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论宪法的人民主权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主权原则是近现代民主国家赖以构造的根本宪法原则。本文阐述了宪法原则的概念和特征,论述了人民主权原则与其它宪法原则的关系,认为人民主权是宪法产生的重要思想根源,人民主权的制度化、法律化是宪法的精神实质,人民主权是宪法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李龙  李小萍 《法律科学》2008,97(1):29-38
在宪法原则中,人民主权是逻辑起点,基本人权是终极目标。人民主权表征了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基本人权保证了权利的不可侵犯性。但在传统的理论中二者存在着何者优先的张力。哈贝马斯的宪法有效性理论认为,包括宪法在内的法律形成于公民的自我理解,是主体之间商谈的结果,宪法的承受者同时也是法律规则的创造者。宪法中的人权与人民主权原则是同源的,是互为前提、相互证成的;人权使得人民主权的合法行使成为可能,人民主权在法律上的制度化是人权本身的要求。因此,宪法人民主权原则与基本人权原则之间的紧张可以通过宪法的有效性而沟通。  相似文献   

3.
作为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代表,美国和法国的宪政过程是一部人民主权理论的实践史。两国的人民主权的宪法原则尽管都脱离不了资产阶级的实质,但是在具体的思想来源和权力配置上又各自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契约限权型"人民主权原则和"公意"型人民主权原则。  相似文献   

4.
美国宪法的基本价值观念是主权在民,宪法的权力配置原则是三权分立与制衡,这种宪政思想闪烁着洛克的光辉。洛克认为,政府是保障人权的必要工具,政府权力须受到限制。为了实现宪政,民主的价值观就必须通过公平选举、多数原则、言论自由以及合法抗议等重要方式融入到政治程序之中。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根据“一个中国”的根本原则 ,探讨了两岸关系中的主权问题。文章指出 ,主权作为一个宪法和国际法上的概念 ,一般被定义为国家固有的最根本权利或属性 ,是一种只有国家才有的权力。这就是说 ,任何非国家的社会集团、政治实体和地方政府都是谈不上拥有主权的。据此 ,台湾当局作为一个地方政府当然是不享有任何作为一个国家的主权的 ,台湾当局也不合法享有任何对台湾的主权。但另一方面 ,根据“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祖国统一后 ,台湾可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 ,在中央授权的原则下 ,行使一定的主权权力。因此 ,要正确认识与处理两岸关系中的主权问题 ,还必须进一步探讨“一国两制”中国家主权的行使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基督教的上帝主权观念是如何演化为人民主权观念的,而后者是近代宪法中最根本的原则。上帝主权观念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早期基督教的圣奥古斯丁,马丁·路德和约翰·加尔文在宗教改革中有力地阐述了这个观念,使之成为基督新教救恩学说最有力的武器。清教徒把上帝主权观念带到北美开始新的社会实践。清教徒的虔诚和北美的社会实验为北美人接受人民主权的观念准备了条件。理论上的人民主权观念最早由欧洲思想家如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等人提出,但北美人在上帝主权观念的基础上封之加以吸收。美国独立战争使北美的思想家如潘恩、杰斐逊和麦迪逊等人有机会把人民主权观念神圣化,使之成为美国宪法的基石。  相似文献   

7.
英国宪法中的议会主权与法律主治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议会主权”被认为是产生英国宪法的第一条大义。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英国行政力量的加强和欧盟法体系的加入,“议会主权”受到了来自国内行政集权和欧盟法效力的限制和冲击。尽管如此,它依然保留了其在宪政体制中的核心地位。“法律主治”是以“议会主权”为前提的,其作为“英吉利制度的要素”和英国宪法产生的第二条大义,与“议会主权”共同构成了英国宪法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8.
英国议会主权原则产生于 1 6 88年的光荣革命 ,并在普通法的生长中得以发展。《欧共体法》、地方分权改革和《人权法》都未根本动摇议会主权的基础。传统议会主权学说仍是英国宪法主导特征的最好阐释。  相似文献   

9.
宪法是关于主权的真实规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翟小波 《法学研究》2004,26(6):23-35
语言要有意义 ,就必须或直接或间接地指示物理客体。思想和言说之谬误的根源在于 :混淆实名词 (即主项之名 ,包括物理名词和抽象名词 )和物理世界之关系 ,冒称前者是后者。本着此种语言观 ,宪法学者的首要职责就是解释主权的真相。此种身份定位决定了宪法的概念 :它是关于主权之构成和运作的真规则 ,包括道德无涉的宪法法律和惯例。在成文宪法作用仍待提升的国家 ,要解释主权的真规则 ,培育符合宪政的宪法 ,尤其要倚重宪法惯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宪法学研究具有五个方面相互关联的转变。宪法学过去被认为是一种意识形态 ,现在正转变为一种相对中立的实证研究 ;宪法学过去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 ,肯定自己、否定别人 ,现在则对于外国的宪政理论和经验采取了更加谦虚平和的治学态度 ;宪法学过去只关注宪法文本的规定 ,现在则吸取了宪政发达国家的经验 ,强烈关注宪法文本的实际法律效力 ;宪法学过去仅注重阐释宪法文本所体现的某些抽象原则 ,现在则更关心宪法如何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最后 ,宪法学过去将眼光放在“人民”、“国家”、“主权”等宏观概念 ,现在的焦点则转移到个人的宪法权利和体现于个案的宪法原则。中国宪法从“人民主权”到“人权”走过的历程 ,实际上标志着宪法学在方法论上从整体主义到个体主义的转变。这些相关转变表明 ,中国宪法学正在构建自己的以实用主义和实证主义为主导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经济主权原则的发展趋向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泉 《现代法学》2005,27(6):174-179
经济主权是国家主权在经济领域的重要体现,在其演进的进程中,经济主权原则的内涵发生了相应的嬗变。表现为经济主权原则指涉的重心发生变化,经济主权原则中的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经济主权的让渡与共享、经济主权的强化与弱化趋势并存。  相似文献   

12.
论国际法上的民族自决与国家主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如何正确认识民族自决原则与国家主权原则之间的关系 ,是现代国际法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民族自决与国家主权之间既是一种相互并存的关系 ,同时又是一种彼此制约的关系。在未来的国家实践中 ,我们既要坚持国家主权原则 ,又要客观、慎重地对待民族自决原则。  相似文献   

13.
叶乃锋 《河北法学》2006,24(6):88-93
全球化对传统国家主权构成了冲击和影响.全球化推动了全球社会的形成.国家主权自其产生之始就已经内在含有主权权力、主权权力的行使和国家责任的内涵.国家主权可作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家主权应当包括主权权力(权利)、主权权力(权利)的行使以及国家责任的内容.狭义的国家主权指主权权力(权利).主权权力和主权权力的行使是不同的概念.全球化对主权权力和主权权力的行使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的辩证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国碧 《河北法学》2004,22(5):24-27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 ,主权的性质再次引起各国学者的普遍关注 ,各种片面的、狭隘的主权观不断滋长蔓延 ,妨碍着国家主权的行使。因而有必要澄清各种思想 ,弄清主权的真正特性。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考察 ,主权是辩证的 ,即作为一种抽象的、终极性的独立自主权 ,主权是绝对的 ,既不可分割、也不可限制和让渡 ;而作为体现、保障主权的绝对性的主权权利和权力则是具体的、职能性的 ,因而是相对的 ,既可分割、也可限制和让渡。主权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不是相悖的 ,而是辩证统一的。主权的绝对性是无条件的 ,主权的相对性是有条件的。在国际交往和合作日益频繁、斗争日益激烈的社会 ,必须坚持主权的辩证法 ,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的独立、安全 ,充分实现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5.
准确把握主权概念是清晰理解国际法与国际关系的基础。只有消除一些误解和歧义才有可能树立正确的观念。就现实而言,主权是对内的命令、调控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对外代表与参与,主要功能是政府对其行为与利益的辩护与防卫。其根源是社会分工形成的人群分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制度惯性以及人们对治理形式的路径依赖。其内核是无涉于道德和法律的。在认清主权的非社会契约性、非神圣绝对性之后,必须承认,主权在世界上仍会长期存在。因而有必要在人本主义的价值基点上塑造其理想,即要求主权发挥引领、代表、服务人民,在相互依赖、面临共同未来的人类处境中密切合作的职能。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权力—权利三角形,使主权的运作受国内宪政和国际法治的引导与制约,促进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志英 《现代法学》2007,29(5):27-35
主权是国家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也是宪法哲学的基本范畴之一。现代化进程中,主权概念似乎从来也没有像今天那样呈现出如此多的争议和矛盾。现代性中存在两股力量,内在性力量和超验性力量。前者导致了人文主义和主体性权利的产生,后者则引起了国家主权和主权传统信条的出现。内在性力量和超验性力量的对立和斗争在主权概念中得以延续。在它的影响下,主权概念发生了分裂,使主权的发展陷入了危机。主权作为一种公权力,具有来源的公共性和行使的代表性(间接性)。为了解决危机,我们必须对主权进行反思,寻求主权公共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7.
季金华 《河北法学》2008,26(2):142-147
全球化是一个涉及到人类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领域的世界性历史进程。经济全球化不仅从多方面影响了主权国家的经济职能和经济主权,而且通过法律全球化对国家的法律主权构成了一定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深刻影响到世界政治组织的构成及其活动方式和范围、对以国家为中心的、分散的主权政治架构也会产生广泛的影响。文化全球化推动了全球体系中的文化整合与文化嬗变,影响了人们的主权观念,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们的行为以及人们之间的关系模式,改变着国家的政治生活形式,深刻影响着国家的文化主权,对民族国家和国际社会的治理及其宪政化提供了新的机遇并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为了推进全球法治进程,必须树立新的主权理念,实现主权要素的重构。  相似文献   

18.
刘健 《时代法学》2008,6(6):88-93
国际社会的主权体制与全球化的客观趋势,构成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的社会基础。主权体制与全球化存在一定的矛盾,主权国家的社会体制要求以国家主权原则作为社会运行的基本准则,全球化的国际社会则强调人类利益的总体保护,要求贯彻全球治理的原则。但二者又具有契合点,即国际社会的正常秩序。国际社会主权体制与全球化的矛盾与统一必然反映到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上,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一方面要尊重国家主权,但同时也不免带有超国家权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