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当琼瑶小说踩着温馨的脚步,牵起缕缕情思辗转于大陆的时候,人们习惯地把眼光放到宏观的社会背景上,想从文学的角度找出其“风靡”的种种原因。但是,传统思维的惯性使人们忽略了目前家庭心理结构紊乱造成的青少年的情感饥渴是“风靡”的重要因素。所以本文笔者希望从社会的家庭断层中发现隐蔽在那里的心理谜底。兴起这次“琼瑶热”的除了一般青少年外,更多的是在校学生,这绝非历史的偶然。今天的青少年大多患有一种情感饥渴症。在开放政策的刺激下其理智感甚强,社会、家庭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尽管教育方式存在诸多问题,但基本能满足需要。相反,在情感生活方面却显得异常贫乏。青少年的生活情感的需要没有得到社会、家庭的充分重视,并给予多层次的满足。因此,在飞速膨胀的外部世界面  相似文献   

2.
论青年时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社会,各种青年时尚在青年中广泛而迅速地流行。什么“大红色”、“海天色”、“全白色”等流行色;什么“披肩发”、“公主髻”、“波浪式”等流行发式;什么“文化衫”、“牛仔装”、“迷你裙”等流行服装;什么“四大天王”、“迪斯科”、“摆滚乐”等流行歌舞;什么“琼瑶热”、“三毛热”、“汪国真热”,等流行文学;什么“自修热”、“外语热”、“微机热”等学习热潮;什么“时代意识”、“自我意识”、“代沟意识”等流行思潮,什么“老板”、“下  相似文献   

3.
论当代青年政治生活的三大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青年政治生命的苏醒 70年前,一代青年领袖李大钊曾气势豪迈地号召青年们:“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创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这段话曾唤醒了无数青年的政治生命,它鲜明地呈现出五四青年的进取精神和开拓者风貌,是我们每个重温历史的人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4.
一、未雨绸缪,瞻望青年研究新热潮 自70年代末迄今,对于青年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热渐冷的过程;与此相应,青年研究的队伍亦由兴盛而萎缩。这,虽令人遗憾却仍属正常:因为70年代末青少年研究的热潮,主要是由于十年浩劫造成、积压了大量的青少年问题迫切需要解决而形成的,这一次的研究是以“问题解决”为主,而随着有关问题的消退、变化,于是就出现了上述的情况。今天,  相似文献   

5.
编者说明:樊纲,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他用经济学原理透析人生的一系列观点曾在青年中引起广泛的反响。 问:“市场经济”恐怕是目前中国社会最重要的日常用语了,越来越多的青年面临越来越多的选择机会,常常难免有五花八门、眼花缭乱的时候。作为一名青年经济学家,您怎么看待这种选择机会?  相似文献   

6.
社会学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始于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分析和思考。1992年我们新辟了“社会现象”这个栏目,目的有二:其一、增大信息量、增大《青年研究》的可读性;其二,进一步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我们企望针对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青年现象,进行理性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实事求是的、科学的结论,以促进青年研究的发展。欢迎广大读者就此踊跃来稿,要求是:内容丰富,材料翔实,有一定理论深度。  相似文献   

7.
“现代西方思潮”在部分青年中何以“热”起来?这是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探讨和认识这个问题,对于有针对性地做好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有必要的。有人认为,“西方思潮热”是对外开放造成的,“热得有因”;也有人认为,“西方思潮热”有着一定的社会基因,“热得有据”;还有人认为,西方思潮中有着一定的积极因素,并且接触和回答了青年们普遍关心和感兴趣的一些问题,“热得有理”。的确,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时代产生不同的流行文化,而中国青年流行文化在最近5年出现的一大变化是其“阶层分化”的趋势。作为社会分层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反映,处于不同阶层的青少年开始形成各自流行的“亚文化”。  相似文献   

9.
在斯德哥尔摩,他曾为成为“皇亲国戚“而饿昏在考场上;在国际剧院,他曾作为“替补队员”仓促上阵“扔头套”而一鸣惊人;在“露西亚”选美节上他以中国人豁达的胸怀回敬了“女高音”的非礼而成为文明之星;在瑞典国王的生日宴会上,他“儿想娘来哭一场”;在祖国,他频繁地出现在中央和地方电视台上,香港回归庆典,他又登台一展华夏儿女风采……他就是全球驰名的华人青年歌唱家,首次把中国人的名字写在瑞典音乐史册上的蔡大生先生。  相似文献   

10.
所谓“个体性”是指人类个体既作为生物机体又作为社会机体的特殊属性。苏联心理学家安南耶夫把具体人类的生物和社会整体叫做“个体性”。19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曾经提出过这样的重要论断:“人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关于人的“自然关系”,早在我国古籍《礼记·礼运》和《孟子·告子上》中,古人就发现这样一种现象:“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并归结为“食色,性也。”在人的“个体性”中,生物机体所表现出的某些生理、心理现象,一般具有“趋我性、“趋逸性”、“趋惰性”特点,这种特点对于“个体性”青年生物机体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是适用的。而在人的社会关系中,青年“个体性”则包含着“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伦理道德、宗教信仰、风格习惯等是一股强大的制约力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青年中悄然兴起了戴毛主席像章,挂毛主席像,听红太阳磁带的“毛泽东热”,我们把这一社会热点称为社会文化现象犹如其它任何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一样,其社会效应绝非是单一的,其负面效应就好象一枚硬币的其中一面一样,构成了其社会效应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指出并承认“毛泽东热”的负面效应继而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一定的消解,实质上也是对其正面效应的充分肯定,这是因为“除弊”与“兴利”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2.
北京青年研究会召开年会(一九八三年七月十九日在京开幕),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情。窥其一班,可见全豹,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青少年研究领域的活跃气氛。从发展趋势、科研成果、人才成长这三个主要方面来看,青少年研究都是欣欣向荣、富有成效的,是令人非常之高兴的。青少年研究这门学科领域,为什么如此吸引人们的关注,激起人们的研究热情,从而努力攻关夺取成果呢?粉碎“四人帮”之后,社会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集中地反映在青年身上,自然产生了研究青少年的客观必要性,但是,更根本的原因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  相似文献   

13.
《摩尼教及其东渐》(林悟殊著,中华书局1987年8月出版),顾名思义,即研究摩尼教及其在中国的传播。在目前出版界颇着意于“时效”的风气下,来谈这本书,似乎有点不合时宜。因为现在老讲什么“热”,文艺作品有“武侠热”、“琼瑶热”、“性文学热”,学术著作则有宏观热、文化热。比起这种种“热”来,这本书确实有点冷,有点僻。  相似文献   

14.
法国青年人在想些什么?他们希望得到什么?法国“人口观察学会”受兴业银行之托,就如何看待金钱的问题向一批十五至二十四岁的年轻人作了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厌恶消费社会的年轻一代已不复存在,今天的青年已与社会完全融合在一起了。“人口观察学会”会长雅克·佩特拉评论道:“现在这一代青年是非常现实主义的,他们懂得我们面临着经济长期困难的局面,为此他们也作好了思想准备。”今天的青少年谈到金钱时并不感到难为情,他们希望有钱。然而,如果问他们生活中最需要的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文学热”在越南各地持续升温。在河内、胡志明市等地书店,越文版中国文学作品和新版中越词典占据了大量空间。在一些书店,中国文学书籍甚至长期在畅销书排行榜占据重要位置。紧跟中国流行潮流在河内市中心上下四层、颇具规模的长前图书大厦,踏进书店大门,在“外国文学”醒目的标牌下,中国书籍直映“眼帘”。附有中文标题的越文版琼瑶系列爱情小说,色彩柔  相似文献   

16.
原因论是犯罪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自我国开始青少年犯罪研究起,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论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严重的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存在,向我们理论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社会现象?青少年违法犯罪为什么会大幅度上升?它又有哪些特点?如何处理这些违法犯罪者?又怎样从全社会来预防犯罪问题?等等。鉴于人们认识问题的方法、观点、立场不同,因此,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的解释就不一样。例如,近年来,在某些探讨青少年犯罪原因的文章中,就存在着一些错误观点;有些甚至比较严重。尤其是“社会主义异化论”的散布,也对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青年研究》1982年第9期的《人性异化与青少年犯罪》,1983年第6期的《对青少年犯罪“原因论”的两点商榷意见》,1983年第9期的《青少年犯罪研究方法论的几个问  相似文献   

17.
获得工作——是青年期的第一愿望,因为只有工作才能为青年甚至在少年期就萌发的愿望——自由参加社会活动,奠定物质基础和社会交往基础。但实际上,对于青年——这一特殊群体来说,当他们一经成为“公民”而真正地进入社会生活中时,他们就一刻也摆脱不掉社会和经济的冲击。联合国的一项研究指出:在一段时期内,适用于青年生活经验的主要字眼儿将是:“物资匮乏”、“失业”、“不充分就业”、“焦虑不安”、“被动防守”、“实用主义”、甚至是“仅求糊口”和“勉强存活”等。虽然这里说的主要是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和一些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的情况,但事实上,无论在什么社会条件下,青年在接受一定的教育之后,寻求职业,总不是一件轻松的容易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青年从父辈那里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改革大潮“落差势能”的冲击使社会牢骚现象日渐增多,军营青年官兵的牢骚之声也逐渐多了起来。正视和研究这种牢骚现象,贯彻疏导方针,因势利导,既是部队青年工作的一个新课题,也是商品经济条件下部队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 目前青年官兵的牢骚涉及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反映军人地位、价值的。如“这涨钱、那涨钱,就是当兵不值钱”,“打起仗来是最可爱的人,抗震救灾是最可亲的人,找对象是可敬不可爱的人”。二是反映部队中不公正现象的。比如“生命在于运动,好事在于活动”;“两条烟,给几天(假);几瓶酒,放你走,要入党,叮叮响(酒瓶碰击声);想进步,送礼物”。  相似文献   

19.
曾几何时,大学校园有过“风声、雨声、不闻读书声”的怪现象,响过“锅、碗、瓢、盆”的交响曲……,而如今,“考研热”、“学外语热”、“学计算机热”、“科研热”、“副修热”等等,股股热浪,热遍校园,我们不妨名之曰:“大学生之热身运动”。不难发现,经过寻觅、探索的青年大学生,又一次蜂拥着重返书斋。  相似文献   

20.
去年8月4日,胡耀邦同志向全国人民发出“立下愚公志,开拓大西北”的号召后,我市广大青年立即掀起了一股“青海热”。青年们纷纷向团市委来电来信来访,踊跃报名,表示坚决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奔赴青海,开发大西北。从8月4日至24日,我市及邻近几个县便有三千五百多名青年报名,高峰时,团市委一天接待来访者七百多人,来信五十多件。要求赴青海参加建设的青年,人数之多,热情之高,心情之切,在我市近年来是空前的;爱国之情,建国之志,也是非常感人的。“青海热”引起了社会上各界人士广泛的关心和议论。为了正确认识和评价青年们的这种热情和行动,摸清楚他们决心赴青海的思想动机,从而确切地了解当今青年的真实思想,我们对株州青年踊跃报名赴青海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认真的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