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0 毫秒
1.
论和谐社会的伦理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存在发展中的不和谐音。鉴于此,笔者认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确立与之相应的伦理精神。其内容包括公平和正义、和谐和协调、宽容和妥协、诚信和契约、开放和活力、仁爱和理性等。并提出,和谐社会的伦理精神重在道德培育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是由单个的人组成,社会不能离开人而存在.从精神层面看,人的精神世界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个人精神的和谐,是一切外部和谐的基础和发轫.人与人之间精神的和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的思想基础及精神力量,因此,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重视对社会成员精神和谐的塑造.精神和谐与和谐社会二者具有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建设和谐社会是人类对自身未来发展的一种理性思考和理想架构,是人类精神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精神和谐的本质体现;另一方面,精神和谐特别是人们的和谐发展价值观念的确立.必将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并为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道德保障.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工作中,存在诸多认识上的误区.它们分别表现在和谐社会的基本属性、构建体系、构建内容、构建方法、构建前景等认知领域.比较突出的认识误区是: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一般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建立福利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就是无原则的妥协退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是遥不可及的.针对这些认识误区,我们必须排除思想障碍,进行全面考察、分类辨析.  相似文献   

4.
推进社会前进的动力,除了斗争,还有理性妥协。理性妥协应成为社会共识和公共理性,成为化解社会冲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性选择。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等各方治理主体的理性妥协和积极互动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理性妥协社会共识化和制度化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李金和 《思想战线》2008,34(2):106-108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社会是人的活动的产物.以德性与理性的和谐及类特性、群体性和个体性的统一为基本内涵的现代人格,既是和谐社会的人格诉求,也是社会和谐的人格保障.培育和谐社会的现代人格,既需要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也需要公平教育的培养及昼平社会机制的熏染.  相似文献   

6.
李娜 《桂海论丛》2007,23(5):5-8
构建和谐社会,培育和谐人,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一个价值目标.和谐社会就是要把符合客观规律同反映人性发展要求结合起来,把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科学尺度与价值尺度结合起来,把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结合起来.和谐社会的落脚点是培育理性人、经济人、政治人、文化人、能力人和伦理人相统一的"和谐人".  相似文献   

7.
逻辑科学及其锻造的逻辑理性在构建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和谐社会实践中大有用武之地。实践的需要也呼唤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加大健全的逻辑意识与逻辑素养的培育,进一步营造有利于社会理性化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逻辑理性在公平正义的体制建设和公平正义的信念培养上提供支撑。构建诚信友爱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现代社会诚信体系,建立诚信体系需要逻辑理性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政治妥协是民主政体内解决社会冲突的常态形式,它与民主政治在本质上具有内在的相容性。虽然政治妥协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着相对性和消极性局限,但它不仅在实现个体权利、民主、自由和和谐社会的构建等方面具有一线伦理价值,而且以决断搁置、把握中道等分识调控艺术,契合了二线伦理价值。对政治妥协伦理精神的诠释,为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政治妥协策略以实现和谐政治的目标提供了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9.
和谐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季明认为,和谐文化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建设和谐文化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范畴,必须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建设和谐文化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左亚文认为,和谐思维是和谐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是改革时代的哲学升华。和谐思维作为一个包含了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它本质上是一种哲学思维,但重在应用,重在管用,重在实践。柳菊兴认为,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并积淀形成了中国传统和谐观。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必须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中国传统和谐观。孙抱弘认为:我们当今要从不和谐走向和谐、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就应在生存现实与理性追求的接合部,通过全民的社会教育,提升国民的公共理性,构建相应的公共伦理和公共政策,从而营造有利于和谐文化孕育发展的人际氛围。李忠认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在于建立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而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则以和谐精神为其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10.
李忠 《学习与实践》2007,(1):141-145
和谐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季明认为,和谐文化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建设和谐文化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范畴,必须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建设和谐文化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左亚文认为,和谐思维是和谐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是改革时代的哲学升华。和谐思维作为一个包含了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它本质上是一种哲学思维,但重在应用,重在管用,重在实践。柳菊兴认为,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并积淀形成了中国传统和谐观。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必须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中国传统和谐观。孙抱弘认为:我们当今要从不和谐走向和谐、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就应在生存现实与理性追求的接合部,通过全民的社会教育,提升国民的公共理性,构建相应的公共伦理和公共政策,从而营造有利于和谐文化孕育发展的人际氛围。李忠认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在于建立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而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则以和谐精神为其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主题.中国政党制度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坚持和发展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的社会转型已面临关键的临界点,种种利益矛盾凸显,利益冲突加剧.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以社会公正为准则,有效地进行利益整合.多党合作的制度设计具有强大的利益整合功能,完善这种功能并将其充分发挥出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佳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唐皇凤 《桂海论丛》2012,28(2):58-62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原则,实现制度正义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基本目标。在现代社会,缺乏制衡的国家权力和资本权力往往成为威胁自由、民主与法治的压迫性力量。在中国政治发展的特定情势下,有效制衡国家权力与规训资本权力既是确保制度正义的关键,也是转型中国政治发展的关键议题。制度正义的实现,仰赖于一个高度组织化与制度化的现代社会的存在,并在一个开放的民主宪政制度框架中,通过各种政治行动者之间的平等博弈、公共协商和理性妥协而得以保障。  相似文献   

14.
构成现代英国法治理论的古典思想背景,是以理性自由主义法治观为其鲜明特色的.政治哲学家霍布斯设计的法治理论是以自然法则为先决条件的强大的政治社会结构.古典自由主义法治的奠基人洛克承袭了典型的不列颠经验主义和妥协传统,其思想对人类的社会政治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了直接的无法估量的影响.哲学家体漠对英国法治理论的贡献主要是对洛克的政治社会就是法治社会的发扬光大.普通法法治主义奠基人布莱克斯通则主要以其不朽的<英国法释义>和其普通法法治理论名扬海内外.  相似文献   

15.
略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提出的两个不同的战略思想.它们各有其自身的特点,互相不可取代;但彼此之间又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进程.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后,统一战线呈现以下基本特征:联盟基础即领导阶级的执政能力、国家综合实力空前强大,工农联盟空前巩固,统一战线空前团结;统一战线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社会调控中的战略地位更为突出;统一战线在凝聚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发展、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抵御"渗透"、促进祖国统一等方面的任务更为繁重.  相似文献   

17.
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必然带来阶层分化,随着不同阶层及其成员在收入分配上的差距的扩大,阶层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随之产生。阶层间的矛盾、冲突源于利益差异,“妥协”则是一种有效的协调和化解阶层利益矛盾和冲突的整合机制。深入探讨阶层间的利益妥协,对于进一步推进改革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护理职业的女性化并非仅是女性本能的自然体现,而是在西方护理职业化过程中,护理先驱者与社会、与医生群体关于女性气质与护理的专业特性及专业位置进行互动协商的结果,因此,是社会建构的结果。这个过程既具有女性解放的进步意义,又体现了对性别规范的妥协。  相似文献   

19.
性骚扰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着深刻的人性基础和社会历史原因.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复杂化,性骚扰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参照世界各国对性骚扰问题的法律规定,我国应在制定和修改民商法律时,正视性骚扰问题,并加以合理、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20.
孙玉娟 《中国发展》2007,7(1):23-26
节约既有深远和深刻的理性根源,也具有广泛和丰富的时代内涵。从传统理性和时代精神这两个角度对节约和节约型社会进行解读阐释,绝不单纯指生产经营和生活消费领域。节约和建设节约型社会既是传统理性的回归,也是现代社会人的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更是一种崭新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逐渐形成的过程,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