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论先秦儒家修身观对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大学生在人格塑造上存在许多的不足,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人格修养教育就成为当务之急。而先秦儒家的修身养性观包含了丰富内容,其基本理论和观点对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故我们应重视对先秦儒家修身观的研究,以期帮助大学生实现理想的人格。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儒学传统内涵博大精深,包含了普世价值﹑社会理论、政治架构﹑经济伦理﹑教育思想以及文学观、哲学观﹑民族观﹑战争观﹑人格观等多个文化主题,本文单从先秦儒家的部分政治思想对中国封建政治的影响这一角度出发,主要分为天人观、内圣外王之学、民本思想及传统民族观四个部分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先秦儒家提供了丰富的人格理论,荀子是其中颇具特色的一个。荀子的理想人格体系分为士、君子和圣人三个层次,在总体人格特征上他强调重智求全,在品质上倡导遵循礼仪。在荣辱观和役物观上,荀子也发展出了自己的见解。荀子的理论对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设具有可资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仁爱、公正、不惑是儒家文化人才修养观的核心内容。仁爱的胸怀是儒家人才修养观的根本要求,对公正的追求是儒家人才修养观的实现途径,不惑的境界是儒家人才修养的最终体现。三者相互鼎力,浑然同体。  相似文献   

5.
先秦儒家人格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突出位置,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改革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儒家传统的义利观形成与发展来看,先秦儒家的义利观与后来经过宋儒和近代儒家改造的“禁欲主义”的义利观是不同的。必须把二者区别开来,才能真正把握先秦义利观的本意,才能结合我国当前转型时期的实际评述其现代意义。一、先秦儒家义利观主要以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义利观为代表,准确的理解三人的义利观是正确认识先秦儒家义利观的根本。1、孔子的义利观。儒家创始人孔子认为,义是成为君子的前提,明确提出“君子愈于义,小人愈于利”。把义利先取后取作为衡量人格的标准。他认为“君子有勇无义为乱,小人有勇无义为盗”,这就直接在人性上对君…  相似文献   

7.
生活于战国时期的孟子,将士的精神与儒家的圣人理念相结合,提出了自己的理想人格观。他从性善论的立场出发,指出“圣人与我同类”,作为其理想人格观的人性论基础。通过化约道与势的紧张,孟子的理想人格观最终落实为内圣与外王合一、士的精神与儒家圣人理念合一的“圣之时者”。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人对山水情有独钟。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分别从道德和情感的角度,开创了儒家的“山水比德观”和道家的“山水比情观”。本文从这两个方面加以论述,试图得出儒家注重社会伦理,道家崇尚个体人格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和谐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对和谐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先秦儒家和谐思想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成因:当时生产力的极端低下,原有等级制的破坏与社会转型,原有礼仪的失范与思想纷争,人自身的奴役性状态,诸侯国的分裂与长期争战。在先秦儒家那里,“和”成了妥善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身心、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总法则。  相似文献   

10.
儒家道德教育方法的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是一定的社会共同体对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实行道德影响的活动。儒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关于德育的内容十分丰厚,其中对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建立了自身独特的结构体系,从而使以德治国由理论走向实践,影响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儒家德育理论体系内容丰富,本文试图对其评析,或许为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以及公民人格、素质的塑造提供一种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一儒家的道德教育方法,是通过“外在的教化”以达到“内在的修养”,从而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具体说,是通过施教者的言传身教、社会环境的习染,使被教育者接受既定的道德规…  相似文献   

11.
论警察的信息素养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素养是指个体通过掌握信息知识和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中积极获取、利用、开发信息的修养与能力。现代警察信息素养的内容包括信息观念、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知识和信息道德。培养警察的信息素养,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打击信息化犯罪的需要。要提高警察信息素养,一是要加强对在职警察的信息素养教育,二是要加强对预备警察的信息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新加坡具有相近的儒家文化传统和文化抉择,本文通过借鉴新加坡儒家文化的发展经验,结合中国现实,研究儒家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合理性、必要性、可行性,从而探讨我国对待儒家文化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项预防犯罪、保安社会的刑事政策和制度 ,保安处分赖以存在的社会根源和理论基础在于 :现代化生产方式的发展、社会本位观念的形成、现代性社会问题的涌现、犯罪现象的突出、报应刑思想的没落和社会防卫论的兴起  相似文献   

14.
“市民社会”概念的意义及其与法治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民社会是指独立于国家之外的具有相对独立的领域 ,黑格尔第一次从理论上界定了市民社会概念 ,马克思第一次正确揭示了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用“市民社会”理论分析中国社会有积极意义。中国的市民社会与国家之间应该是良性互动关系。中国的法治必然建立在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二元良性互动关系基础上 ,并为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讯问是刑事侦查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手段,它提供了大量的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信息,是我们破获案件、查清犯罪事实的重要依据。但随着刑事侦查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以及一些高科技仪器的运用,加之国际上对保障犯罪嫌疑人人权呼声的高涨、无罪推定价值观念的影响及沉默权、律师帮助权等配套制度的引进,给讯问的传统价值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现代刑事侦查中,讯问程序应是犯罪嫌疑人充分进行辩解以及与侦查机关进行理性和平等对抗的程序;应是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法制宣传和帮教转化的程序。  相似文献   

16.
税收国家代表了现代社会最佳的社会治理模式和人类存在状态,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经阶段。建设税收国家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确保国家职能的充分实现,能够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能够为我国税收法治建设提供重要的基础。建设和谐社会中的税收国家需要从立法、执法和司法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当代儒商企业的管理伦理观念,从人才观、经营观、营销观、发展观四个方面解析儒商企业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现代意义上平等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事件.平等的历程一旦启动,平等就会自我强化、自我增殖.社会发展对平等理念不断反反复复地渗透、传播、强化与使用,使得平等理念往往被人们当作天经地义、不可解释、不需理由的终极真理而接受.在现代性视野中,结合社会现实的发展,可以将平等划分为公民地位的平等、机会的平等以及对弱势者平等生存权利的保障三种形式.平等的有效实施将会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与和谐.  相似文献   

19.
]“正义”始终是西方自然法的最高价值追求。本文从自然法发展的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历史时期中 ,找寻蕴藏其中的正义观念及其理论思维方式 ,提出自然法的正义观在历史中走过了自然本体、自然本体之异化的上帝本体、社会本体和程序本体四个不同阶段 ,并分析说明 ,当代中国法治社会可以从这种历史变迁中汲取什么。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是在充分肯定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借鉴人类社会关于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来的,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新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方针,它借鉴和吸收了西方现代化理论的精华,是对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成果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党关于发展思想的创新。它从根本上规定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发展道路和发展的价值取向,对于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