及克莱夫.贝尔。现代形式主义美学与以克罗齐、科林伍德为代表的"表现主义美学",以卡西尔、苏珊.朗格为代表的"符号学美学"被统称为"西方三大美学"。  相似文献   

7.
所谓五、六十年代美学"大辩论",是美化当年学术环境的"潮流之作".学界一般把当年美学大辩论的"学派",分为主观派、客观派、主客观统一派、社会性与客观性统一派四大派,这几乎成了坚不可摧的定论.如果把当年"大辩论"中的芸芸众生,归为四大类,本来无不可,但将它们作为"学派",则大失学术本色,亦不合乎历史事实.朱光潜的文艺思想与美学理论体系(尤其前期体系)是颇具特色的.其建构体系的路向是以"出世--入世"的二极性人生态度(艺术形而上学)和现代多学科的实证知识(心理、生理、文学、历史--艺术生理学),去融汇西方哲人学说而形成的一个五彩缤纷、斑斓驳杂的美学理论体系.朱光潜建构体系的独特心灵历程,是中国现代知识份子寻求出路的一种艰难卓绝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殷波 《理论月刊》2006,(6):14-16
马克思主义美学从以实践观为核心的物质本体论出发解释人类审美、艺术的发生;阐释了审美活动的本质;论述了人类历史特定阶段审美、艺术活动的作用;并因其以实践观为核心的物质本体论目标在于改造世界,其美学思想也和现实的革命内容相关。  相似文献   

9.
现代传播美学的发展证明了异域文化阐释与交流的审美重要性。以之观照清末民初西方文化阐释及其在传播美学影响下的转型发展,则进一步启示我们:成功的文化阐释必须满足传播对象在主题、形式、情感、心理、文化动态、时代需求等多方面的传播美学规律性要求。  相似文献   

10.
犯罪心理美学是辩证认识犯罪心理世界的一个重要视角。遗憾的是 ,在传统思维的美学模型中 ,人们对犯罪审美现象视而不见 ,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甚至有意无意地否定犯罪审美现象的存在。事实上 ,犯罪审美心理广泛存在于犯罪人及其犯罪过程之中 ,其审美认识的呈现与感染、激励、发生等美学心理密切相关。任何犯罪都离不开犯罪心理动力的激发控制 ,犯罪心理唯美的逻辑动力主要表现为三种心理状态 ,即惬悦烙印心理、感兴惯速心理和复现模景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