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占顺 《东南亚》2015,(1):80-86,110
从中印文化比较来看,中国文化与印度文化都是古老而各具特色的文化,中国对高等教育重视程度略低于印度,中国文化现代化程度要高于印度。从中印发展模式比较来看,中国政府办事效率高于印度,中国经济发展的硬件环境优于印度,印度经济发展的软件环境从长远来看好于中国,两国的社会发展模式优劣各异。从中印国际影响力比较来看,印度的国际影响力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整体上看,尽管印度的文化软实力与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相比还有些差距,但印度在发展文化软实力过程中的许多做法和经验,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印度是一个软实力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 其博大精深的文化、稳定的民主制、有声有色的全球外交以及人数众多且成就突出的海外印度人都是印度比较突出的软实力,对印度的崛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另一方面,印度的软实力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其文化中的一些弊端和陋习,民主制中的一些缺陷以及地区外交政策的效果不佳,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甚至阻碍印度的崛起.印度只有克服这些缺陷,才能做到真正崛起.  相似文献   

3.
在将南亚邻国作为外交政策首要的情况下,印度继续深化“东向”政策,重点发展与区域外大国关系,同时提出“连接中亚”的新外交理念,不断发展与中欧和非洲国家的关系.印度对外关系呈现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的发展趋势,其既可能对中印关系带来合作的机遇,也可能使中印关系蒙上阴影,但合作的潜力远大于冲突,实现双赢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4.
尹锡南 《东南亚》2015,(1):73-79,109,110
近代以来,印度人的中国观发生了多次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印关系曲折发展的历史真实。1959年前后,印度人的中国观开始发生第一次转变,近年来又开始发生第二次转变。印度人的中国观,主色调从近代的朦胧与美好发展到现在的多元认知,变化是显著的。印度人中国观的变化,对中印关系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面对当前中印之间存在的"信任赤字"或"认知失衡"等严峻问题,双方应以加强人文交流、学术合作等方式,消除相互认知中的各种误区,培育新型的中印大国关系。  相似文献   

5.
尹锡南 《东南亚》2009,(1):37-41
本文以迄今为止中印关系曲折发展的历史进程为基础,从文化心理层面对中印之间的双向认知进行历史考古,回顾了印度对中国的认知与形象建构、中国对印度的认知历史,讨论了中印如何正确认识对方、文化交流在发展中印关系中的意义,并对通过文化交流深化中印关系进行了反思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印度莫迪新政府的对华政策走向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在大选中,莫迪对中印关系的展望,折射出近年来印度国内出现的一些新变化:决策层和民意在对华政策上逐步形成一种新共识——力主对中国实行强硬外交。本文试图从大选中的外交政策讨论、印度在中印边界和海权问题上的既定立场、以及印度深化推进东向政策的诸多举措等几个方面,分析印度莫迪新政府对华政策走向,及这一变化对中印关系构成的潜在挑战。而莫迪就职后,中国一直在积极采取措施化解分歧,为营造地区安全而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已经将软实力建设提升到国家实力构建的战略层面,对外援助是一个能将国家 的文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及外交政策等资源综合起来以更好地展示、发挥一个国家吸引力、建设 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对非洲援助对于塑造中国和平、合作、互利和负责任的国际形象、增进世界对 中国的了解与信任等具有促进作用。但中国对外援助机制尚不成熟、中非文化的差异、援助国间的 竞争等不利因素对援非效果的发挥具有限制性作用。因此,中国应通过重点加强对外援助的制度 化建设、鼓励援非工作人员与当地的多种交流、并重视在援非领域的国际合作等方式提高中国援 非水平以提升中国软实力。  相似文献   

8.
印度的外交政策与中印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印度之于中国,可谓神秘而陌生。伴随着中印关系航程的启动,必然要经历一个相互磨合和认识深化的过程。如何使这一航程驶向光明的未来,无论对于中国而言,还是对于印度来说,都需要付出真诚的努力。基于此,"《现代国际关系》专家论坛"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印度学术周"承办单位亚非研究所合作,本着认识印度、理解印度,为推进中印关系略尽绵薄的主旨,于2004年10月14日以"印度的发展与中印关系"为主题,在万寿山庄举行为时一天的研讨会。研讨会既有来自首都各单位学者、专家的奉献,也有印度驻华大使苏理宁先生的精彩演讲,兹将其整理发表,以飨读者。从中您或许会发现对问题的探讨存有某种缺憾,唯愿更多的人加入其中,作出进一步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的潜力,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现状,总结了影响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的几点不利因素,并指出这些不利因素会随着中印关系的进一步发展逐步得到化解。最后就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的行业潜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成为“有声有色”的世界政治大国,是印度自独立起就确立的国家战略目标。为实现该战略目标,不同的时代,印度采用不同的外交政策,也取得了不同的政治实效。尼赫鲁时期的外交战略是借助独立于美苏阵营的不结盟外交寻求政治大国地位,但自身国力的贫弱为印度的大国目标蒙上了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后尼赫鲁时期的外交战略抛弃了不切实际的不结盟外交,转而依靠军事实力以谋取地区强国地位。然而,这一战略导致地区局势紧张,制约了印度走向世界政治大国的进程。2l世纪以来,印度实现了对非洲外交政策的战略性转换,即从重视硬实力的传统外交政策转向软实力外交。印度从不结盟到软实力外交的历史转换,凸显出以国家利益最大化为中心、以国际环境变换为外在变量、以中国为参照和竞争对象、注重发挥“软硬”合力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印度互为近邻 ,双方的经济增长都很快 ,有相互合作和发展的内在需要和潜力。加之印度广袤的国土 ,众多人口为后盾的商品市场 ,略逊于中国的发展状况和双方曾一度长时间的中断经贸往来的历史背景 ,使得中国的企业在印度大有可为。本文就目前不断升温的中印关系出发 ,分析印度的政治、经济、市场环境 ,探讨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和贸易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何文华 《南亚研究季刊》2012,(1):75-79,99,6
印度1947年独立后,以继承英国特权为由积极干涉西藏事务,直到1954年《藏印交通和通商协定》签订,它才正式承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本文在厘清1947-1954年印度对藏政策变化脉络的基础上,探究其政策"两面性"的表现和深层原因。文章认为印度政府从中印关系的前提出发对"西藏问题"持谨慎态度,但它最后承诺放弃在藏"特权",却依然坚持以西藏牵制中国的战略思想。这一时期印度的对藏政策奠定了后来它对"西藏问题"的认知基调。  相似文献   

13.
美、日、印三国海军4月上旬在日本附近的太平洋海域举行联合演习,这是印度首次与美日进行三方军演,且地点选择在中国面对的太平洋。前不久,2月14日,中印俄三国外长会晤,英国广播公司的新闻标题是“三巨头在新德里举行重要会谈”。此前,1月26日,普京总统成了印度建国60周年庆典的主宾,并向印度送了一份“厚礼”。这些事情给人的深刻印象是印度在国际舞台上左右逢源,广受欢迎。印度在世界上享有独特的外交优势,这对中印关系会有什么影响?一、美国拉拢印度的原因“冷战”期间,印度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但事实上偏向苏联。1998年印度进行核试验,…  相似文献   

14.
印度外交新态势:文化软实力的推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飞 《南亚研究季刊》2009,(2):12-16,24
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理论在世界政坛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印度将提升软实力作为新世纪外交的重要任务之一。印度文化软实力有着追求精神胜于物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等传统价值理念和以民主、多元化、包容性为特征的政治价值观;流行文化亦内涵丰富并深具魅力。近年来,印度在南盟、周边、非洲拉美、欧美等不同层面不同领域因地制宜积极推进文化软实力。通过独具特色的文化软实力外交,印度有效地提升了国家形象,为自身的崛起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5.
印度对华安全认知与政策选择:印度教民族主义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背景下印度教民族主义者将中国共产党及其执政下的中国妖魔化,污蔑其对印度构成安全威胁。中印边界战争加剧了印度民族主义势力的安全担忧。在狭隘民族主义思维作用下,印度英文媒体不断散布"中国威胁论",对中国及中印关系进行大量负面报道,在印度社会掀起持续的反华逆流。囿于对华安全上的认知偏见和国内政治中的民粹主义风气,印度人民党以"中国威胁"为由对华持强硬立场,对印度的对华安全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一定程度上致使中印关系遭受挫折。  相似文献   

16.
2004-2014年十年间,印度外交政策中的实力政治和民族主义色彩趋浓,进取性日益突出。中印国力同步发展壮大,两国关系容量显著扩大,"或敌或友"传统叙事模式已无法概括其性质及内涵。中印关系的全球战略权重显著提升,经贸投资合作在两国关系中扮演压舱石角色,两国在安全领域着力补齐互信"短板",积极合作管控边界争端,累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有利变量。未来推进中印关系的着力点应包括:两国高层持续引领;耐心谈判解决边界、涉藏等历史遗留问题;理性处理竞争与合作问题,合作推动国际体系改革;拓展共同利益基础,打造"发展同盟";完善机制,构建多支柱、全覆盖的双边合作关系网络。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初,印度的中国研究开始起步。1947年独立以前,它以涉及中国文化的汉学研究为核心。独立以后,由于中印边界冲突和美苏冷战等复杂因素使印度的中国研究开始转型,汉学研究逐渐边缘化,让位于中国现实问题研究。随着中印关系逐步正常化,印度的汉学研究重见起色。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世纪以后,印度崛起成为为中国媒体和大众舆论的一个重要话题,中国如何看待和估量印度的崛起也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从中国官方、媒体以及学者对印度崛起的认识的差异入手,分析印度崛起对中国可能形成的影响,并对中印关系的前景做出可能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行为体侧面分析法对国际关系研究盛行的层次分析法提出了挑战。依照组织体与文明体两个侧面,国家间关系被分为四种类型,而中国与印度属于不同组织体、不同文明体的国家间关系。以软实力的三个构成要素进行检视,中国的外交政策并不总能获得印度民众的青睐,中国的价值观吸引印度民众的眼光也有难度,唯有文化能发挥较大作用。假定行为体具有共同反应导致体系理论受到局限,国际关系研究不能忽视组织体与文明体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迈向“一等军事强国”的印度与中印军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印度一直都梦想通过加强军事实力带动本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从而实现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大国的梦想。为此,印度制定了一系列的军事发展战略,军事实力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对中印关系产生深刻影响,两国军事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