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虹  叶俊 《理论月刊》2003,2(7):78-79
设立中公司的立法既是公司法自我完善的客观要求,也是司法实践依法认定公司设立阶段权利义务的实际需要。公司法应着眼于设立中公司的概念、权利能力的界限与法律责任等来完善其内容。  相似文献   

2.
公司作为市场经济活动最重要的主体之一,并不是在登记时瞬间形成的,而是需要一个过渡性组织——即设立中公司来完成其相对漫长而又复杂的设立过程。本文探究了设立中公司的法律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设立中公司的法律责任,提出了我国对于设立中公司的法律制度的具体构想,以求填补相应的制度空缺,使得公司在成立阶段能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事实上已经成立,但却不具备作为法律人格的一些基本要件--这样的"公司"在现实生活中是不乏其例的.这即是所谓的瑕疵设立公司,其在现实生活中造成了许多不便,而我们的法律又在这方面没有做出具体规定,更是大大困扰着司法实践.本文从一则案例谈起,对其中所涉及的公司瑕疵设立问题进行浅显的探讨,以期通过理论上的分析对这类问题在实践中的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一人公司以决策快捷、形式灵活等优点倍受投资者,尤其是中小企业的青睐。我国的一人公司准入条件过高,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缺乏操作性,对一人公司衍生形式的规定不足,投资主体规制显失公正,缺乏内部制衡监督机制和有效的财务监督。应适当降低一人公司的设立条件,健全责任承担体制,建立严格的财务监管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李学成 《人民论坛》2012,(23):74-75
私法上的"人格"有多重含义,公司人格中"人格"应从权利主体的含义来理解。公司人格具有法人性,公司人格的法人性存在一人公司和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例外。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公司独立人格的补充和强化,它有利于将现实中的"假冒"公司涤除,有利于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的"纯正化"以及交易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刑事法律人格化是从人格的视角反思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法律体系,将未成年犯罪行为人的危险人格纳入刑事法律的整个过程中。在制刑阶段,构建以犯罪行为为核心、以犯罪危险人格为补充的犯罪认定标准;在求刑阶段,将危险性人格纳入量刑情节的考察范围;在行刑阶段,对危险性人格进行跟踪、重塑。未成年人刑事法律人格化将促进未成年刑事政策的合理化和科学化,提高司法效率,节省司法资源,促进刑罚个别化,实现法治社会的实质公正。  相似文献   

7.
公司资本制度的重大改革并未阻断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反而能够修正其中的某些偏差。最低资本额的取消使公司的设立变为"零门槛",看似会妨碍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运行,危及公司债权人的利益,但实际上只是改变了股东出资的数额,并不会免除股东出资的义务。公司资本实行全面认缴制,只改变了股东履行出资义务的期限。股东以其认缴而非实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负责,资本的"认而不缴"并不免除股东的出资义务或责任。同时,最低资本额不是法人人格否认的唯一判断标准,前者的取消不会妨碍后者的适用。但是,取消最低资本制度仍然会产生一定的风险,需要完善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以及相关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8.
尽管我国新《公司法》确认了一人公司,并就如何规避一人公司的风险规定了具体制度,但个别条款还存在着缺陷,没有更好地兼顾到一人公司唯一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平衡。完善我国一人公司债权人利益法律保护制度,需要完善一人公司治理结构;设立专门的财务监督制度;完善一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相似文献   

9.
黄传英 《桂海论丛》2006,22(5):80-83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理的适用,表现为无视公司的独立人格,揭开公司的面纱,让公司背后的股东站出来直接对公司债务负责,而实质上该法理的适用结果不外乎是对公司股东有限责任的一种排除,或言之为股东有限责任的例外。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虽确定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但未在法律条文中明确其适用的相关问题,该制度于实践中将有被滥用之危险。为此拟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要件进行分析,以规范该制度的适用。  相似文献   

10.
公司设立是使设立中公司从不具有法人资格到具有法人资格的过程,其追求的目标和结果是公司成立.公司设立因结果不同而法律责任不同.就公司设立的法律责任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公司法的修改和完善提供理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理是指在具体的法律关系中 ,基于某种特定事由 ,否认公司的独立人格 ,据以配置义务或责任的法律制度。其具有的本质特征有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适用的逻辑前提是承认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人格 ,只是对某一特定的具体的法律关系中法人人格的否认 ,体现和维护的是法律的公平、正义 ,通过法人的特性追究法人人格滥用人的法律责任。我国公司法人人格的适用要件包括 :滥用法人人格行为的存在 ,造成了现实的民事损害 ,滥用法人人格行为与现实民事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 ,滥用法人人格行为必须存在规避法定或约定义务等的主观恶意  相似文献   

12.
公司法人格是指公司的法律地位或主体资格,具有独立性和平等性。只有具有健全人格的公司才是法律意义上的公司,如果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格,应否认公司的独立人格。滥用公司法人格的行为包括利用公司规避法律、合同义务和其他债务以及公司形骸化,目前中国现阶段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13.
公司法修改已尘埃落定,新法将于2006年1月1日实施,允许设立一人公司是这次公司法修改的亮点。新公司法中禁止自然人设立复数一人公司而不禁止法人设立复数一人公司,不符合单个主体设立多个一人公司之立法本意;新公司法对实质一人公司不加以禁止,导致实质一人公司股东再行设立其它形式上一人公司和实质上一人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股东人数的单一化将使一人股份公司的存在失去意义,故立法禁止设立一人股份公司。  相似文献   

14.
一人公司制度的引进和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的规定在公司人格、责任能力及其责任形式等方面存在一系列理念和适用的新问题.基于企业的经济学原理和契约性质,法人性质的实在说和代理人理论较好地解决了法人人格的有机组织体、独立的意思和行为的论理基础,并由此扩展到法人独立的刑事人格、犯罪能力和受刑能力.市场经济条件下,平等主体的原理以及单位人格的部分否定都要求对现行单位人格的刑事否认制度进行反思.在揭开公司面纱,直接追究自然人刑事责任的同时,也得追究其单位人格责任.  相似文献   

15.
金洲 《民主与法制》2013,(18):66-66
阳陵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与瑞江科贸公司签订合资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约定,共同出资在工业园区内组建一个新合资公司.但对公司设立中的其余必备事项并未作出明确约定。后因履行协议过程中产生纠纷,阳陵金属制品公司以瑞江科贸公司未按约履行合资合作框架协议中约定的设立合资公司的相关义务为由,要求解除双方签订的合资合作框架协议,并赔偿违约金。请问,阳陵金属制品公司的请求能否获得支持?  相似文献   

16.
《关于设立中外合资对外贸易试点暂行办法》已于1996年9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根据暂行办法,合资外贸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亿元人民币。合资外贸公司注册资本中中方公司所占比例不得低于51%,外方公司所占比例应在25%以上;法定代表人由中方公司委派。 关于中外公司设立合资外贸公司的条件,暂行办法规定:外方公司申请前一年的营业额在50亿美元以  相似文献   

17.
试论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枫 《前沿》2004,19(2):138-141
一、法人人格否认的内含及理论依据法人人格否认 (亦称揭开法人面纱 )是美国法院在审理公司纠纷案件中首创的一个判例法原则 ,之后因其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遂为德、法、日等国家和地区所仿效 ,至今为止发展成为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所共同认可的法律原则 ,其基本含义是指“当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被公司背后股东滥用时 ,就具体法律关系中的特定事实 ,否认公司的独立法人机能 ,将公司与其背后的股东视为一体 ,并追究其共同的连带的法律责任 ,以保护公司债权人或其他相关利害关系群体的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 ,实现公平、正义目标的一种法…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确立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限责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投资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股东对公司独立法人人格的滥用导致债权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受损。作为一种例外规则,法人人格否认制度重新达成了公司债权人与股东之间风险与权利的平衡。通过立法手段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以确定的成文法形式,明确规定该制度的适用要件、适用范围和适用程序,真正使得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成为有限责任制度的有益补充,并在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廉峰  程益群 《桂海论丛》2002,18(2):28-30
加入WTO后 ,我国原有的公司法中凸现出诸多弊端和缺陷 ,因此 ,如何适应我国加入WTO的要求 ,完善现行公司法已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我国应引入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 ;降低设立“门槛” ,实行设立准则主义 ;加强对少数股东权益的保护 ;增设独立董事 ,完善监督机制 ;确立集团公司的法律地位 ;导入经营者期权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0.
张天学  文雯 《理论月刊》2010,(5):150-153
依据西方重大的社会历史形态的变迁来划分西方人格理论中和谐理念的发展阶段,我们看到:西方关于和谐人格理念的研究是从"人性和谐"的思想作为开端,分为古希腊时期"人性和谐";中世纪"宗教化人格";文艺复兴时期"人格和谐";现代西方"健全、和谐人格"等四个阶段。西方学者分别从伦理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对人格和谐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形成了丰富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今天,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来研读他们的思想成果,对我们探讨新时期和谐人格的培养无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