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票据作为一种信用工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各种商业票据和银行票据的使用逐渐增多,为准确认识票据行为及其性质,文章对票据伪造变造的构成及效力进行了深入论述,使对伪造变造后的票据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有个清楚认识。  相似文献   

2.
<正> 票据的文义性特征,决定了票据上的权利必须依据票据上记载的文字为准。是否应承担票据上的义务,享有票据上的权利,完全取决于在票据上有否签章。一方面,所主张的票据权利以票据票面上所记载的事项为范围,另一方面,即  相似文献   

3.
票据诈骗犯罪是金融犯罪中的一个主要的犯罪种类。票据诈骗犯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采用虚构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使用伪造、变造的金融票据或者作废票据或其它违法票据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由于票据在经济活动中具有不可或缺的突出地位,因此,票据诈骗成为金融诈骗中的主要罪种。票据诈骗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将严重危害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经济活动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云南人大》2007,(12):45-45
《票据法》第103条规定,有下列票据欺诈行为之一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伪造、变造票据的;  相似文献   

5.
对此案的三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储某的行为应定变造金融票证罪。变造金融票证罪是指变造金融票据和金融凭证的行为。根据《刑法》第177条第1款第2项的规定,金融凭证包括委托收款凭证、汇款凭证、银行存单及其他银行结算凭证。储某套取的空白存单及加盖的相关印章虽然是真实的,但储某“脱机打印”的姓名、时间、金额等内容都是虚假的,也就是说储某已经对储蓄的小金额的存单的主要内容非法加以了改变,因而储某的行为符合变造金融票证罪的法定要件。 第二种意见认为:储某的行为应定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是…  相似文献   

6.
票据诈骗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法定的五种行为样态 :第一 ,使用伪造、变造的汇票、本票、支票进行诈骗活动。第二 ,使用作废的汇票、本票、支票进行诈骗活动。第三 ,冒用他人的汇票、本票、支票进行诈骗活动。第四 ,签发空头支票或者与其预留印鉴不符的支票 ,骗取财物。第五 ,汇票、本票的出票人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本票或者在出票时作虚假记载 ,骗取财物。  相似文献   

7.
刑法第177条变造金融票证罪是行为犯,客观方面表现为伪造、变造,只要实施了这些行为,即构成犯罪。所谓变造,是指行为人在真实票证的基础上,或以真实票证为基本材料,通过剪接、挖补、覆盖、涂改等方法,对票证的主要内容,如票证的名称、持有人的名称、金额、有效期等非法加以改变的行为。从实质上看,“变造”的本质特征,表现为“以真造假”,即以真实的票证为基本材料造假。因此,变造所涉及的金融票证具有虚假性;案例中“脱机打印”这一手段,从表面上看,不具备变造金融票证罪和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所列举的手法,法律对此似乎…  相似文献   

8.
盗窃金融票证后 ,行为人加以使用或由他人加以使用、冒用 ,就可能构成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或信用卡诈骗罪。由于这些金融票证既可能是真实有效的 ,也可能是伪造、变造、作废的 ,而呈现出各种复杂情况。因此 ,对犯罪的认定 ,也要根据各种复杂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9.
论票据代理     
1995年5月10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规定:票据当事人可以委托其代理人从事一定的票据行为,并对票据代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鉴于票据是一种与社会各方面联系非常密切的新事物,过去一直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加之票据法所具有的社会涉及面广、专业技术性强的特点。因此,加强对票据法律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对票据代理的基本理论问题加于研究,并对如何完善票据代理制度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票据代理的概念和特点 票据代理从其本质上而言也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因而,民事法律的代理制度在票据代理法律制度中亦可适用。但是,由于票据关系的特殊性,使其代理制度也呈现出一些特殊的地方。通常认为代理是指基于法律行为或法律规定,一方(代理人)以他方(被代理人)的名义,在授权范围内向第三人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其权利义务后果直接归属于他方的行为。我国《民法通则》第63条规定:代理是“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因而,民事代理关系具有这样三个法律特征:第一,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实施代理行为;第二,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代理行为;第三,代理主要是实施法律行为和被  相似文献   

10.
票据诈骗罪是金融诈骗罪中的一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票据诈骗罪逐渐成为多发性案件。由于此类案件牵连案件多,形式复杂,在实践中较难把握,笔者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全面、系统的论述了票据诈骗罪的概念及五种行为方式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