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概念为冷战后分析国家实力提供了新的参照系,中国学界在其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分析维度,使其在描述中国软实力时具有更好的适用性。中国通过经济外交加强了对拉美经济的影响力,中拉文化交流则提升了拉美对中国文化的认可度。中国模式为拉美在"后华盛顿头识"时代重新腾飞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拉美中左翼力量的崛起为中国的政治价值观在拉美扩大影响提供了可能。中国在拉美的形象呈上升趋势,中拉多边外交也进一步丰富了双方接触的途径。尽管中拉交往有经贸强、文化弱的不足,但随着中拉双方自身实力的增强以及中拉联系的日益密切,中国在拉美的软实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走出去"战略的推进,中国的国家形象意识日益增强。相对于其他地区,拉美距离中国更遥远,文化更复杂,受西方价值理念影响更深,从而给中国在该地区的形象构建带来了特别的挑战。本文通过对美国皮尤态度调查和"拉美晴雨表"公司有关拉美对华认知的连续调查进行比较性分析,发现中国在拉美的形象虽好于在西方世界的形象,但远逊于在非洲的形象。其背后的原因主要可归结于四点:中国对拉美的认知反过来影响了拉美对华认知;拉美的历史和文化形成过程导致拉美人对一切外来者采取怀疑和忧虑态度;在不同文化碰撞和融合中形成的拉美文化本质上是一种西方文化占主导的混合文化,与中国文化差异较大,由此成为中拉认知偏差的核心根源;西方媒体对拉美媒体的主导性影响和中国对外传播能力相对滞后,导致中国在拉美的形象构建尤其困难。作者认为,鉴于国家形象日益成为国家利益的构成要素,亟须采取综合措施提升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走出去"战略的推进,中国的国家形象意识日益增强。相对于其他地区,拉美距离中国更遥远,文化更复杂,受西方价值理念影响更深,从而给中国在该地区的形象构建带来了特别的挑战。本文通过对美国皮尤态度调查和"拉美晴雨表"公司有关拉美对华认知的连续调查进行比较性分析,发现中国在拉美的形象虽好于在西方世界的形象,但远逊于在非洲的形象。其背后的原因主要可归结于四点:中国对拉美的认知反过来影响了拉美对华认知;拉美的历史和文化形成过程导致拉美人对一切外来者采取怀疑和忧虑态度;在不同文化碰撞和融合中形成的拉美文化本质上是一种西方文化占主导的混合文化,与中国文化差异较大,由此成为中拉认知偏差的核心根源;西方媒体对拉美媒体的主导性影响和中国对外传播能力相对滞后,导致中国在拉美的形象构建尤其困难。作者认为,鉴于国家形象日益成为国家利益的构成要素,亟须采取综合措施提升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印度时报》对中国的报道,从中分析印度报纸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认知,以此了解中国文化软实力在印度的状况。从《印度时报》对中国文化、中国发展模式和中国外交政策等方面的认知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在印度是极具吸引力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对印度有较强影响力,但政治体制有待提升认同力度。中国对印度的外交政策总体上为中印关系良好发展创造了条件,但中印关系中的边界问题亟需解决。总的来看,中国文化软实力在印度是有很大吸引力的,文章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提出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5.
《拉丁美洲研究》2021,43(4):43-62
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对新冠疫情大流行背景下拉美顶尖智库公开发表的涉华文章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全面的总结。研究发现,拉美智库在病毒来源和扩散责任上对中国的评价较为负面,但对中国的疫情防控模式与成效表示广泛认可,认为中国经济复苏强劲并有助于拉美走出低谷。尽管拉美智库指出中国在国内治理和全球领导力方面均优于美国,但却始终对地缘政治风险保持高度警惕,不希望被迫在中美对抗中做出选择。鉴于此,首先,中国应充分了解拉美各国对中拉伙伴关系的利益诉求,在政治、经贸等各领域展现负责任和合作的大国形象,切勿与美国形成"争夺"拉美的零和局面;其次,充分发挥智库在公共外交中的重要作用,中国智库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有针对性地进行议程设置和舆论引领,消弭阻碍中拉长期双边关系发展的"认知赤字";另一方面还应加强与拉美顶尖智库的交流合作,既要不断扩大知华友华的拉美智库朋友圈,积极借用其对中国的正面评价并提升国际影响力,又要与一些极力渲染意识形态对立的反华智库保持接触,在提高警惕的同时增进了解、扩大共识。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时拉丁美洲最主流的定位是在"第三世界"层面,但在最权威的平面媒体<人民日报>的相关报道中,也存在着对拉美"西方"层面的定位.本文认为,两种定位并不互斥,而是从不同层面表述对拉美的认知.在中西方交流日趋紧密的今天,多一些对拉美"西方"层面的定位,可能有助于增加中国人对拉丁美洲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一个国家的实力既体现在军事、经济等方面的“硬实力”,又包括“软实力”──一种能影响他人喜好的能力,这种能力源自该国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1]5-11华文教育即是中国提升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对中国软实力的培育和运用具有重要意义。有国外媒体曾就此评论说,“中国正在用汉语文化创造一个更加温暖和更加积极的中国社会形象。”[2]“中国政府的汉语推广战略高明之处在于,学习过去其它一些国家的经验,推广教育和语言有助于加深外部世界对一个国家的了解,这是扩大一国影响力的最有效途径。战舰…  相似文献   

8.
印度外交新态势:文化软实力的推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飞 《南亚研究季刊》2009,(2):12-16,24
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理论在世界政坛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印度将提升软实力作为新世纪外交的重要任务之一。印度文化软实力有着追求精神胜于物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等传统价值理念和以民主、多元化、包容性为特征的政治价值观;流行文化亦内涵丰富并深具魅力。近年来,印度在南盟、周边、非洲拉美、欧美等不同层面不同领域因地制宜积极推进文化软实力。通过独具特色的文化软实力外交,印度有效地提升了国家形象,为自身的崛起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9.
从历史的角度看,门罗主义和泛美主义为美国确立其在拉美的霸权和维护其利益提供了合理合法的依据.美国以其自身的民主政治制度、发展道路为模式,不断向拉美国家输出其民主政治和自由市场价值观,帮助拉美国家确立美国认同的民主制度,统一西半球经济思想意识.同时,美国在国际制度方面也不断创新,以集体约束的方式使拉美国家置于美国的领导之下,锁定对其有利的"软"资源.美国还通过各种公共外交手段使其价值观在拉美得到了更深入的传播.地理的邻近使美国的大众文化在拉美国家的传播和影响迅捷和普遍,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伊拉克战争虽然削弱了美国在拉美的软实力,但毋庸置疑的是,目前仍然没有一个国家在这一地区的软实力可以与之匹敌.美国在拉美软实力的构建为中国在外交战略、价值观传播和文化交流等方面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中拉政治和经济关系的日益密切,发展相对滞后的文化关系也被迅速提上政策日程。就中国而言,发展对拉文化关系既有助于中拉民心相通,也有助于增强中国在拉美的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国在拉美的国家形象。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加强中国文学对拉传播被认为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普遍、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本文在阐述文化软实力和文学交流关系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中国文学作品对拉传播的现状,并在比较拉美文学作品在华传播的基础上,分析当前中国文学对拉传播存在的"数量差""时间差""语言差"和"影响差"等失衡现象。最后,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增强中国文学对拉传播有效性的一些建议,如加强机构和项目的规范协调以形成对拉传播合力,拓展传播渠道和推动立体合作出版,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并适时推行分流化教学,优化传播内容以增强传播效应等,以期发挥文学作为促进中拉人民相互理解和情感沟通融合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拉美与世界其他地区一样,对中国的观察在加深、提高,并开始从历史文化的视角观察中国已经和正在发生的变化,特别是从历史文化的视角观察中国未来的走向以及同世界各国的关系.中拉历史文化交流仍处于初始阶段.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和在世界上影响的扩大,我们应进一步从广度和深度两个层次上加强对拉美的文化交流,促进拉美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同时吸收和借鉴拉关优秀文化成果,使中拉关系的发展具有更稳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优化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非友好关系的持续发展及其世界影响已经成为检验新时期中国软实力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中国对非政策的实质与风格是构建在非洲软实力的重要基础,文化影响力是彰显对非洲软实力的重要形式,发展模式的示范作用是当前扩大在非洲软实力的关键因素,中非多边合作机制则是提升在非洲软实力的有效途径。本文还对如何提升和优化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公共外交是中国对拉美外交战略布局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公共外交在新中国成立后的20年里发挥了中国和拉美最初接触的桥梁作用,为中拉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后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中拉关系的"跨越式"发展,中国政府积极布局对拉美公共外交。中国对拉美公共外交立足于国际广播、教育与文化交流两个层面,通过多种渠道展开,且目标各有侧重。在国际广播层面,中国以电台、电视台、互联网和报纸杂志为主要新闻媒介,努力传递信息和澄清事实;在教育与文化交流层面,中国通过开办孔子学院或课堂、吸引留学生和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同拉美民众进行双向对话交流,在潜移默化中增进了解和培植信任。通过对拉美开展公共外交,中国塑造了在该地区的良好国家形象,提升了软实力,缓解和消弭了西半球的"中国威胁论"论调,为中拉政治经济关系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经过60余年的发展,中国对拉美公共外交体系初具雏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4.
和谐世界思想是对中国传统“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它在塑造中国软实力的过程中还面临着来自 其外部和本身的不少限制因素。然而, 这一理论的提出有助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塑造正面的国际形象, 同时也展 示给世界一套与美国文明截然不同的价值体系, 并推动了中国国际体系观的完善, 最终促进了中国软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软实力评估可分为量化统计与问卷调查两个路径,中国软实力在量化统计的排名中垫后,但在问卷调查中的表现与美国不相上下.研究发现,量化统计存在选择指标偏向西方标准,忽略反应中国软实力的指标以及所选择数据不能体现人的情感作用等问题.问卷调查结果更为直观,调查发现中国在文化、价值观、制度方面皆具特色,受到不同国家民众的喜爱.然而,目前,中国人因受西方中心主义影响而缺乏文化自信,这不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文化相对论”对于扭转这一状况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陆楠楠  苏毓淞 《拉丁美洲研究》2012,34(2):15-23,79,80
拉丁美洲的多样性与同质性并存使其成为全球范围内便于进行科学研究调查的地区,因而受到诸多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偏爱。相对而言,拉丁美洲研究在中国却长期处于边缘的处境。这与中国对外部世界展开认知的动力、需求和支持资源相关,也与特定的知识假设和学术建制相联。本文意在进行一项知识史的考察,力图对中国的拉美研究作出宏观描述,并从媒体报道、学科发展、文学现象、经贸交流情况、国人心目中的拉美等诸多方面,勾勒拉美在中国被认知的现状;同时,参照美国高校的拉美研究与教学状况,对中国高校的拉美教学个案展开更具体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最后对在中国更好地开展拉美教学提出若干建议,强调其作为中国发展与拉美之关系的知识储备和基础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相似文献   

17.
文化作为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对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起着重要作用。文化产业既有文化特性,也有经济特性。文化产品通过产业化运作,其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和多种传播方式在塑造和提升国家形象方面发挥着比政府主导的文化外交更大的作用。中国和拉美都有璀璨的文化及丰富的文化产业资源,双方都有发展文化产业合作的战略需要、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平等合作的基础,加强中拉文化产业合作不仅有必要性,而且有现实可能性。但由于中拉双方在世界文化产业中的竞争力都不强,加之受语言限制和巨大的文化差异制约,中拉文化产业合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8.
因古巴革命而流亡欧洲的福尔内特—贝当古在"历史被宣告终结"之际为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辩护,其辩护的方式是梳理1861—1991年期间马克思主义在拉美发展的历史,指出这段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在拉美本色化的历史。具体而言,拉美马克思主义最初通过移居拉美的希腊人罗达卡纳蒂与拉美根基深厚的基督教传统联结在一起,之后则通过胡斯托和因赫涅罗斯与风行拉美的实证主义深入对话,产生了实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拉美文化传统相交融所产生的理论高峰则是秘鲁共产党创始人马里亚特吉所倡导的印第安美洲社会主义,形成了使马克思主义拉美化的"马里亚特吉纲领"。此后马克思主义本色化事业受挫,但1959年古巴革命之后"马里亚特吉纲领"得以复兴。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在拉美的传播一直受到拉美本土文化传统的某种校正,因而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讲不是外来人的事业,而是拉美人自己的事业,不会因为外部事件而终结。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中拉合作进入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新发展阶段,经贸领域的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强。然而,拉美晴雨表的调查结果显示,拉美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与相互间紧密的经贸关系并不相称。与此相比,尽管日本与拉美间的贸易和投资合作明显低于中拉合作水平,但拉美民众对日本的好感度却一直较高。究其原因,依托于当地日裔社团的文化人才储备战略和立体式文化交流网络是日本开展对拉文化外交的"秘密武器"。在"编码—二度编码—解码"这一跨文化传播链条中,日本通过打造高效传播中介,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传播过程中信息的损失或扭曲,为拉美民众呈现了更接地气、更能引发共鸣的日本文化产品,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拉美民众对日本及其对外政策的价值判断。借鉴日本经验,中国或可在"侨务公共外交"基础上,制定以华裔为主要对象的文化外交战略:建立中国移民博物馆,帮助华裔建立"集体身份认同";建立华裔文化人才库,在华裔群体中培养"文化推手";建立市场化的文化传播平台,提供"一站式"文化体验。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以来,公共外交在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影响力日益上升,已经成为整体外交的重要支柱之一。伴随着中拉关系取得"跨越式"发展,中国积极布局对拉美公共外交,形式多样、发展迅速的公共外交是中国对拉美外交整体格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建构主义、软实力和传播学视角下的国家形象研究是现有最主要的公共外交研究理论流派,中国公共外交实践的蓬勃发展开拓了公共外交研究的新视域。本文尝试从葛兰西提出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出发,以该理论中市民社会、阵地战、有机知识分子、认同等最重要的概念为支柱,探索建立一个公共外交研究的新框架。本文结合中国对拉美公共外交的发展,具体分析其场域设定、路径选择、重点对象和总体效果。加强对中国公共外交的理论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公共外交的学科建设,而且也对中国总体外交进程和外交政策制定有所裨益,推动中国公共外交尤其是对拉美公共外交取得更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