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科技进步是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以高新技术为主要载体的现代服务业迅猛崛起是国际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北京发展高技术服务业既有必要,更有可能.北京具有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要素和环境.事实上,北京已经成为国内高技术服务业的先导者.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必须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2.
江洋民总书记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要科教兴国;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朱总理在全国九届人大第一次全会上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本届政府最大的任务,我们有决心把科教兴国的方针贯彻到底。”科教兴国战略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国策。是在邓小平理…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将科学技术再一次提到战略高度,指出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并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这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报告中,论述科学技术的地位和作用是份量最  相似文献   

4.
二战以来,科技发展异常迅猛,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逐渐形成。以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化为主要突破口的新技术革命,成为知识创新的主要成果,这些成果的使用和普及激烈冲击着传统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科技进步成为企业和国家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在世界各国对发展科技高度重视,社会经济、产业结构向高付加值的服务业、信息产业等知识产业快速转向的同时,企业作为科技活动的重要主体却面临着一个新的重大问题:在现代社会,企业内在的技术创新能力比技术成果本身更为重要,已经成为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企业如何才能有效地…  相似文献   

5.
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巨大影响,必须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发展科技靠人才,提高...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指出: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_烈。”教育在发展知识经济的进程中,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的历史使命。传统的学校教育难以肩负这一历史使命。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创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新局面。对知识经济的描述有许多名称,如信息经济、高技术经济、智力经济。数字经济、智能经济、新经济等等,但惟有“知识经济”的提法最为确切…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高技术产业欠发展思考李小群高技术产业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和制高点。发展高技术产业,对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增加国家实力,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呢?省科委主任林文兰指出:"我省的高新技术产业跟先进省市和沿海地区比起来...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是国家强盛的决定性因素。为大幅度提高生产力,增强综合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确保我区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速全国的科技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科技进步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也对科技进步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来解决好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落后、生产劳动率低、经济增长质量不平等问题。为了加速我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大力解放和发展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在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时代。世界银行副行长瑞斯查德认为,知识是比原材料、资本、劳动力、汇率更重要的经济因素。专家们则认为,“知识经济”恰当地概括了当前世界经济的最新特点和发展趋势。知识经济的发展现状知识经济的崛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信息技术革命,特别是80年代兴起的高科技革命。专家们估计,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从本世纪初的5%一20%提高到刀年代至如年代的70%一80%。在一些发达国家,知识经济已开始代替工业经济。经合组织指出,在过去10年中,该组织成员国的高技术产品在制造…  相似文献   

10.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村经济──来自河南南街和山西乔李的调查裴一平发展农村经济,要建立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依靠科技与农村经济的结合,而不能在落后的技术基础之上靠大量消耗资源,拼体力。离开了科学技术,只能在脆弱的自然经济中停滞不前。离开科技进步和科学...  相似文献   

11.
上海、台湾科技实力定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 R&D经费、科技人力、科技论文、专利、高技术产品出口和科技进步贡献率构成评价科技实力的主要指标体系。定量分析表明:上海近年来在R&D投入、高质量科技论文的数量增长上,明显高于台湾,科技人力亦占较大优势;而在科技经费投入力度、科技产出数量与质量、以及科技对经济的影响程度方面,与台湾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2.
南京师范大学经济法政学院刘阳在《试析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来稿中谈到 ,科技进步 ,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出现 ,往往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但与此同时 ,由于某些传统产业的衰弱 ,以及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生产效率的提高 ,又会失去许多就业机会。如果所失去的那些就业机会不能为技术进步带来的新的就业机会所补偿或抵消 ,则会产生技术进步型失业。一方面 ,科技进步促使许多新的产业的生成和发展 ,从而拓宽了就业领域 ,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在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高技术产业中 ,或是在传统产业中…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途径探讨陈华山众所周知,科技进步是农业经济发展及其实现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论著甚多,不必复述。这里,仅就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途径问题作些探讨。一、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类型与选择综观人类社会农业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农业科技进步可分为两大类...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强盛的决定性因素,也是衡量军队战斗力和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标志。高技术作为推动军队质量建设的重要因素,将对我军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科技进步是实现人民战争现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人民战争的作战理论、作战方式和手段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人民战争力量运行机制变革的杠杆。科技进步为人民战争发展注入强劲的活力,对增强人民战争威力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人才资源。可持续发展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追求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相互协调,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需求的一种发展。因此,只有大力开发人才资源,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涛 《政策》2003,(12):33-34
当前,发展县域经济已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全社会的共识,发展势头也很好。笔者认为,要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第一推动力量。依靠科技进步是实现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 当前,湖北县域经济总体来讲发展不够,质量不高。科技对经济的支撑和推动力量不强,县域经济的发展还没有走上  相似文献   

17.
<正> 当今世界,一切国家不论其经济实力的强弱,也不论其社会制度的差异,都在努力研究和发展新、高技术参加国际经济竞争。我国也不例外,从1986年起分别制定了“八六三”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以及推广、应用高技术成果的“火炬计划”。这些研究与发展计划的实施,无疑将极大地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但是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我国高技术研究与发展的管理体制仍存在着投资效益低、资金渠道少等缺陷,仍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本文仅就高技术研究与发展的投资机制,结合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作一探讨,以期提高我国高技术研究与发展的投资效益,促进高技术良性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技术产业是知识高度密集、技术高度密集和人力资本高度密集的产业,知识资本是高技术产业的核心要素。以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为背景,运用我国省际数据就知识资本对高技术产业发展作用问题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资本均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产出具有显著的影响。人力资本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产出弹性比较高,知识产权资本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产出影响还很小。由此,促进人力资本投资和高技术产业人力资本的形成与积累,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推进知识产权的资本化,是当前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必须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孙月平 《群众》2011,(1):53-54
“十二五”期间,江苏将把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把科教兴省与人才强省作为基础战略,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和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使科技进步与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20.
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盘活人才家底,开发人才资源,研究人才对策,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是人事部门的主要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