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列 《人民公安》2006,(19):26-28
派出所所长“没事找事”新华派出所所长聂世军喜欢“捕风提影”。2006年“五一”黄会周,聂世军值班,他见所里没事,就到片咀的街巷“打听事儿”去了。  相似文献   

2.
都说现代人冷漠,都说“80后”自我,但21岁的大三学生曹恒蕾用自己的真情感动了社会。大学好友身患绝症病逝让她悲痛不已,好友的临终遗言更让她担起一份责任。一年多来,学业紧张的她总是挤出时间。坐公交赶到干妈家中“代友尽孝”:听她倾诉、陪她聊天、伴她逛街、为她烧菜……  相似文献   

3.
实行厂务公开职工是基础,领导是关键。厂长(经理)作为企业的第一管理者居于行使职权的中心,在落实厂务公开中占有特殊的重要的位置。我认为,对于第一管理者而言,厂务公开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份内的大事。一、第一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厂务公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目前,在推行厂务公开中,在一部分第一管理的头脑中还存在着五种模糊认识:一是“干扰论”。认为当前中心任务多,工作忙,搞厂务公开是忙中添乱,没事找事;认为效益、安全是硬任务,不抓不行,厂务公开是软指标,不行再抓;二是“无用论”。认为民主管理有职代会这一载体就…  相似文献   

4.
周日无事,几位大学好友携带“家口”聚餐。真应了那句话:“三个女人一台戏”,阔别数年的几位“嫂夫人”一见面,便天南地北地侃开了,让人无法插嘴。聊着聊着,话题便转到了各自的孩子身上。几位“嫂夫人”对我们家儿子大加赞赏。妻子连忙拦住几位“嫂夫人”的话头,说:“我儿子可没有你们夸的那么好,他智商一般,  相似文献   

5.
许家宜 《台声》2011,(10):64-65
“昔巷”是间回溯童趣的餐厅:一班好友摊懒在墨绿色的课桌椅,惊喜黑板上的五色涂鸦,啜饮着古早味的杏仁豆奶。千言万语跳蹦出童心的稚土,同乐会也就鸣锣击鼓开始。此时,话题缓缓浮现在清晨的“青城”……  相似文献   

6.
轻松一刻     
轻松一刻法国姑娘一个名叫肖恩特的爱尔兰年轻人,经营家具赚了大钱。于是,决定到法国去旅行。等他返回爱尔兰后,他的好友布伦达问他:“肖恩特,为什么你去了法国呢?须知,你连一句法国话都不会,怎么和人们交谈呢?”“布伦达,让我告诉你吧!”肖恩特说:“在公园里...  相似文献   

7.
这段时间,有一件事让我内心很不平静。3月13日上午,一位好友突然来电说:“南平市文明县城考评团团长、市政协副主席林文志今天来光泽考评文明县城,他在反馈会上要求重视文化人才,特别提到了你……”  相似文献   

8.
大二学生为助“绝症”好友治病,花尽学杂费用,痛失深爱女友。最终伙同好友走上绑架杀人不归之路。  相似文献   

9.
手机,除了能打电话、发短信、拍照片、上网之外,还可以用来买东西:“刷手机”就可以乘坐地铁;约上好友看电影可以“刷手机”买票;走进麦当劳吃东西也可以通过手机来付款……等到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谈论“刷手机”,兴奋地声称它有多好用多方便时,才蓦然发现,原来“手机钱包”作为一种时尚,早已悄然流行开了。  相似文献   

10.
韩婷 《观察与思考》2008,(12):60-61
凌晨十二点接到好友孟孟的短信:亲爱的好朋友婷婷,祝你节日快乐!天!有没有搞错,你就不能早发一分钟吗,这性质完全不一样好不好。六月一日那是多么天真无邪的日子啊,但一旦被归为六月二号的行列,那简直就发生了化学裂变,整一个变成蠢人节了。呵呵,其实我是明白孟孟的。六月一号晚上咱们还在一起过节来着,大家还相约,这个节日将作为“终身福利”一辈子享用。  相似文献   

11.
美哉野马滩     
潘绵良 《当代广西》2010,(18):57-57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不是仁者智者,却乐山好水。从一所偏僻的山村学校考入机关工作后,整天在办公室里忙于琐碎的事情,于是就有了一种飞翔的企盼。在一个和煦的周末,邀上好友驱车前往宝坛,“亲密接触”了深秋的野马滩。  相似文献   

12.
短信自产生以来,这样的表述总困扰着我们:“这是一条来自古埃及的咒语,将它发给您的五位好友,你就会幸福一生……,否则就会……”还有总会不期而遇的“黄段子”,几乎每一个手机用户都收到过。笔者曾在(《新民晚报》上看到一篇(《红色短信暖了党员心》的文章,大体是说静安区的党员服务中心在现今党员流动频繁、教育管理不便的情况下,通过短信的方式,沟通、联系、服务党员,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凝聚力,达到了较好的效果。而这种短信被党员们称为。红色”短信。  相似文献   

13.
每逢佳节亦思友。壬辰年的春节来,临,这几天我忙着写贺卡、打电话,发“伊妹几”,向多年来结交的台湾好友致以最良好的祝福。每当听到电话那头的欢声笑语,每当收到来自海峡彼岸的邮件,我就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是“三通”造福了两岸民众。  相似文献   

14.
徐蕾 《统一论坛》2008,(3):56-60
应台湾“中华资深记者协会”邀请,笔者随祖国大陆媒体参访团一行9人,于2007上9月上旬到台湾参访,并与台湾同行就“两岸媒体交流20周年”为题进行座谈活动。从台湾回来后,很多好友都问我:第一次去台湾,有什么感受?作为一个报道台港澳侨新闻的年轻记者,我想说,在此次一周的台湾行程里,收获了点点滴滴的感动。  相似文献   

15.
“赠言”,作为中学生所喜爱的一项活动,盛行于校园。中学生经常把它作为一种“礼物”,赠与自己的老师、亲人和好友。于是,我就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热点”,根据“赠言”中蕴含着丰富思想内容的特点,把它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良好契机。为了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在指导“赠言”的撰写上下功夫,要求学生在写“赠言”时做到以下几点。一、突出思想性。“赠言”作为一种“礼物”,其内容必须充实健康,能促人奋发向上,具备鞭策性和激励性。应避免那些消极厌世的无病呻吟和悲观沉沦的悲鸣。这样,写出的“赠言”就能净化灵魂,升华…  相似文献   

16.
徐蕾 《统一论坛》2008,(2):54-57
应台湾“中华资深记者协会”邀请,笔者随祖国大陆媒体参访团一行9人,于2007年9月上旬到台湾参访。并与台湾同行就“两岸媒体交流20周年”为题进行座谈活动。从台湾回来后,很多好友都问我:第一次去台湾,有什么感受?作为一个报道台港澳侨新闻的年轻记者,我想说,在此次一周的台湾行程里,收获了点点滴滴的感动。  相似文献   

17.
《中国保安》2014,(20):79-79
编辑老师:赵某约了三个好友一起到一家小饭店吃饭。他们点了约200多元的菜后,把老板叫到了桌子旁,并用筷子夹着什么,老板定神一看,原来是菜里有根头发。赵某质问老板说:“我听朋友介绍说这里的饭菜好吃,特地带老乡过来给你捧场,但是在菜里发现发丝,这算怎么回事?”老板一看,马上向其道歉并表示这一桌酒菜全免。赵某不同意,并向老板提出:“给我8000块,这事就这么算了。”一边说他还一边威胁老板,“不然我们就砸了你的店,让你在这里开不下去。”老板看到赵某几个人的架势,觉得很担心,于是找来朋友当中间人说情。最终,赵某同意以5500元成交。老板付钱后才把赵某等人送走.等人走后,老板在朋友的提醒下报了警。请问赵某的行为属于过度维权,还是涉嫌勒索罪?  相似文献   

18.
春节与小学的同桌好友相聚,她告诉我一个“小秘密”:每次考试前都闭着眼睛,祈求上帝保佑她考试考好,并愿减寿一年以酬谢保佑之恩。我半开玩笑地问她:“那你一共减了多少寿了?”她说:“大概三四十年吧!可能还没有,因为好几次考试并不顺手。” 我大笑不止。“你笑什么?”她一本正经起来,“现在宗教信仰自由,大人小孩都信这个。” 我再也笑不出来了,陷入了沉思…… “这个”是宗教吗?哪里跑出来一个要人折寿、献寿的“上帝”?“天道厚生”,凡宗教都主张善待生灵,珍惜生命。自咒、自虐、自残、自焚是反人性的行为,也是反宗教…  相似文献   

19.
怀念小邦     
焦万曼 《台声》2013,(3):76-77
2月3日晚7点多,电话铃响,是台湾歌手潘安邦的好友朱映辉先生打来的,他哽咽地说:“台湾的电视台已报道了小邦今天上午8点57分走了,我上午10点赶到台北的医院……”电话那头只有哭声,后来只好把电话挂了。怎么可能呢?一年多前邀他来参加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同胞同心·乡音乡情”庆祝全国台联成立30周年文艺晚会,  相似文献   

20.
客家霉豆腐     
正月,我邀了几位好友前往老家闽西北的一个小山村做客。热情款待好友们的是一大桌子农家菜。友人们对餐中的鸡鸭鱼肉视而不见,却个个喜欢吃笊篱饭浇“芥菜芋子汤”,佐以那红艳艳、香喷喷的霉豆腐。一会儿功夫两大碟霉豆腐便一扫而光。看到好友们如此青睐霉豆腐,我想,这也许是吃腻了荤馔的现代人“返朴归真”的体现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