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文宏  罗文宁 《传承》2012,(11):58-59,85
先秦儒家人文思想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保障民众生存的政治诉求,实现自我价值的道德自由,肯定个体生命的价值;以“善恶之辩”论人性,“以艺养德”铸人格,强调重视伦理道德的教化;探寻理想人格形态,坚持对君子理想人格的追求。先秦儒家人文思想体现了中国“轴心时代”文明的高度,对儒家人文思想进行梳理和分析,吸收其思想的合理内核,对加强和改进人文关怀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安丰收 《青年论坛》2009,(4):137-139
针对修辞学界普遍“重积极”的现象,从消极修辞的客观存在、消极修辞的学科地位、消极修辞的研究对象、消极修辞的语法作用等方面来说明消极修辞是修辞理论中必不可少的一类,修辞的研究应力求达到积极与消极的平衡。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一样有自己的学科地位,重申它与积极修辞及语法逻辑的关系。消极修辞有自己的研究对象,有着积极修辞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主要以儒家伦理思想为代表。研究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把握儒家伦理思想的历史沿革,而且对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研究先秦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的伦理思想,我们就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先秦儒家的伦理思想。一、孔子的伦理思想孔子是先秦儒家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人性理论的思想家。他说:“性相近,习相远也”(《论语·阳货》)这里的“性”,就是指人性。他认为,不论是圣人还是普通人,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不差上下,由于后天的…  相似文献   

4.
委婉修辞     
晓阳 《研究与交流》2003,(5):36-36,39
国人好含蓄,官场讲用语,于是委婉修辞就派上了大用场。比如说“考虑考虑”,纬度就多得很,弹性就大得很,是明示,还是暗语?是真意,还是托词?是肯定,还是否定?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语气,不同的对象,就有不同的内容。再比如“研究研究”,有多大回旋余地?有  相似文献   

5.
论先秦儒家构建等级秩序的宗法血缘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伟兵 《求索》2007,(1):150-152
宗法血缘关系是维系中国古代宗法制社会的重要纽带,也是先秦儒家构建宗法等级秩序的伦理根基。先秦儒家认为,宗法血缘关系是国家政治秩序和社会等级秩序的内在基础,而“亲亲”、“尊尊”又是宗法血缘关系的人伦准则和伦理要求。  相似文献   

6.
尚继武 《前沿》2008,(1):225-228
反讽是小说艺术中常见的叙事修辞辞格泛。《聊斋志异》中的反讽叙事,机制灵活,方式多样,中的“孤愤之情”抒写得更加深沉厚重。明清之际以《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使用最为广丰富了文言小说的叙事功能,使蒲松龄寄寓在作品  相似文献   

7.
张黎  高宁 《求索》2010,(3):106-108
作为一种构建公共生活的话语实践,社会科学的修辞具有寻求共识、探究真理和权力批判三重作用。充分开掘并积极利用社会科学的修辞策略,从而实现社会认同,并探寻新的更具合理性的社会权力关系,是使社会科学走向“实践智慧”的可能之路。  相似文献   

8.
法律作为人类“定纷止争”的行动理由和理性实践应当具有可接受性,此种可接受性可部分通过其修辞属性即法律修辞的可接受性得到满足,这不仅是因为修辞学为法律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推理和论证方法,更重要的是,修辞学为认识和理解法律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理论资源和思维方式.[1]对法律修辞的可接受性可从逻辑、主体、语境等多个视角进行分析,其中逻辑视角的分析意义不容忽视,这不仅因为逻辑特别是非形式逻辑构成着法律修辞的理论基础,而且这种非形式逻辑在修辞论证的前提选择及论证形式构建上本身就服膺于法律的可接受理论.  相似文献   

9.
禅宗是中国佛教最重要的一支,以顿悟为特色,主张“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所谓“公案”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实际上是禅师为指点学人,在言语或动作上作出的一种指示。禅宗公案表面看来扑朔迷离、荒诞不稽,充斥着矛盾与悖论,实际上正是这种对常理和规范的“破坏”和“偏离”,才有着一种“神妙”的境界。本文试图从修辞角度分析其荒诞表征下的合理性:“反常”的语言形式正是禅宗“反常”的思维模式的镜象描摹,禅宗通过这种“反常”有效地传达了禅宗“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观照,不假文字”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匡勇胜  吴新颖 《求索》2013,(10):122-124
先秦儒家乐教思想既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教育,更是一种人格教育和政治教育,儒家将乐教当作是促进个体人格的和谐、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途径。儒家认为,那些在内容和形式上符合“和”的精神的“德音”,对培养和谐人格、调节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实现“天人合一”发挥积极的功能。今天,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发展先进文化。就离不开传统文化这个精神支撑。所以。研究和弘扬儒家的乐教思想中的积极因素,具有很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曹强 《求索》2008,(6):174-176
修辞哲学从哲学层面看,主要研究修辞行为与修辞所依托的语言之意义等之间的关系问题,从修辞学层面看,修辞哲学主要偏重于研究修辞的实际使用。文章认为现代中国修辞哲学主要表现在: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分野、显性与潜性理论、零度和偏离理论三个大的方面。这三方面都是二元论辩证法与一元论形而上学观的较量,体现了现代中国修辞哲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丁磊  吴超晖 《前沿》2010,(20):177-179
先秦儒家道德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文化关于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的价值评判标准,是儒家伦理道德建设体系的基石。孔子开启了以"知耻"为核心的中华民族道德荣辱观的源头;孟子明确提出了"荣""辱"的概念,对荣辱问题作了一定程度的阐述;荀子则是系统论述道德荣辱观念的先秦儒家代表,先秦儒家道德荣辱观由他而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一种传媒形式,“羡余”是一种语形相对于语义有所剩余的语言现象。对于羡余的属性,还未曾有过专门研究。各种观点,似乎使羡余的属性扑朔迷离。羡余属性的定位,对广告的制作、计算机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辞书编纂、言语交际都有很大作用。故本文就此论题进行探讨,试对羡余属性有个正确认识;提出了“羡余修辞功能论”的观点,即羡余的根本属性,并注意到修辞功用的文化性。这在语言学界的理论和实践探讨上,无疑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荣敏 《青年论坛》2008,(5):125-129
“理欲之辩”是中国哲学史、伦理思想史上重要内容之一。2000多年来,思想家们在理欲关系上是非争鸣。以孔孟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学者,在“理”与“欲”的问题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提出的“欲而逾矩”、“以礼节欲”等思想,不仅是后世“理欲之辩”的理论基础,对于解决困扰现代社会的人贪欲过重的问题,也是一个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红色经典小说在人物塑形上主要采用了身体修辞、阶级修辞和伦理修辞三大策略,三大策略由表及里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建构。在红色经典小说中,人物身体不再是"私人化的存在",而联系着国家、革命、民族理想等宏大叙事,人物都各自按照自己的"阶级本性"行事,其阶级性关联着革命性,暗含着遗传性,不同政治身份的人物在道德品质上亦有着高尚与卑下的分野。三大人物修辞策略的运用使得红色经典小说形成带有一定凝固性特征的人物塑形模式,构成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契合的叙事成规和审美共识,体现了新中国初期所特有的美学理想与时代精神,也必然造成文学表现的政治化和人物形象构建的偏执化。  相似文献   

16.
刘江 《前沿》2005,(2):113-116
“道德主义”是先秦儒学的重要特征, 孔、孟、荀的政治学说, 都立足于社会现实, 把“人性”作为他们哲学取向和认知方式的基本出发点, 用对人性完美道德的追求论证其“仁政”的合法性, 将政治的实施过程视为是道德实践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聂莉娜  周金声 《理论月刊》2005,(12):149-150
公关传播需要语言作为物质载体,而修辞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技巧以及调整语言的活动。公关传播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是:添加冗余信息;凸显主要信息等。公关传播中最大信息量的追求也需要修辞,其修辞方式主要有:巧妙暗示;隐喻类比等。公关传播中感情的联络更需要修辞,其修辞方法或效果是:诙谐幽默;委婉含蓄等等。  相似文献   

18.
先秦儒家的人本管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 《前沿》2008,(2):178-180
人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是儒家管理思想最鲜明的特色。先秦儒家人本管理思想,有着丰富的人本、民本、重人的思想,其最鲜明的特色体现在“仁爱”、“民为贵”、“和为贵”等思想。这些思想的精华对现代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兴兰 《前沿》2014,(15):235-237
《甘露》作为吉本芭娜娜第一期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在修辞艺术方面体现出如下特征:小说采取了第一人称内视点的叙事方式,在叙事时间上巧妙安排,穿插运用倒叙、插叙、预叙等手段,象征手法的大量使用为小说增添了隽永深刻的内涵,获得了良好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英语的四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中,对写作技能要求最高,而英语写作是每个英语学习者都要面临的一大难关。要写好一篇作文,除了要合乎语法规范和逻辑,关键还要掌握如何运用英语修辞。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实例指导英语修辞在写作中的运用,并对写作过程中单词的选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