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无线电”两个学生在剑桥大学学习电子工程,一个来自埃及,一个来自印度。埃及学生对印度学生说:“你知道吧,最近在尼罗河边发掘出成捆的电话线,这证明埃及人早就发明电话了。”印度学生立刻反击:“前段日子我国在恒河边也进行了挖掘。”埃及学生忙问:“发现了什么?”印度学生说:“什么也没有发现。”埃及学生刚刚喜形于色,印度学生接着说“这充分证明,印度人早已经发明了无线电。”印度学生“发明了无线电”的认识来源于在恒河边的挖掘结果是“什么也没有发现”,这种“无中生有”是典型的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的观点,是错误的。在人类认…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人文”?想必读过书的人也未必能说得清。据日前《钱江晚报》报道,在绍兴文理学院,作家梁晓声用了六堂课的时间讲这两个字的含义。不少学生觉得惊讶:“‘人文’,我懂啊。”“就一句话,以人为本。”梁晓声因此发出一声感叹:除了以人为本,我们还能告诉别人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的英语课上,有一次,在分析牛顿发现地球引力这句话时,老师问道:“这里为什么使用‘发现’而不用‘发明’这个词呢?”这个问题听来是再容易不过了,地球从它诞生那天起就有吸引力,这是原来存在的,难道还用什么人去发明吗?可是不知道你理解到没有,在“发现”与“发明”两个词义中包含着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也就是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的不同含义。从“发现”的意义来看,“发现”的过程也就是认识规律的过程。我们知道,规律不是浮在事物表面显而易见的东西,而是隐蔽在事物内部的本质的东西。因此,要认识规律,就要求  相似文献   

4.
原则问题     
该书的《英文版作者序》中说:“这是一部探讨政治哲学和法理学基本问题的理论著作。它探讨的理论问题有:什么是自由主义?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自由主义?我们是否应当对法律和道德持怀疑态度?如何定义集体繁荣?什么是解释?法律何以与其说是发明的事情,不如说是解释的事情?它也是一部探讨一些紧急政治问题的实践著作。  相似文献   

5.
《精神文明导刊》2011,(12):10-11
诚信缺失之一:如何让人吃得放心? 民以食为天。然而,近年来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连续爆发,导致人人自危,“见食起疑”。我们在一次次胆战心惊之后不由地惊呼:还有什么是能让人放心吃的?  相似文献   

6.
生与死     
有这样一个古老的意大利故事。一位神父走到三位正在烈日下工作的石匠面前,问他们同样的问题:“我的孩子,你在做什么?”  相似文献   

7.
小幽默     
寄托希望儿子问阿三希望他长大之后当什么,阿三毫不犹豫地回答:“当厂长。”儿子又问:“当厂长有什么好?”阿三深情地看了看儿子说:“你当厂长爸爸就不会下岗啦。”吴书纯道歉法官问阿卡斯德:“您是不是在电话里骂了约翰先生?”“是的,先生。”“您是愿去道歉呢,还是去蹲一个月监狱?”“我打算去道歉。”“那好,去打电话道歉。”阿卡斯德打电话给约翰说道:“您是约翰吗?”“是的。”“我是阿卡斯德。今天早上我们激烈争论时,我叫您见鬼去。”“是的。”程胜(荐)令人费解李四领到工资时发现少了十块钱,便气冲冲地责问出纳员…  相似文献   

8.
烹饪的发明     
中华民族对人类的贡献,应该是火药、印刷术等四大发明。其实,更久远、更大的发明就当是烹任。到现在为止,世界上仍然公认中国考古学家的结论,即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人”用火烧制食物的遗迹,是人类熟食的最早遗存。也就是说,烹任是从这里开始的。美国《时代──生活文库》中的《食物和健康》一书,指出这点时说,“北京人”发明了烹任这个“最伟大的技能”,时间距今已经四十多万年了(八十年代最新测定,“北京人”距今已五十七万八千年)。“北京人”无疑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他们的发明,是造福人类的。有无其它发现呢?虽然很多…  相似文献   

9.
口味     
厨师老范被总务科冷科长叫进了办公室:“老范啊,这阵子职工菜的口味好象不怎么样嘛!”老范一阵紧张:“冷科长,您……听到什么反映吗?”冷科长斜睨了一眼:“要什么反映?主动去调查研究嘛!”老范解释:“我们收集了不少意见,正在改进……”“改要改在点子上,新来的吕总中午吃饭自带辣酱,你们掌握了没有?”。  相似文献   

10.
有一次,我到一个政府机关送医上门,在一般体检的时候.发现好几个人的血压都偏高了。这几个人年龄都只有40来岁,我就告诉他们:“要小心了,高血压可是无声的杀手啊!”有人问道:“说我有高血压.但我到现在也没有什么感觉,高血压究竟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相似文献   

11.
4月中旬,北京交通大学通信专业硕士研究生官科花了9天时间,从意大利北部的米兰开始,途经威尼斯、佛罗伦萨,再到中南部的罗马以及庞贝,将昔日欧洲文艺复兴中心意大利游历了一番。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对正在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交流学习的官科进行了采访。中国青年报:行走在欧洲,你最受触动的是什么?官科:在欧洲,每幅风景落入我眼中,总能折射出祖国的情形,我看到的种种差异绝对不是用“发达”和“发展中”,或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就可以简单解释的。  相似文献   

12.
1+1〉2     
《干部人事月报》2009,(22):77-77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一个犹太人对他的儿子说:“现在我们唯一的财富就是我们的智慧,当别人说一加一等于二的时候,你应该想到大于二。”纳粹在奥斯维辛毒死五万多人,这父子二人却活了下来,真不知是出于侥幸,还是因为他们“一加一大于二”的信念。  相似文献   

13.
1975年,福柯在法兰西学院的演讲《不正常的人》为我们勾勒出了“不正常的”人的谱系。“不正常的人”这个概念已经进入日常生活,他到底从何而来,他在历史上的祖先是谁?我们依据什么判断人的不正常呢?正常和不正常的标准来自何处?福柯在演讲中提出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10年来.我们已经询问过万名以上的私人或公其机构的管理人员。请他们告诉我们什么是他们最渴望和最羡慕的领导品质。我们问道:“领导者受人信赖的因素是什么?”他们中的极大多数人告诉我们,他们向往诚实、有能力、能鼓励部下和有远见的领导者。现将这些领导者的特征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羡阔     
羡阔人大抵是爱阔的,昔日阿Q穷得只剩一顶癞头疮,见人还总爱说:“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厂,你算什么东西?”牛怕别人小看了自己,把从前莫须有的阔拉出来眩耀一番。今日有些人本来就富得流油,能不实实在在地大摆其阔?于是,吃“黄金”,穿“名牌”,住“豪华”,用“...  相似文献   

16.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关注焦点锁定为“发展现代农业”。这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4年锁定“三农”问题。 建设新农村,首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但记者在基层调研发现,一些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优先方向并不明确。不少人在问:如今提出的“现代农业”与历史上多次提过的“农业现代化”是什么关系?中国离现代农业目标还有多远?  相似文献   

17.
在物质第一性的时代杨平(北京青年报新闻部主任、特约撰稿人)近日往泰国,在泰国湄楠河边一酒吧饮酒,侍女前来问询:“请问先生何来?”答曰:“从中国来!”侍女问:“香港?”“NO!”“台弯?”“NO!”“新加坡?”“NO!”笔者接着回答:“从北京来!”侍女又问:“北京在什么地方?”笔者哑然,无言以对。若以此事反观目前港、台歌星,港、台文化在大陆的流行,便不觉心中多么不平。因为既然一个泰国的普通吧女不知道我们每个中国人心中的伟大首都北京何在无法受到谴责,那么泰国吧女知道的杏港、台港在时下的北京人心中占有重要位置便也同样无法谴责。物质是第一性的。唯物论老一直这么说,尽管以往的年代我们总是强调精神、主体、能动性。今天,终于到了“物质第一性”的年代。于是我们看到,如洪水猛兽般的“经商潮”、“拜金潮”席卷而来,而引领着这股潮流最前端的,则是日子过得比我们大陆人好的香港、台湾的各种流行物──从生猛海鲜,到亮丽新款;从“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到成龙、刘德华、郑少秋。而主张“物质第一性”的人,也终于沉不住气,起而疾呼新的精神文明。然而,问题并不在于港、台文化如洪水猛兽,也不在于尚不富裕的大陆人兜里缺钱无法与港、台文化相抗衡,而在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三年级思想政治课讲了“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之后,我们照例上了一堂讨论课。同学们思维活跃,提出了一连串“有趣”的问题。下面就有关“剥削”问题的师生间的对话,归纳整理如下。生:私营企业主和三资企业的外国投资者雇佣一定数量的劳动力,获得非劳动收入。这种非劳动收入是否具有剥削性质?这些企业主与雇佣劳动者之间是否存在剥削关系?师:大家研究研究,看如何理解。(同学们讨论,但没有人表示能说明。)师:那么大家先说说什么叫“剥削”?短暂的回忆之后,一男生回答:剥削是指社会上一部分人(或某一社会集团…  相似文献   

19.
我时常在思考一个问题:人之于生活,最大的目的是什么?无可非议,首先当然是“生”或“活”,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谋生”。谋生之道,必然建立在职业之上。故而,谋取一份稳定、体面的职业,成了我们入世之初的头等大事。就为这事,我们通常要花近二十年,也就是四分之一的人生去准备和铺垫。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财富?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真正的财富就是生活上的必需品”,即“对家庭和城邦有用的东西”。在一般的经济学意义上,我们说财富就是对人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它以满足人的身体需求为目的。人生而向往致富,致富是人的合理诉求,无可厚非。然而,诗人歌德曾说过:“只有那些理解财富的人才会致富。”这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如何不为财富所累,超越财富,从而把财富变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