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讯最近,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意见》,提出要坚持预防、监督、查处并举,把严格监督、严肃纪律贯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始终,进一步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使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对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法制文摘报     
党中央已作出部署,进一步加紧做好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造就一批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的合格接班人。据权威人士透露,中央对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已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一批不同年龄层次的优秀年轻干部将被选拔到省、市、县三级党政领导岗位担任正职。中央对如何选好用好年轻干部、建立完善的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机制,提出了6项具体原则: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用人观念,不拘一格选人才。要放开视野,拓宽选人渠道。要深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国干部制度改革的精神,真正实现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治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改革目标,本文对我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原因、方向选择以及改革的进展进行一些讨论,并就这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两种干部选拔模式的优  相似文献   

4.
林云存 《中国监察》2008,(24):32-32
当前,一些地方在选拔任用干部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具体表现在识人用人上不同程度地受到主观臆断、陈旧观念、局部利益和私心杂念等影响。要走出这些误区,迫切需要广大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增强党性修养和民主意识,善于从全局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来处理干部的选拔任用问题。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坚持任人唯贤,既是端正党风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组织保证。贯彻落实这一决定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在深入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逐步建立和完善用人责任制。一、用人责任制要贯穿干部选拔任用的全部环节《决定》中指出:“认真执行并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对干部的推荐提名、考察考核、讨论决定等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廉政观点     
李源潮:以最坚决的态度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进一步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加大从源头上防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力度,用制度和机制遏制"潜规则"。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得到了不断发展。但是从实践来看,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干部选拔任用上形式主义严重,一把手“用人一言堂”,掌握绝对大权等。为了完善我国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应在“扩大民主、加强监督、完善考核、用人失责追究”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蒋慧萍 《法治纵横》2011,(15):70-71
干部考察工作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关键环节,事关识人、选人、用人的重要问题。现行的干部考察方法, 以体现对干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定性要求为出发点的,这完全符合党的选人、用人原则。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拓宽培养选拔优秀干部的渠道,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山西省祁县人民法院根据祁县县委及晋中市中院干部选拔任用的精神,开展了公平、公开、公正的审判业务庭长竞争上岗,让优秀的干警脱颖而出,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这次竞争上岗是我院选拔人才的一次全新尝试,整个活动经过全院动员、公布方案、公开报名、资格审查、工作实绩、竞职答辩、民主测评、党组评价等阶段,共选拔出5名优胜者拟担任5个业务庭庭长职务,这使我院在“人才强院”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10.
《中国监察》2010,(9):25-25
本刊讯为深入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2010年,贵州在全省所有有干部管理权限的地厅级单位推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制度。“一报告两评议”以落实全委会委员们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监督权为核心内容,即: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要专题报告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并在全委会委员中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民主评议;全委会委员还要对本级党委新提拔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进行民主测评。“一报告两评议”制度还规定,  相似文献   

11.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给宜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这个巨大的机遇面前,人们不仅关注宜昌的经济建设,而且也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当地党委、政府如何有效遏制腐败问题上。令人欣慰的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的进程中,宜昌市委以整体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建立了科学有效的干部全程监督机制,努力从源头上筑牢防止用人腐败的“城墙”,打造出一支德才兼备、廉洁高效、群众拥护的优秀干部队伍,为加快宜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两推一选”、“公推直选”,把干部选拔任用的推荐提…  相似文献   

12.
党管干部是我们党坚持的一贯方针,是干部管理制度的一个根本原则,因此,县委不仅要用好人,而且有责任通过教育和加强管理,保证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近几年来,山东省临邑县委认真履行职责,在用好人和保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偿试。一、坚持德才兼备用人标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标准,严把用人关尤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德才兼备者大都政绩突出,而政绩突出者,却未必都德才兼备。因此,临邑县委从基础抓起,严把用人关,下发了《关于纠正和防止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不正之风的意见》,强调选拔任用干部必须贯彻…  相似文献   

13.
来源于人民的选人用人权是国家重要的政治权力。人民群众为了有效地行使选人用人权,就必须对自己委授的选人用人权实施有效的监督。认真落实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权,以保证选人用人权力的运行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是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落实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权必须建立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的公开制度、竞争机制以及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中国监察》2010,(2):24-24
近年来,陕西省着力推进干部考核评价、选拔任用、监督管理机制创新,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得到明显提高。一是以实施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为抓手,创新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结合起来,在全省全面实施“三位一体”的考核制度。二是以实现选人用人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为目标,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组织工作会议上更是强调:"选人用人责任重于泰山."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呢?笔者认为,加大培训、培养、选拔、监督和考核机制的创新力度,提高选人用人机制的创新水平,不断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按科学发展观要求来选人用人,是组织工作永葆青春活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选人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政之要,首在择人”。如何选好人,这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选人用人失察失误现象时有发生。故而大力加强选人者的责任,实属必要。本文拟对我国目前领导干部选人用人过程中的失察失误现象进行剖析,继而提出相应完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组织工作会议上更是强调:“选人用人责任重于泰山。”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呢?笔者认为,加大培训、培养、选拔、监督和考核机制的创新力度,提高选人用人机制的创新水平,不断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按科学发展观要求来选人用人,是组织工作永葆青春活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整治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坚决整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问题。”这是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根本性要求,是党心民心所向,为我们深入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9.
执政之要在人心,为政之要在用人,用人之要在民主。党的 用人能力是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提高党的用人能力是提高执 政能力之要害,也是当好县委书记的基本功。近一个时期以来, 山西省黎城县按照中央精神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 例》的要求,以民主选人、用人为核心,不断深化干部制度改革, 积极创新党管干部的方式方法,初步建立和形成一套比较科学 的民主选用干部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一、要认真做好企业经营者的选拔和考核工作 选拔一个好厂长,组织一个强有力的企业领导班子至关重要。所以,企业用人要讲政治,要强调德才兼备,“重才更须重德”,把那些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关心群众、作风民主、精通经营、善于管理的人,选进企业领导班子。同时,要注意经常对企业领导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认真的跟踪考核。对工作业绩突出的,要及时予以表彰奖励,以先进带动后进,促使其共同向高标准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